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施釉在坯体外表面上覆盖一层釉料的操作叫施釉。景德镇自古以来有多种多样的施釉方法,元代青花瓷的施釉方法也较多,现按不同品类分述如下:大件琢器:大口的罐、瓶等器外用浇釉法:把坯体置于盆中的木条架上,瓶口盖住,双手各端一大碗釉,同时往颈、肩部稍用力浇  相似文献   

2.
正磁州窑与吉州窑作为宋元时期中国南北方两大重要民间窑场,其产品种类丰富,装饰题材及工艺技法多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突出地位。宋金元时期,釉下彩绘是磁州窑与吉州窑共同的表现手法,磁州窑更是将这一技法发扬光大,并且以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影响了包括景德镇在内的诸多窑场。本文以两窑釉下彩绘产品作为切入点,探讨二者工艺技法方面的差异对艺术风格的影响。制瓷工艺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湿法工艺"是磁州窑生产瓷器的一大特色。北方气候干燥,坯体中的水分蒸发很快,因此磁州窑"从产生青坯开始,施白化妆土,刻划、绘画等装饰到施釉的整个过程,需在坯体  相似文献   

3.
杨俊艳 《收藏》2021,(2):54-59
釉里三彩,又称釉下三彩,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景德镇窑。其采用钴、铜、铁三种矿物原料作呈色剂,在生坯表面上分别绘画不同的图案,然后罩盖一层透明釉,再入窑中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因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为蓝、红、青三种颜色,故而得名。但因烧造技术难度较大,加之审美风尚的流转变化,故仅盛行于康熙一朝,雍正、乾隆等朝虽有烧造,但鲜有精品问世。  相似文献   

4.
牡丹兼有色香韵之美,其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作品以古陶瓷之造型为基础加以创制,敞口,口部做紫口工艺,上腹部饰以牡丹图纹,刻制酣畅精美。作品拉坯成型,隽永精致,工艺精良,施以粉青厚釉烧制,釉色温润如玉。  相似文献   

5.
张佳宏 《收藏界》2013,(7):128-131
我国北方著名的青瓷窑口位于陕西省耀县的黄堡镇,古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始于唐代,盛于五代、宋代、金代、衰于元代。耀州窑所生产的古陶瓷品种较多,有黑釉、红釉、白釉、绞胎釉、三彩釉、青釉等,工艺有绘画、印花、刻花、划花、剔花、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成都和重庆的古玩市场,有时会见到一些壶、瓶、盏、炉等造型的绿釉和黄釉瓷器。因为绿釉的表面常泛出银白色,所以有的古陶瓷爱好者认为它们是汉代绿釉陶器,有的虽然能从造型上看出它们属于宋代器物,但是对于它们的窑口却一无所知。其实这类绿釉和黄釉瓷器是宋代四川广元窑产品。根据窑址发掘与调查材料,以及我个人所见的实物标本,本文拟对宋代四川广元窑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有关古陶瓷研究者能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张莹 《收藏》2016,(5):66-79
正红釉瓷器属于颜色釉范畴,是在基础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着色剂,经不同的温度和相应的烧成条件烧制而成的红色陶瓷品种。从红釉的呈色成分上看,可以分成三种,即铜红釉、铁红釉和金红釉。铁红釉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经低温烧成的红釉,如矾红釉、珊瑚红釉等;金红釉则是以金为着色剂,经低温烧成的红釉,如胭脂红、胭脂水釉等;  相似文献   

8.
倪林海 《收藏界》2015,(1):53-56
印纹陶是指表面压印几何纹以作装饰的陶器,也称几何印纹陶器。几何印纹陶可分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种。印纹硬陶烧成温度比正常陶器较高,达到了1150到1200摄氏度左右。因此敲击胎体有铿锵之声,有的陶器表面还有透明釉状体。印纹陶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陶瓷,除了制作工艺有别于一般的陶器,重要的一点是,印纹硬陶(这里强调一下是印纹硬陶,不是其他的印纹陶)是陶与瓷的联结点,或者说是印纹硬陶孕育了今后的瓷器。  相似文献   

