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如果我现在问:你的心愿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这是香港一位教授在《云雀的心愿》的课堂上向我校的孩子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以及孩子们当时的回答言犹在耳,不能忘记。去年,我校与香港的一所小学结为了姊妹学校,并成功地进行了首次互访交流。香港老师的课堂不矫揉不造作,犹如一股清新自然的风让我们眼前一亮,使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熏染下的母语教育。而这一切,都缘于教授的牵线搭桥,努力奔波。教授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谈吐之间,儒雅淡定。今年,他不辞辛苦,再次登上我校的讲台,准备与我校的一位青年老师上一堂双师课《云雀的心愿》。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前,教授就告诉孩子们,这节课要闯三关,表现好的就能成为暑期“游学香港”夏令营的候选人。这句话很美,很有诱惑力。我们知道这不是谎言,去年,在教授的努力下,首期“游学香港”夏令营圆满成功,今年将举办第二期。要知道,这个机会对于小县城的孩子来说,的确很难得。孩子们顿时热情高涨。课堂设计很简单,以三个问题贯穿全文:不看课文,你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心愿是什么?课堂上,教授和我校的老师配合默契,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感受着课堂的诗意和灵感...  相似文献   

2.
在我校课程体系的百花园中,游学课程是尤为令人关注的.一经诞生,她就以新颖的学习方式与独特的文化体验,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深受赞誉. 游学课程的设置 我校的游学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游学目的地的不同,它分为两个板块:国内游学、国外游学.根据游学内容的不同,又分为三类:文化类、科技类、艺术类.  相似文献   

3.
游学正当时     
金维 《留学生》2014,(16):44-46
每年的暑期,都是游学的火热时期。游学,这个在欧美国家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跨文化体验模式,一经引入,便迅速获得了国内青少年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老年游学是指以老年人为对象、以教育旅游为载体、以终身学习为目的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教育方式。老年游学的价值体现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增进社会对老年教育的关注;激发老年人主动学习的热情,满足老年人接受教育的需求;拓展老年教育形式,整合老年教育资源。因此,应制定老年游学相关政策,开发老年游学课程资源,选拔优秀师资,开辟老年游学基地,健全老年游学评价标准等运行机制,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3,(12):8-13
<正>策划缘由:大学或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早已司空见惯。如今,高中甚至初中就去国外游学,似乎正在兴起。韩国东亚航空公司空难事故中不幸遇难的三位中国女孩——王琳佳、叶梦圆和刘易芃,都是浙江江山中学学生。她们是参加学校组织的赴美夏令营,该校还有31名师生与她们同行。与她们同机的还有山西太原第五中学和太原外国语学校的师生。这一空难事件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游学这个话题。有人说,不参  相似文献   

6.
游学Q&A     
《留学生》2014,(20):42-43
正Q:游学该参加游学团还是自助好呢?A:通常如果是第一次游学会建议跟团,因为团体会有专业领队全程陪同,同学有任何问题可找领队。有过一次经验后,想再次游学就可考虑采用个人游学方式。游学团,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行程中应有合格领队全程照料,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为配合学生,出团时间多为寒假与暑假,时间约为2-4周不等。常见的形式是上午安排语言课程,下午则进行参观活动,在课程结束后通常会安排观光  相似文献   

7.
游学組织:新东方国际游学游学目的地:美国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游学时长:15天难忘那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难忘那早上涂满葡萄酱的面包,难忘那激情的"三国杀"……近半个月的美国游学,过得比想象中快了许多。犹记得上飞机前的那份不舍与迷茫,面对着31张生疏的面孔,我总感到一种无措。我很难理解为什么父母要放弃全家出国游的机会,而让我跟着新东方的团,和这些完全不认识的人相处在一起。然而,只经过短暂的沉默,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就  相似文献   

8.
当下,数学课程实施的主战场依旧是课堂,而对于游学课程,多数学校处于“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随便做”的状态,即使组织游学,也存在只游不学、只学不游两种极端。能否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发更灵活、更开放、更有用的课程方案呢?我们以杭州“石屋洞游学”这一活动为例,进行了一些尝试。1.课程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如果把游学看作课程的一部分,那么游学活动必然具备课程的各个要素。游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倡导在“游”的过程中创设“学”的情境体验。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坏习惯,从小就一直困扰着我,但虚荣心让我一直无法彻底改掉这个恶习——炫耀。直到我收到那双鞋……得到那双鞋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要到香港出差。一提到香港,我就想到两个字——购物,妈妈很喜欢购物,这次她一定会  相似文献   

10.
游学去哪儿     
《留学生》2014,(20):34-35
正高校,游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这一期《留学生》带你走近2014—2015年QS大学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前十名大学。游学选择去这些高校,一定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学校氛围,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之旅1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优势科目:MBA、医科、法律澳大利亚最古老、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大学之一。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入学标准最高的综合性大学。这个学校的MBA、医科和法律都很厉害。学费偏高,当之无愧的贵族学校,含金量高。  相似文献   

