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学生对古汉语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往往会因为少见而多怪,有一种陌生感,有时不得不机械地死记硬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善于挖掘一些现代汉语中古汉语遗迹,将它们与文言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进行对比,让它们现身说法,以今证古,这样,就可以把那些不易理解的文言语法形式教“活”,使学生有亲切感。下面试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在文言文中,不仅时间名词可以充当状语,其他名词也可以象副词一样充当状语。在现代汉语的语言组合中,名词的这种语法功能消失了,但是在某些合成词特别是成语  相似文献   

2.
“者”字语法功能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语文言虚词“者”的演变。不仅考察了它在《诗经)中作结构助词和构成“者”字结构的基本用法;更侧重考察了它在秦汉以后用法更为特殊、复杂的情形。汉语中“者”字的语法功能从简到繁,从不完善到完善,又从盛而趋向于衰。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渐变而来,由于组成语言的的语音、语汇、语法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给我们现在学习古汉语带来很多困难。而语音、语汇、语法这三者以语法变化较为缓慢,由此,我们在了解掌握文言语法的时候,较为容易从现代汉语中找到文言语法的某些遗迹。尤其是相对稳定的固定词组——成语,更是较多地保留着文言语法的某些特点,巧用成语来复习文言语法,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功效。这就是既加深了词语意义的理解,又复习了文言语法知识,还使学生了解到古今汉语的渊源关系。 文言语法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词类活用,这种现象在一些成语中仍保留下来。 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如有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到今天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消失;有的虽未消失却不常用。加之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有的甚至是现代汉语语法所没有的。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畏惧心理。要对这些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的文言实词、虚词、语法理解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已具有的或常见的语言材料进行推断,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其中,指导学生借助常见成语来学习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及语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成…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学具有强制性,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在大部分学生无较好的汉语口语的基础上培养其语言能力,并灌输优秀的传统华族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其人文素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注重成语教学。其师资培养课程中有关古代汉语知识的教学,未设置"古代汉语"而专门设置了"文言语法"。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华文师资培养中的"文言语法"课程应注重古今语法对比以增强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利用文言语法知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并培养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书面语,是现代汉语中保留文言成分较多的语言形式。汉语成语的文言特征表现在结构、用词、语法、语音等方面。了解成语的文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7.
一、当今文言文教学的误区语文课堂上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一上文言文,学生笔记就记得唰唰响,满满当当全是关于文言字、词、句的有关解释、翻译。而且,教师还不断强调:解释、翻译必须准确、到位,才算完全正确。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一些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文言语法规则,至于其中的文学韵味和文化魅力,却并未品味到。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限于“与现代汉语语法有什么不同”、“翻译得准不准确”等问题的把握。这不能怪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上,讲述文言文不外乎这些主要的教学内容:特殊句法、实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魏子桉 《现代语文》2013,(10):68-69
由于现行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知识,致使很多学生的汉语语法知识非常薄弱。相反,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却比汉语语法知识丰富多了。文言虚词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之"作为最活跃的虚词,细分起来有八个用法,"作代词用"是最常见的用法,也比较好理解。理解难度较大并且容易混淆的当属"充当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和"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三项。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别,但仍然保留着部分文言文现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大多能在现代汉语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当学生在为学习文言苦恼时,教师可以以现代汉语为例加以解说点拨,让学生感到文言文离我们并不遥远。沟通古今,巧学文言,能加深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让文言文学习变得简单轻松。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出台以来,教育界正大力提倡绿色文言教学。那么,怎样的教学才算是绿色文言教学呢?我觉得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其一,重视文言语感教学,把传统的对词法、句法、语法的评析变为精讲促读,重点引导同学们在“熟读成诵”中养成语感;其二,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摒弃传统的“对号入座”式的古文、现代文对译,努力引导学生深思熟虑文章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文言介词具有“介词与它所引介的词语的关系特殊”、“介词所组成的介词词组的内部结构特殊”、“介词所引介的词语在句中的地位特殊”等语法功能的特殊性, 造成这些“特殊”的原因是文言介词具有动词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3.
在文言文中,数量词的运用比较广泛。它们与现代汉语相比,有许多特殊之处。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准确地理解文意,这里谈谈文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一、基数基数词是文言文中表数的基础,即一、二、三……这些数目字。1.文言文中绝大部分基数词沿用至今。我们在阅读时用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就能理解。如: (1)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十年”即“鲁庄公十年”。2.整数与零数之间加上“有”(读you,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字)字,连接整数与零数。如: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教学重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2.归纳法。3.对比阅读法。4.“引导—探究”学习法。媒体设计1.课文录音。2.投影:用于展示课文结构、词义辨析、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动用法”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也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然而由于它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多,所以,中学语文教材涉及到这个问题时,讲得也比较简略。这给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准确理解文言语句的含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想就中学文言文中的“为动用法”的有关问题作—探讨,以利于中学生文言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语序就是语词的组合次序,语序不同,语法关系、表达的意义和表达的效果也都不同。对于以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结合所读文章中的特殊语法例子,引导学生感悟其不一样的表情达意功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读出文字背后内蕴的思想、情感,“循言得意”,同时,又潜移默化地习得语法之道,感悟作者语法的智慧,“得意又得言”,最终达成“言意兼得”,才是智慧的阅读。  相似文献   

17.
《考试大纲》规定,文言文阅读涉及七个考点,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高频考点为文言实词的含义、筛选文中的信息、文意理解题以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相似文献   

18.
宾语在一定条件下置于动词之前,是上古汉语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掌握这种特殊词序,对学生准确理解句意,提高高考应试能力都大有裨益。然而,由于宾语前置大多出自先秦以前的作品,且形式多样,使文言阅读量不大的中学生感到难以捉摸。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这种...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保留了古汉语语法的许多特点,因此,古汉语教学中从成语入手来讲析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省略用法等语法知识,可以以简驭繁,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考文言文翻译自2002年改客观题为主观题以来,分值由5分增加到现在的10分,使得该题备受关注。文言文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但关键点常常是一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和较难理解的字词,这也是命题者特意设置的“得分点”,只要突破了它们,整个句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采点”意识。文言翻译的“得分点”不外乎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