9.
2000年第7期第8页《釉上彩与釉下彩》一文的内容不完全正确,除这两种釉彩外,还有一种既采用釉上彩又采用釉下彩烧制的复合瓷器,称为“逗彩”或“斗彩”。“青花加彩”意为釉上的加彩和釉下的青花互逗(斗),称釉上彩不妥,应称为逗彩。“黄釉青花”亦属斗彩。 上海辞书出版社《简明陶瓷词典》:“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盖罐是我国最早的釉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张佳宏 《收藏界》2012,(12):118-119
有很多古陶瓷爱好者在鉴定古陶瓷的真伪时喜欢看古陶瓷的气泡,甚至很多专家还在用气泡为古陶瓷断代,比如他们常常说汝窑的气泡是"寥若晨星"。古陶瓷鉴定的先辈耿宝昌先生的恩师孙瀛洲先生在《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中云:"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  相似文献   

12.
望野 《收藏》2009,(7):26-31
对红绿彩的认知过程与文献记载 对釉上彩绘陶瓷的关注与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最早对早期釉上彩绘(红绿彩)进行阐述的是许之衡先生,他在《饮流斋说瓷》中云:“本色地加彩盖始于宋,或谓始于明者,非也。  相似文献   

13.
贤惠 《健身科学》2009,(6):52-53
不同材质的餐具比较 陶瓷餐具:陶瓷餐具的制作方法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种。在我们看来同样是在餐具表面绘的图案,有的光滑平实,有的却有突出感,用手触摸也有明显的凹凸不平感,就是因为两种图案上法不同。其中的釉上彩是将图案绘在烧过的瓷器素胎上,再通过加热固定完成,这种餐具用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图案剥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3,(3):176-176
海内外收藏家们苦苦寻求的柴窑是那些由黄山松柴烧制的高温釉下彩瓷器,主要有颜色釉、青花、白瓷等,这些明、清官窑器早已身价数百万、教千万,是每一位藏家梦寐以求的极致。  相似文献   

15.
周旭辉 《收藏》2006,(4):68-69
民国贴花壶是在成型的素釉壶体表面,将绘印好的彩色图案,通过胶贴的方法,使其牢固地附着在壶体,以对器具起到一种点缀,装饰的效果。可以这样说,民国贴花壶既是现代版画形式的另类介质上的扩容与发展,也是早期彩色胶印技艺与陶瓷物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高学训 《收藏》2006,(7):49-49
康熙朝青花瓷达到了前所示有的高度,而同时期的素三彩变是名重一时的低温彩釉品种之一。因以黄、绿、紫、白等彩料为主,不用红彩,故称。其工艺是在瓷坯上先按预定的图案进行刻划,待坯体干燥后以高温烧成无釉的素瓷,再将作地色的釉浇在涩胎上,待其千燥后,刮下花纹图案中应施其他色彩部分的地釉,然后填上所需的色彩,再一次低温烧成。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清代康熙年间最为盛行,它的色彩除了黄、绿、紫外,还增加了当时特有的蓝彩,创造了丰富多样、质朴洁雅的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17.
李铁锤 《收藏》2015,(1):57-61
说到四川釉陶,汉代四川就有低温绿釉或黄釉的陶马、摇钱树座、匜、炉、壶等,尤其东汉时出现了带有低温绿釉彩绘的黄釉陶壶。,四川邛窑烧造出许多精美的较高温度釉彩及唐三彩,多为实用器。到了宋代,四川各地窑口(包括砖瓦窑)纷纷烧制宋三彩釉陶,多为冥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四川宋代三彩釉陶。  相似文献   

18.
朱军 《上海集邮》2003,(9):33-35
砖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坯体成型、砖坯干燥和焙烧而成的建筑材料,它使人类居住环境得以保障。 人类最初居无定所。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为了躲避风雨、防止野兽侵扰,以山洞和森林等天然遮蔽物为住所。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山洞和森林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人们利用泥土、木材、石头等  相似文献   

19.
张潘豪 《收藏界》2011,(8):58-59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度左右的温度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钴料在釉下呈现出蓝色,习惯上被称为"青花"。  相似文献   

20.
三、绿釉陶瓷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基本助溶剂的陶瓷传统釉色之一。汉代烧制的釉陶中即已出现铅绿釉。据目前所发表的资料统计,唐宋时期有以下一些窑口曾烧造过绿釉器。唐代时,湖南长沙窑烧造有少量的绿釉器。宋代时制瓷业空前发展,很多新兴的窑场在宋金元时期都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