11.
甘肃会宁,多么遥远、多么陌生的地方!结伴游学,多么新鲜、多么激动的一件事!如果没有家长,没有老师。这次旅程会圆满完成吗?对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这是个问题。正是有了这个问题,我们为游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这便是“游前学”,未游先学,我们便拥有提前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游学式培训是游学和培训两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游学培训可以丰富培训形式,突出培训主题,完善培训师资结构,开拓参训校长视野。游学培训不等同于“异地培训”、“委托培训”和“参观考察”。培训单位在设计游学培训时应考虑培训主题需要、游学活动安排、经费和安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30多年前,我走向社会为青年演讲,有一个题目是《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讲完之后,收到海内外许多来信,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及日本、美国的来信,对这个提法非常赞赏。迄今为止,已经30余载,我从  相似文献   

14.
前些年我在游学日本期间,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兰学是揭开近代日本之谜的重要线索。这个观点引起了日本科学史界同行的兴趣。此后,我一直试图把兰学作为考察日本问题的基点,从一个新的历史视角来解释“日本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仲玲 《生活教育》2012,(15):5-7
统一的T恤衫、统一的背包拉杆箱,随着高考、中考陆续结束,首都机场国际出发大厅又开始出现像往年暑期的场景:全国各地在校中小学生、大学生一批批奔赴世界各地游学。(7月9日《中国青年报》)暑假里,很多人会送孩子去上辅导班、兴趣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送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国度,度过两到三周的时间。今年夏天,这支海外游学的大军还在扩大,除了参加游学的学生人数更多、年龄更小,还有越来越多的游学服务机构进入这一市场,如同盛夏的热辣天气,国内学生海外游学也是"热"浪滚滚。  相似文献   

16.
游学,是指学习者离开自己相对熟悉的环境,前往新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旅行,以拓宽学习者视野、扩展知识储备、感受文化差异、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学"一词最早出自《北史·樊深传》,指远游异地,从师求学。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治学,是现代游学的始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游学作为开阔视野、体验异域文化的重要方式,最早由校外教育机构引入我国。中小学生的游学,最早也是由校外语言教育培训机构组织,他们多数将外国作为游学目的地,以进行语言训练、开阔国际视野为主要目的。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成为了游学活动的组织者,它们通过游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游学(Study Abroad),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两千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帮助众弟子增加学识、培养品格、开阔眼界,并将游学过程记载于书,成为后世子孙珍贵的文化遗产。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学生在国外游学期间(一般1~4周),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真正做到了学和游的结合。近十年来,游学本来是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一个良好渠道,在中国,却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游学”。旅游业界联手学校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到国外游学,已成潮流。名校参观交流只是“到此一游”。如此的“中国式游学”,表明了当前中国游学市场的混乱和不规范,以及家长对游学的盲目跟风。不过这种潮流,与普通的家庭联姻甚远,不菲的费用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承受得起,只能望洋兴叹,成为一部分人的游戏。2013年韩亚客机失事,终于将游学推到了风口浪尖。141名中国籍乘客中,包括70名师生,都是赴美的学生夏令营团成员。“梦”断旧金山的两名花季女孩是浙江江山中学的学生叶梦圆、王琳佳。人们在悲痛哀悼之余不禁要问:全国尚有多少这样的游学团队即将踏上游程或已人在囧途?师生的安全又应如何保障?学校组织的游学项目究竟该如何监管和规范?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有必要听听学生以及家长、组织者的心声,为“游学热”注入一支清醒剂!当然,我们依然相信优秀的游学产品应当能够深入当地社区和普通居民的生活,和当地人同吃同住,真正生活在这个英语环境中而不是惊鸿一瞥。另外,除了必要的景点参观以外,展现西方的互动教学模式、体验当地传统的体育活动、参与所入住地区的社区公益活动等多样的游学安排需要有机的组合,只有参加这样的游学团,学生才可以了解语言外的东西,知道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东西方价值观的不同等隐形文化,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人生追求。真正达到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学校暑假组织了由4位带队教师和41名学生组成的理工附中游学团,赴美完成了为期15天的游学旅行。回顾此行,真挚而强烈地感受到游学的快乐、团队的和谐以及思考的深邃。快乐之旅我们在"追着太阳飞"的新奇遐想中开始了兴奋的美国游学之旅。一觉醒来,眺望窗外,在学生们"窗外是云还是雪,是云还是冰"的疑问声中,游学团抵达了游学首站美国纽约。有人说这是上帝最眷顾的宝地:有着中国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中国南部充沛的降雨量和中国新疆饱  相似文献   

19.
廖旺华 《师道》2009,(7):114-115
早在春节前就收到了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沈丽新老师寄来的赠书——《美丽的转身——28天英伦游学日记》。翻阅这本图文并茂的《美丽的转身》,有两点让我特别感动。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当代书籍设计中,努力凸显"书的质感",追求"书的味道",一般谓之"极简主义"或者"简约风格"的书籍设计,代表人物首推陆智昌。陆智昌,香港出生。一九八八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曾在香港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十年,其间曾游学巴黎两年,后到大陆。著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称赞他的书装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