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语文活动河南汤阴县第二实验小学王晓霞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开展语文活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有重视课堂教学、轻视语文活动的现象。课程表上的活动课缺少切实可行的计划,语文活动成了被架空的教育实践。这种现象有...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高师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新情况、新问题,首先,在教育思想上由过去加强知识教学、能力培养转变为加强素质教育,大学教育也要从专才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但所谓的“素质教育”又常简单地被理解成开设一些社会科学课程或开设一些社会科学的讲座。由于过分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相对地削弱了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时,为了改变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面过窄的状况,需要“调整和压缩一些专业”,结果是有的院校大刀阔斧地“调整”和“压缩”了师范类的“看家”课程,例如教育实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  相似文献   

3.
吕斌 《湖北教育》2002,(9):13-13
笔者在一些农村学校看到,一个教学班贴着两张课程表,其中一张课程表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以应付上级检查,另一张课程表贴在教室的“暗处”,供学生平时上课使用。通过比较发现,两张课程表内容截然不同,实际课程表上语文、数学等主课排的节数较多,却省略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健康、劳动、书法(写字)、信息技术教育等课,体、音、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小学课程表上有十几门学科,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外,其它的学科因在小学课程中所占课时不多、比重不大,习惯上被统称为“小学科”。  相似文献   

5.
一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便不难发现,语文教育基本上脱离了素质教育轨道,而在“应试教育”的狭路上艰难地攀援。传统的狭隘的教育观念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大语文教育观念树立不起来,由此而产生出基础语文教育变成升学教育、分数教育的现象。语文教育的社会实用性被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被排除了,广泛的课外语文学习被挤掉了。语文教育走入了单一升学教育的误区,所教所学全成了升学的“敲门砖”,语文教育成了狭窄的“瓶颈”,而且几乎被堵塞了。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本县三十四所乡中心小学、成堡两镇小学中的二十三个单位,按照上海市小学教学计划编排的以课程表为主的“四表”,进行了调查。“四表”评价标准及其权重1、课程表编排。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规定设置的课程、(?)和各项活动进行编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表上开设的课程和安排各项活动的名称必须与教学计划规定设置的课程和各项活动名称相一致,不得随意改变,课程表上各个班级每周各天的教学活动必须根据以下几个原则编排:(1)轻与重搭  相似文献   

7.
瞭望角     
被比作一场“复兴”,地理教育如今又恢复了它在美国学生课程表上的位置。佐治亚和肯塔基等州现在规定中学必须教授地理课程,加利福尼亚、明尼苏达以及田纳西等州上大学也都要考地理……而且,对如今地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就业机会日多,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及信息系统等领域的需求正不断增加。然而,回顾80年代,地理教学在美国很不景气。它被误解成“地点、地点、地点”的记忆游戏,仿佛学生只要记住各州的首府以及哪个地区铝土矿产量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滞后,学校课程表中安排的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被语文、数学、英语挤占,农村中小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这种现状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深入探讨农村艺术教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和改革评价机制、引进和培训专业教师等改革建议,旨在从根本上扭转农村学校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张霞  张凤 《现代教育科学》2007,(2):66-66,79
关于教育改革,当前理论界提出各种各样的新理念.例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关怀教育”等等,真可谓千姿百态而又层出不穷。然而.改来改去我们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仍旧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体,再加上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而已,现在虽然在不同年级增加了像社会、手工劳动课、品德与生活课、科学课、艺术课等,但由于基础教育中仍然存在的考试压力,使得一些科目形同虚设,家长和老师重视的仍然是“主科”。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育改革,当前理论界提出各种各样的新理念,例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关怀教育”等等,可谓层出不穷。然而,改来改去,我们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仍旧是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为主体,再加上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几个科目。虽然在不同年级增加了社会、手工劳动课、品德与生活课、科学课、艺术课等,但由于考试压力,一些科目形同虚设,家长和老师重视的仍然是“主科”的考试分数。  相似文献   

11.
陈雪  李雪阳 《大学生》2014,(13):50-51
文计课之虐 在课程格子(基于课程表的移动社交产品)发布的一篇关于“北京大学十大虐课排行榜”的日志中,张老师的“文计”收获了“一个通配符毁半学期的脑细胞,一个文计毁一学期的GPA(学分绩)”的评价,并在这个排行榜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春季,晋元中学预备年级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课程——语文活动课。什么是语文活动课?也许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对于这个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个问题。还在上学期,他们已经上过5次语文活动课。如果说在那时候,学生对活动课还很陌生,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进入“角色”了。“我们最喜欢上活动课。”很多孩子这样说。“活动课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活动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3.
减轻负担加强活动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要解决受教育者在某个方面的不足,首选的办法是增开课程。为培养劳动观念开设劳动教育课,为提高艺术素养开设音乐、美术课,如此等等。而今,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这一法宝又被众多的学校和教师屡屡祭起,视为天经地义。于是乎,数学、语文之外,小学的课程越开越多,足球、书法、象棋、电子琴、手风琴、合唱、手工制作等都上了小学生的课程表,白天无法安排就排在晚上,五天不够安排就排在双休日,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大大加重,小学生仅有的一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被完全占用。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上世纪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课程理论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世界各国随之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学生的个性发展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如何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表成了课程改革的关注点。在这方面,很多国家已经作出许多有益的探索。然而,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是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表还是沿袭了凯洛夫时代的教育传统,只有个别学校对课程表进行了改革的有益探索,使个性化的课程表得以实现。然无论是旧有的课程表还是新式的课程表,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信息,需要我们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课程计划中关于“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农村小学的课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很多所谓的副科也能在课程表上有了立足之地,农村学生也越来越享受到全方位的学科教育资源。科学,作为一门学科,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受重视程度仅次于语文和数学。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在广大的农村小学重语文数学、轻其他学科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审美教育现状 1.艺术课程的设置不健全。艺术课教学是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农村中小学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普九”达标过后,许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重新进行了调整变动,课程表上的音、体、美、劳等科目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有的则干脆把其改为自习课,或代之以语文、数学等。这样就容易导致许多在某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才能得不到充分发展。 2.活动类课程不能正常开展。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教育形式,特别是无拘无束的室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陶冶…  相似文献   

17.
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中某些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一种融合古今教育优势的全新的“大语文”理念正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本文分别从理论、实践操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维度,对新理念指导下在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求理论和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中某些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一种融合古今教育优势的全新的“大语文”理念正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本文分别从理论、实践操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维度,对新理念指导下在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求理论和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什 么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课程 ,它不在课程表中反映 ,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 ,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隐性课程是一种环境教育 ,它包括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校园课余生活建设、班风、学风、校风和学生心理素质等教育。为了做好“隐性课程”的开发 ,发挥“隐性课程”的功效 ,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一、设计精心 ,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会对…  相似文献   

20.
当学校的低年级开始使用“人教版”课本,当课程表在开始悄然变化的时候,我们也已感到新课程在走近我们。学习新课程的书在我们书架上最显眼的地方,我们那颗朴实的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心没有改变。我们的年龄让我们处境尴尬:我们无法像年轻教师那样欣然接受新的事物, 也无法像老教师一样固执地“坚守阵地”,我们有点害怕落后,又不甘落后。慢慢地,我们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走进了新课程。然而我们在冷静思考中有点困惑:在未实施新课程的近十年教育工作中,我们带着学生游青山、开篝火晚会,这不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吗?那一篇篇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