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不适用死刑;刑法第49条未排除未成年犯适用无期徒刑的可能,而根据刑法第17条第3款“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未成年犯则不宜适用无期徒刑;未成年犯能够适用管制刑,但在实践中应当严格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
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要义就是缩小刑事处罚的范围和减轻刑事处罚的程度。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表明我国刑法对教唆未遂采必罚主义,这种做法有违谦抑性原则,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该条款应修改为:“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如果此罪的法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教唆犯,可以比照所教唆之罪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3.
累犯条款历经数次修改,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又加入了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容。现在的学界通说以及司法实践都是以实施前罪时的年龄作为排除累犯的时间标准,认为这是符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但是由于97刑法第65条第1款已经存在语法和解释问题,并且从累犯设立的初衷、刑事政策、前科制度的设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跨法适用"的惯常做法上看,97刑法第65条"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理解为行为人实施后罪时不满18周岁。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刑法对犯罪未遂的处罚采取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方法。对此中西方刑法处理不同。犯罪未遂只能在对犯罪客体构成实际侵害的前提下才能处以刑罚。犯罪未遂没有对犯罪客体造成实际侵害的应别立罪名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增多态势,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加,女性未成年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增  相似文献   

6.
不满十八周岁的朱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是1997年刑法第49务明确规定的。本文以审判实务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的立法宗旨,针对司法实践中刑事责任问题的有关争议提出应对思路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力犯了奸淫幼女罪。根据刑法236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14周岁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吴力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虽然吴力犯罪性质恶劣,但少年法庭考虑到吴力是未成年人,有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才没有判得更重。吴力被判刑的事情虽已过去,但被他伤害的人,心理上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而引发吴力犯罪的“黄色诱惑”,仍在腐蚀着一些未成年人的意志,很可能正在引发新的犯罪。因此,作为社会公害的“黄、毒、赌”必须根绝。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统称.<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己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的同学王某(16周岁),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6月初的一天晚上,王某潜入某中学的微机室,将一台价值5000元的电脑盗走,犯了盗窃罪。因王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王某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已将王某开除,并以为了  相似文献   

10.
污点证人刑事豁免是指具有犯罪污点的人为国家利益作证可以免受刑事追诉或被给予刑事上的从轻或减轻、免除处罚待遇的一种刑事司法措施。该制度对于节约司法资源的效果是明显的,可以使国家追诉机关能够用有限的司法资源迅速、有效地追究犯罪。建立起符合我国需要的证人刑事豁免制度,是鼓励犯罪者与追诉机关合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犯罪数量不断增加,实践证明对老年犯普遍实施监禁也存在诸多弊端。为此,《刑法修正案(八)》作出了对老年犯罪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并且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社区矫正执行。然而,我国现行社区矫正制度中没有针对老年犯社区矫正的专门规定,实务操作缺乏规范指导,势必影响到老年犯社区矫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犯罪中止缘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界,主要有刑事政策说、法律说和折中说,比较而言,折中说具有相对合理性.我国的刑法理论界对犯罪中止减免处罚的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主流观点基本上是大陆法系折中说的翻版.事实上,我国刑法规定中止犯减免处罚的原因,首先是基于刑事政策的考虑,同时也因为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减小和刑罚目的的(部分)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身危险性的特殊预防目的而对累犯进行从重处罚具有必要性,但从重处罚不应突破报应刑的限制,否则违背罪刑法定等原则,不符合保障个人权利的刑法发展潮流。报应刑是量刑阶段的主要依据,从轻、减轻以及免除情节等特殊预防情节辅助之;预防刑为刑罚执行阶段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1.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以是否为各种犯罪必备的要件为标准,可以分为()要件和()要件两种。4.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5.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6.教唆()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7.()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9.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在县城长途汽车站旁租了一间店铺,经营手机销售与维修业务。2005年3月的一天,小偷撬开店铺的后窗行窃,被我当场抓住并扭送到公安机关。民警以其年龄未满14周岁而他的父亲也不愿意管教他为由(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只将他训斥几句就释放了。然而后来有一天夜里,我的店铺后窗再次被撬,财物再次被盗。请问,如果证实此案还是上次那个未成年人所为,我的损失应该由谁赔偿?读者李冰李冰同志: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公民对其所实施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免予…  相似文献   

16.
刑法学     
《河北自学考试》2006,(3):16-16
一、简答题1.简述不作为犯罪中作为特定义务的来源。答:刑法上作为义务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1)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特定义务。(3)由行为人的先行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2.简述我国刑法总则对死刑适用的限制。答:(1)死刑只能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2)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3)死刑必须经过核准程序。(4)死刑设有缓期二年执行制度。3.简述伪证罪的构成特征。答:(1)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  相似文献   

17.
单位犯罪是和自然人犯罪相对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我国现行刑法却没有就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方面作出与单位犯罪相应的特别的规定。文章以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重点就完善问题提出个人的浅陋之见,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已被称为当今世界继环境污染、吸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只对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作出了专门  相似文献   

19.
改革量刑方法是改革刑事司法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影响量刑的主观因素及诸客观因素,从而提出了改革量刑方法的大胆设想,即:把法律规定的量刑情节,例如法定情节中的加重处罚、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等情节,以及法律规定的酌定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加以定量化,在审判具体刑事案件时,把犯罪具体事实情节转换为一定的数以适应本来就是定量化的法定刑幅度,从而公正合理量刑。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电子计算机操作,也适用于简单数学运算,优于目前国内使用的综合估量式量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犯罪及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中未明确规定。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老年人犯罪人身危险性比较小,社会危害性一般不大,所以对他们的处罚要慎行。应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区分不同年龄段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80岁以上的老人不适用死刑,不适用财产刑,对老年人扩大缓刑适用等等。中国己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应从刑罚处罚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老年犯罪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出发,全面检讨我国现行刑法在老年人犯罪责任规定上的缺位,完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对老年人刑罚的轻刑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