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档案郑家奎1961年2月生,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导师。农业部超级稻研究与示范推广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十一五"水稻育种攻关组首席专家,第三届全国  相似文献   

2.
<正>肖培村,杂交水稻育种专家,2000年~2008年曾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院长,现任内江市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主任、法人代表。1945年12生于重庆江津,九三学社社员。1969年自西南大学毕业后,长期农业科研一线从事水稻育种科研工作。于1988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内江市农业劳动模范"、"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水稻育种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  陈春燕  唐莎  刘宗敏  雷波 《软科学》2010,24(2):103-105,128
分析了国内外水稻育种的进展,从水稻生产、育种成果、水稻品质、科研力量等几个方面就四川省与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四川省水稻育种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四川省水稻育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四川省隆重召开首届四川科技杰出贡献者颁奖大会,水稻专家周开达等三位为四川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各获得40万元奖金。现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的周开达教授,从6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先后发  相似文献   

5.
杨克明,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副总经理,成都理工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石化西南油气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组组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储量评审专家,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大型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出版专著7部。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 获四川省农业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连续十五年支持的水稻新组合“Ⅱ优838”,目前已由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培育成功。它是四川省水稻育种又一重大突破。最近,四川省各级领导对该组合显著的增产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Ⅱ优838”是近年来水稻良种中十分难得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3,(9):12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研究员、四川省育种攻关办何希德处长、四川省农科院泸州水稻高粱所所长熊洪研究员一行,近日莅临内江农科院,考察指导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种科研,内江市农业局罗红副局长陪同。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主任肖培村研究员重点介绍了近年开展的多抗育种材料的构建、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成  相似文献   

8.
2000年7月30日,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以国家水稻品种改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式华研究员为主任的省内外同行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完成的“水稻抗病优质恢复系多系1号选育与利用”等5项成果及内江市农科所完成的“水稻恢复系内恢182选育与利用”1项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认为:水稻抗病优质恢复系多系1号选育与利用、优质不育系菲改A的选育及利用等2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恢复系稻病抗性改良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其余4  相似文献   

9.
《专家工作通讯》2002,(10):25-28
在国家外专局和四川省外专局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农业厅加大了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力度,较好地执行和实施了多个引智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一是引进人才方面,省农业厅先后从法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各类农业专家23批,38人,外国专家在华工作日达500多天,今年获国家外专局支持将从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引进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红薯玉米病虫害管理及治理和大棚蕃茄模式化栽培技术三个方面的专家4人来川工作,正在组织实施;二是出国培训方面,省农业厅通过国家外专局派往国外短期学习培训的人员达89人次,直接由省农业厅组织实施并获得外专局资助的出国培训项目三个(美国种子商业化生产、以色列旱作节水农业和澳大利亚种子产业化),派出学员43人,在境外培训时间达77天,今年获外专局批准资助出国培训项目一个(加拿大双低油菜育种与栽培技术),正在组织实施中;三是引智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四川省引进推广了多项国外先进技术和大量优质良种,如水稻旱地育秧技术、地膜覆盖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施硅、柑桔简易修剪、葡萄桃梨的疏果套袋、蔬菜设施栽培、平衡施肥、水稻病虫综合防治(IPM)、农户安全储粮、无农药污染农产品(IPM)技术、黄瓜嫁接技术等等,其中获得国家外专局资助的农引推项目主要是农户安全储粮技术、无农药污染农产品(IPM)技术和黄瓜嫁接技术:这些“洋”技术,得到了四川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为四川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丰富城乡人民日常物质生活,应对进口农产品挑战等方面,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专家简介:刘文博,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作为第一/唯一完成人,先后荣获2016年度成都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年度香江学者奖和2013年度四川省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作为负责人/主研人员,先后完成原"973"计划项目、原"86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  相似文献   

11.
正千乡优917是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千乡955A"与恢复系"内恢111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2017年~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续试,两年平均单产8710.2 kg/ha,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3.42%,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594.85 kg/ha,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一项旨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生产经营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增长的科技示范工程——“四川德阳国家级星火科技产业带工程”,10月21日,经国家科委和四川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星火科技产业带示范工程”,是四川省德阳市科技工作的“一个创造”,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94年初全面实施。经过德阳市各级科委和  相似文献   

13.
《学会》2005,(1):45-45
2004年11月13日,四川省第二届博士专家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此次论坛由四川省科协等主办。论坛主题为“信息化与新跨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电子科技大学专家学等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专家档案:赵鲁平,德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1966年3月生,四川眉山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医院优秀院长,全国25位最具领导力医院院长。现任四川省医学会泌尿专委会委员,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5.
四川科技成果转化、保护事务所成绩斐然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保护事务所是由诸多专家、学者、律师和一大批中、高级技术人才组成的四)11首家无主管民营机构。该所成立两个月便吸纳和自创科技成果18项,中介技术7项,追索侵权案例2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专家简介:杨开林,四川省西充县人,1955年出生,1988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调水工程的水力控制、水力瞬变、河冰管控工程、新能源开发等。曾获部级科技进步奖特、一、二、三等奖共9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共2部。  相似文献   

17.
由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承担的市九五期间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水稻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选育》,在课题组努力下,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继选育出的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2—4和菲优多系1号于去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孟凡 《今日科苑》2007,(19):12-15
刘文炳,1937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中共党员、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他长期扎根在农村、农业第一线,从农50年,经历我国高秆改低秆、常规稻改杂交稻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超级稻选育与应用三次绿色革命。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3年入选中国人物年鉴、2005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2007年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获得"连续最多年培育高产水稻的人"等称号。主持研究科研的重要成果有: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超级稻选育、光身杂交稻研究三项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1998年以来选育引进并审定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有16个,其中两个"国审稻",选育的三个超级稻连续三年刷新水稻单产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9.
颜龙安院士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先行者、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津贴。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院士在40多年科研生涯中长期从事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为我国杂交水稻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专家。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8
科技支撑粮食单产创新高——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