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我国采用初步审查制,初步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中包括是否明显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即明显不具备新颖性的审查。为了避免一些明显不具备新颖性的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权,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审查部在坚持初步审查方式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加强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明显新颖性审查,提高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明显新颖性审查,笔者作为一名审查员,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审查中明显新颖性的判断标准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期待和大家分享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晓玲 《世界发明》2003,26(2):39-39
2001年7月1日实施的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中,新增加了实用新型检索报告的程序。理由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采用的是初步审查制,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未发现驳回理由的将授予专利权。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实用新型专利权应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没有像发明专利申请那样进行实质性审查,因而获得的专利权法律确定性较差,权力不够稳定。为克服该缺陷,本次专利法修改时增加了实用检索报告程序。  相似文献   

3.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0,101(3):83-83
实用新型检索报告制度是2000年第二次专利法修改时引入的,是为了解决实用新型专利未经实质审查,法律稳定性不强的问题。根据2001年《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6条,检索报告仅就专利是否符合新颖性或者创造性作出评判,不涉及其他的专利授权实质要件。  相似文献   

4.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具备哪些实质条件?一、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实质条件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下面,我们对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概念及判别分别作一说明。1。新颖性(1)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专利法第 2 2条第 1款明确规定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了解、掌握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判断方法 ,不仅对专利工作者来说是必须的 ,而且对于一般的科研人员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使科研人员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正确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创造”意识 ,以适应专利制度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本文谨就新颖性、创造性判断方法予以讨论 ,以求使读者对此能有一初步的认识。1 .新颖性判断我国专利法第 2 2条第 2款规定 :新颖性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  相似文献   

6.
<正>现有技术的含义根据专利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如果发明和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  相似文献   

7.
当发明中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内容时,要进行具体分析后再予以处理根据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实用性,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申请的主题必须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必须是能够解决技术  相似文献   

8.
论抵触申请     
中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而且还规定:“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後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及国际贸易的增强,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迎合这一需求,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稿已于2009年10月1日施行。该修订稿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条件——新颖性标准做了新的界定,该修订与国际专利法惯例更为相符,同时对于提高我国专利质量、完善我国专利法律制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0,101(3):81-86
我国《专利法》在2008年第三次修改时,以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替代了旧法中的检索报告制度。2008年《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  相似文献   

11.
2013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对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二章第11节的修改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此次修改目的是要加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实质性”审查,即排除不符合新颖性要求的申请。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在审查实务中,还将《专利法》第26条第4款作为审查内容。  相似文献   

12.
小鹭鹭听了专利爷爷的一番话 ,她着急地说 :专利爷爷 ,我的发明能够获得专利权吗 ?如果……专利局不给我呢 ?”她“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别哭 ,别哭 ,让我告诉你——一项发明创造要想获得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 ,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所谓“新颖性”,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是这样规定的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就是说 ,一项…  相似文献   

13.
在初审审查中,申请文件存在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的缺陷时,申请人常采用补交附图对申请日重新确定的修改方式。与普通申请不同,对于同一日提出同样发明创造的"同日申请",单独对其中一件申请进行上述修改会对另一件申请产生严重的实质性影响,例如新颖性的破坏、抵触申请的产生等,从而制约授权的前景。本文通过分析"同日申请"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克服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的缺陷时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为代理人或申请人在选择申请策略或修改策略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新产品(新包装)先上市试销,市场看好或出现仿冒苗头时再申请专利保护根据专利法的规定,这种试销行为已造成产品或包装的公知公用,丧失了其新颖性。而产品、包装或技术方案具有新颖性是获得专利权的前提之一。同样,将科研开发成果先发表学术论文,先进行行业间学术、技术交流,先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交易会、订货会,先进行科技成果鉴定等而后申请专利,都可能造成公知公用,丧失新颖性。2.申请了就受到保护了专利的保护是从你提出的专利申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并公告之日开始,在此之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不丧失新颖性的三种情形。本文从公开的时间等几方面对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进行了解释,介绍了获得新颖性宽限期所需履行的手续,并对宽限期的效力进行了说明,最后给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专利法》第24条规定了不丧失新颖性的三种情况,其中第(三)项为,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不丧失新颖性。即这种情况不构成影响该申请的现有技术。所说的六个月期限,在专利法理论中被称为新颖性宽限期。专利制度的宗旨是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违背申请人的意愿导致其发明创造公开,侵害了申请人获得专利权的正当权利,因而有必要在《专利法》中设置上述新颖性宽限期的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专利法第24条关于新颖性宽限期均是针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出现相应的情形时可以主张不丧失新颖性的规定。但是,对于"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发明创造如果是在授权后专利权人得知泄露情形的能否主张该发明创造不丧失新颖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应由专利确权机构统一受理和审查授权专利新颖性宽限期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9,(16)
由于我国实用新型申请一直采用初步审查制度,不需要经过实质审查环节。但是初步审查制度也会带来实用新型专利权不稳定的问题,继而对后续的专利诉讼、专利转让等环节产生不利影响。在第三次专利法修改时,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作为实用新型评价报告制度的替代与升级被提出,并在随后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评价报告制度的历史为制度以后的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的三种情形,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专利申请人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绝对新颖性”的不同看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透露,在新<专利法>中,将进一步提高授予专利权的标准."过去我们强调相对新颖性,只要你具有相对新颖性就可以授予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