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文章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现实必要性,并以先秦诸子思想为例,管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德育资源的丰富性,最后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进行了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自古就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悠久的历史文化,深邃的精神智慧,良好的道德风范,朴实的民族风俗,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学生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不容忽视,潜心发掘礼仪教育与资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一、在校园实践活动中挖掘儒家学说中"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足见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让青少年在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道德失范的危机。从社会学角度检视,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学校应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帮助青少年树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道德,塑造青少年的网络人格,促进网络时代道德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进而使青少年在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在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可以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要素,为中华民族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孔子仁学思想作为国学经典,将其贯穿于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将对青少年德育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然而,仁学思想在贯穿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缺失,德育的成效还不够显著。对此,本文将孔子仁学中的爱人、忠恕、孝悌思想分别融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家风建设中,强调青少年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帮助青少年养成内外兼修的士君子人格,实现德育教育的实践性、非功利性、启发性、主体性转向。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增强高校师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网络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可通过深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转化利用、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媒体系传承平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课程建设、建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途径,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掘乡贤文化的德育价值是应对当下青少年价值观混乱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之一。乡贤文化具有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彰显道德榜样和增强家乡认同感等德育价值,将其融入到学校的德育书刊、校园环境和实践活动等方面,能丰富学校的德育资源,有利于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正>文明礼仪教育表面是学礼,根子是学做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力求在习惯养成中涵养儿童的道德品质,从而为儿童成长为优秀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践礼养德大处着眼就是要爱国,爱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往小处说是养成文明礼仪习惯,以礼规行,以礼养德。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随着当前的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困境,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价值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雪美 《天津教育》2022,(15):40-42
<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早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课作为一门培育学生理想人格、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的科目,中华传统文化理应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教师视角出发,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状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0.
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不失为教育教学的积极尝试。周红梅同志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凸显政治学科德育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意义,以建立学科自信、提升教学品位;在变革课程内容、学习方法、校本课程中拓宽融入路径,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丰富教学内容、突破学科壁垒;从因课制宜、连贯性与系统化思维、时代性、创新性原则入手,以细化融入要求,准确把握原则方向。党中央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设定为立德树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肩负重要时代使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良好道德素养及人格修养的进阶提升。  相似文献   

11.
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涵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的文明礼仪内容涵盖自我修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这些礼仪能为儿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文明礼仪的教学中,教师可搭建多元化的支架,促进儿童自我构建,进而提升儿童的文明礼仪素养。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可以从仁义礼智信这套中华传统五德体系的道德内涵视角来分析。以仁义礼智信五德内涵视角来分析和反思德育目标,有助于深化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同时也能为未来德育目标的改进提供参考。重视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分析视角,启示了德育设计中应该重视纲举目张、举一反三的思路,德育衔接应该把握住德性内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典故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凝结和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智慧,对青少年德育具有积极价值。将历史典故引入中学德育,符合教育的接受性规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道德人格、理性思维及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历史典故》一书系俞志荣编著,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该书  相似文献   

14.
何培华 《学苑教育》2023,(5):52-53+56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而怎样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从小就植入爱国主义的情怀,渗入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充分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地域特色文化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促进青少年更意愿去接受、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精髓,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章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思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有效策略,更好地突出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思政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实的有效路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普遍较高,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状况不太理想,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路径:让教育回归道德本质,推进德育的文化叙事;融合创新,将中华...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88):99-100
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各个板块都设计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须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解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深化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教书育人》2000,(18):10-1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法制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文明礼仪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大学开…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中,他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时代意义。怎样科学地继承和转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并发扬其德育功能是当下国人亟待认真探索的课题。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照抄照搬,也不能数典忘祖,全盘否认。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的内容研究、德育功能与价值研究、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促进和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的认识与总结,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区的信息科技学科一直努力发挥学科德育的主渠道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教育资源,利用信息科技学科提倡的项目活动教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以学科知识为背景的项目活动学习中。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技术、运用技术,也能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长时间持续的熏陶和提升。设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的部分。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力量,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价值认知、认同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