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体验性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做好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体验性开发,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发展将有很大推动作用,本文在对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体验性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体验性开发的可持续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文化旅游备受关注,旅游文化化和文化旅游化成为学界、政界和旅游开发者共同讨论的话题。从泉口土家族乡田野调查的情况来看,边远山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决定了文化旅游化或旅游文化的基本特点。在文化资源开发条件尚不成熟的现实背景下,做好规划,加强保护,着眼开发,是边远山区确保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桂林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化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品种丰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要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其化底蕴。本对桂林的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类,并对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化旅游资源、丰富化内涵、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模式及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析济南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济南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济南市不同类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四川是我国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如何开发利用好丰富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是四川旅游发展新阶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入手,深入研究了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提出了开发理念,即:凭借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契机,以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结合周边优势资源来达到合理配置、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并针对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探讨了具体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深化和外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内涵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在旅游开发中.外化是非常重要的,恰当的外化能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而在外化之前需要先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化,挖掘出蕴含在资源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精神.才能在外化中游刃有余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优势突出。闽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应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修旧如旧”和“产业化经营”原则。  相似文献   

8.
琅琊台旅游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优势,但未得到充分开发,制约了青岛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随着青岛市经济重心的西移和2008年海上奥运在青岛举办,琅琊台旅游渐成青岛大旅游开发的新亮点。充分发掘琅琊文化特色,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开发优质海滩资源,发挥依托青岛的地缘优势,是琅琊台和青岛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三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显现出沿长江两岸显线状集聚化分布,沿江两岸的景点分布密度和资源禀赋特质由西向三峡地区递增,腹地旅游资源沿支流溪河集聚化分布以及区域性块状化和临城镇集聚化分布的特点。从三峡地区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的特征与自然条件的相互关系上来看,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潜力,必须整合旅游资源生产力要素,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化,构建“一线三点四区”的旅游生产力布局支撑框架,由点连线、由线拓面(区),由沿江向腹地拓展,从而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相似文献   

10.
晚清名臣故居是我国史化遗产之一,应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现多数处于浅度旅游开发阶段,存在问题较多。开发好这类名人故居旅游资源,要树立正确的旅游开发理念。重点是结合相应晚清名臣历史个性,打好文化遗产“牌”。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做到隐性旅游资源显性表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开发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旅游开发中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市场化是调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矛盾的现实要求。在我国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现状下,文化遗产资源的市场化有其特有的内涵特征,其市场化的监管体制安排应该基于透明性、平等性、竞争性和系统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赣南的民俗文化是赣南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赣南具备民俗旅游的区位条件;通过对赣南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的描述,可挖掘赣南众多的民俗旅游资源,打造精品路线,为塑造赣南旅游文化品牌寻求思路。  相似文献   

13.
调研分析合肥包公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同时与其他省市作了横向比较,进而提出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合肥包公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哪些拓展空间和现实选择,并就如何打造以包公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城市,使合肥尽快跻身于全国旅游名城、文化大市行列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辽阳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阳是辽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数目众多、类型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对辽阳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详细分析辽阳历史文化资源状况、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力开发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实施品牌经营、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准确定位客源市场、加大宣传力度等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旅游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RMP分析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重要的旅游资源,并将成为中国国际旅游的三大产品之一.用昂普(RMP)分析模式,在对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产品转化、市场弹性、生产偏好、市场竞争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的创新、空间组合等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最后提出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策略: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整合文化资源、突出特色文化、按照特点顺序开发、增强产品的参与性和采用恰当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地方文化旅游正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而日益演变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泰州要建设"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包装提升,以期实现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切实增强泰州地方文化旅游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古都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开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都广州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应该在积极保护这些古都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合理而充分地进行开发,使之成为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关于广州城市发展史和广州的古都文化,仍有许多问题并未研究清楚,留下不少空白点,有些重大的问题甚至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而有些论断则明显证据不足,难以服众,应该深化研究古都广州历史文化相关问题。在系统开发广州古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目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编辑出版《古都广州》大型丛书,扩大宣传力度;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形成拳头旅游产品;实施多元开发战略,完善旅游线路;美化城市环境,加强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开发济南老城区打造泉水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老城区泉水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展“老城区泉水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济南老城区和打造泉水品牌游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国文化是以三国时期的史实即所有文化现象为源头的历时态嬗变、敷衍和演化的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在此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和文人们,在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三国的同时,又都在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诠释甚至创意着三国,三国文化不断地浸润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文化旅游是指以三国文化为载体发生的旅游活动。作为旅游资源,三国文化属于人文资源。对于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必须破除历史文化至上和打破传统的旅游资源观。三国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是零星景点多,联动互动少;历史文化论说多,旅游科学思维少;传统开发经营多,现代文化创意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常常被看作是矛盾的,如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成为实践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文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旅游价值出发,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表现,并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旅游类型定位的匹配,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机联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表明旅游开发可以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