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标题配合物K3[Cr(NCS)6].4H2O并测定其在水溶液中的电子光谱。用RHF-SCF-PM3方法进行了几何优化,研究了配合物基态和激发态组态的电子结构。由ZINDO/S方法的组态相互作用(CI)计算给出了理论光谱,计算结果与实测谱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由ZINDO/S方法的C(I组态相互作用)计算给出了配合物Ni(CO)4的理论电子吸收光谱,并对其形成化学键性质及几何结构进行了分析。几何优化采用RHF-SCF-PM3方法。  相似文献   

3.
合成一系列关于Eu(III)/Gd(III)与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对这配合物进行元素、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Gdx(BA)-(TTA)2Phen(x=0~1),配合物Eu(BA)(TTA)2Phen比配合物Eu(TTA)3Phen具有更宽的激发带,且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1-xGdx(BA)(TTA)2Phen的荧光增强非常明显,最佳Gd^3+离子浓度为0.4(摩尔分数).配合物Eu1-xGdx(BA)(TTA)2Phen荧光增强的主要机理是Eu(BA)(TTA)2Phen与Gd(BA)(TTA)2Phen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4.
[Cu(cyc len)(H2O)]2+(cyc len=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是一种新型的大环配合物.在其实验所测晶体结构基础上,文章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6-31G(d)方法,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和频率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结构为稳定结构,且与实验吻合良好.最后,对配合物的前沿分子轨道及自然电荷布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三种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8-羟基喹啉锌(1)(ZnQn),8-羟基喹啉镉(2)(CdQn)和8-羟基喹啉镨(3)(PrQn)。同时对三种配合物的IR、UV-VIS-NIR、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且以它们作为发光材料制成器件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B3LYP/6-31G(d,p)、B3LYP/6-311G(d,p)水平上对5-氟尿嘧啶与Zn2+配合物几何结构、稳定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显示5-FU…Zn2+(F12O6)双齿配合物稳定性更高,NBO分析表明5-FU与Zn2+间配位键以离子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
用水热法以1,10-邻菲哆啉(phen)和叠氮基团(N3^-)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o(N3)2(phen)2],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以及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其中钴(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含能配合物Ni3(3-atrz)6]Ni(pda)2]3·12H2O(1)(3-atrz=3-氨-1,2,4-三唑。pda=吡啶-2,6-二甲酸),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性结构单元:[Nia(3-atrz)6(H2O)d和[Ni(pda)2],其中配体3-arrz-采取μ-N1,N2配位模式,配体pda^2+采用三齿螯合配位模式。借助DSC实验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对推进剂主要组份黑索金(RDX)、奥克托金(HMX)、吸收药(NC/NG)和高氯酸铵(AP)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RHF—SCF—PM3方法对标题配合物Ni(CN)4^2-进行了几何优化,研究了配合物基态和激发态组态的电子结构。由ZINDO/S方法的组态相互作用(CI)计算给出了理论电子吸收光谱,并对其成键性质、几何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条件选择合成两种Co(Ⅲ)配合物键合异构体[Co(NH3)5NO2]Cl2(配合物1)与[Co(NH3)50NO]Cl2(配合物2),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确立两种键合异构体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过渡金属元素锌与三(3-氨基丙基)胺的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通过X-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P-43m,配合物中金属离子Zn^2+处于4个N原子的配位环境,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用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配体和1,2-顺(4-吡啶)乙烷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镍配合物{[Ni(bpe)(Hmtyaa):(H:0):]}lq(1)(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顺(4-吡啶)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镍原子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bpe配体采取双齿桥连模式将临近的镍原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型草酸根桥联的[(VO)3^ⅣCu^Ⅱ]型异四核配合物[(VO)3(C2O4)3L3Cu](ClO4)2,其中L代表2,2'-联吡啶(bpy)和1,10-邻菲咯啉(phen).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VO)3(C2O_4)3(bpy)3Cu](ClO4)2的电化学性质,初步推定两对氧化还原峰是由于VO(IV)离子的电极反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配合物[Cu(C9H7NO3)(phen)2](OH)·4H2O·0.75CH3OH(其中C9H7NO3=马尿酸,phen。邻菲哕啉),并利用X谢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在配合物中,每个Cu(II)离子与一个马尿酸阴离子的一个羧基氧和两个邻菲哕啉的四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配体马尿酸的羧基O原子与配体邻菲哕啉芳环上的H原子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制得了一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d(AA)(phen)]n.3nH2O(H2AA=己二酸,phen=1,10-邻菲啰啉)1.而且对该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含双(苯并三氮唑)烷烃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化学进展,总结了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溶液法、扩散法、分层法和水(溶剂)热法,全面论述了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配合物的框架结构。探讨了此类配合物的重要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Co(tdc)(phen)(H2O)]n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H2tdc=2,5-噻吩二羧酸,phen=1,10-邻啡啰啉)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体学数据:a=1.0916(2),b=1.5713(3),c=1.1333(3)nm,β=115.943(4)°,V=1.7480(7)nm3,C18H12CoN2O5S,Mr=427.29,Dc=1.624g/,μ(MoKα)=1.135mm-1,F(000)=868,Z=4最终R=0.0458,wR=.0941(2445个可观测点).该配合物是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显色剂1-(4-硝基苯基)-3-(甲基苯)-三氮烯化合物(NPMT)的合成及其与镉(Ⅱ)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pH 11.0的Na2B4O7-NaOH的缓冲介质中,该试剂能与镉(Ⅱ)与发生显色反应,形成摩尔比为4∶1的橙黄色配合物,配合物在波长46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13×106 L·mol-1·cm-1,镉(Ⅱ)浓度在0.08-0.48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可有效测出不同废水中的镉(Ⅱ).  相似文献   

19.
采用TG—DSC方法研究了配合物K3[Al(C2O4)3]·3H2O的热分解反应过程,对其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由Friedman、Ozawa—Flynn—Wall、ASTME698三种方法得出峰温时的活化能值与指前因子值。应用Achar方法计算拟舍得到了最佳的机理函数。  相似文献   

20.
以葛根素为配体,用液相法合成了Cu(Ⅱ)配合物。通过电导率测定实验确定了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并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同时选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体系为实验体系,考察葛根素及其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为1:1,葛根素依靠酚羟基氧及羰基氧与Cu(Ⅱ)作用形成了配合物,葛根素及其配合物对O2^-·都有很好的清除作用,但由于配合物中酚羟基及羰基数量的减少,清除作用相对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