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所谓“选本”,不是求全求备,也不是辑使拾零,而是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择优选精,“使美稗减除,青华毕出”(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集部总叙》。然何者为青华?何者为美稗?怎样取舍?选家心中自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一个品评的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选”实际上就是一种“评”,一种不动声色的“评”,更何况有的选家还在选本的序言或批语中将自己的观点昭然于世,这样,戏曲选本就与戏曲理论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从元杂剧选本这一领域看,我们不难发现一条元杂剧理论发展的线索:由“曲本位”的戏曲现转向“剧本位”的戏曲现,由只…  相似文献   

2.
乐明 《上海集邮》2014,(12):8-9
12月1日《元曲》元曲又称词余、乐府,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3.
12古今杂剧选元明杂剧剧本选集。一名《息机子元人杂剧选》。残存26种。明息机子选刊。息机子姓名今不可考,据卷首自序,一爱好并重视戏曲者也。有万历二十六年刊本。据《汇刻书目》,此书共选元明杂剧30种。其中元杂剧及种:马致远2种《踏雪寻梅》、《陈持高卧》,宫大用1种《范张鸡素》,关汉卿1种初始旦》,乔吉1种《两世姻缘》,高文秀1种《评范难》,郑德辉2种《翰林风月》、《倩女离球》,武汉臣3种《老生儿》、《生金阁》《署:无名氏》、《玉壶春》《署;无名氏》,石子章1种《竹坞听琴》,石君宝1种《秋胡戏妻》,秦简夫2种《赵礼…  相似文献   

4.
《顾曲斋元人杂剧选》(以不简称《顾》,一名《古杂剧》,是一部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元明杂剧剧本选集。然未著编者名氏,因序义后有“王伯良”、“白雪斋”印各一方,或以为即王骥德选编。一般来说,对这部选集的认识有两点:一是孙楷第先生将之与《元曲选》、《柳枝集》比较后,认为它文字上“确依元本之旧”,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一是它体制上“折”、“出”混标,明显有受传奇影响的痕迹,因而并非如卷首玉阳仙史序中所言,堪称“古法”、“典刑”。我觉得若仅仅从文字和体制两方面来评价一部杂剧选集是不够的,试换一个角度对其进行重…  相似文献   

5.
元初杂剧作家李寿卿的《伍员吹箫》杂剧取材于史传和民间传说。情节结构方式与《赵氏孤儿》杂剧基本相同。通过主人公伍子胥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家英雄落魄的悲慨和对快意恩仇的豪侠人生的向往,是一部复仇剧。杂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影响了表达效果。曲词刚健质朴,趋于本色。《伍员吹笛》杂剧是一部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6.
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的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精心创作的一部元曲杂剧。他在唐代《莺莺传》传奇小说与金代“董西厢”诸宫调的基础上,丰富了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文词优美生动,它对中国戏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七百多年来,通过各种戏曲的改编、演唱,《西厢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7.
邵茂庆 《集邮博览》2014,(12):85-85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融合多种表演艺术形式,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散曲则产生于民歌俚谣,语言自由活泼,表现力丰富,雅俗共赏。元曲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独具特色,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鼎足并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花朵。  相似文献   

8.
郑雅风Zhengya feng 1974年出生于福建福清。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画院专职画师。2003年作品《阳光季节》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情牵故乡》《初春》参加“今日美术大展”。2002年作品《情牵故里》获“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优秀奖。《莫言春度芳菲尽》获“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展”优秀奖。2001年作品《三羊开泰》获“爱我中华中国油画展”基金大奖。《蓝色之恋》获“首届中国重彩画展”优秀奖。《闲窗弈韵》参加“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丛林清幽》获“新时代中国画展”优秀展。《翠林鸣禽》获“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大赛”铜奖。2000年作品《花荫》获“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花鸟画展”银奖。《金秋时节》获“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最高奖。1999年作品《游春图》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展。《古木寒鸠》获“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优秀奖。《惊梦春晓》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1998年作品《寒林悠鹿图》获首届“中日人与自然绘画展”金奖。《和平之舞》获“浙江省第四届花鸟画展”铜奖。《深林逸闲》入选“中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1997年作品《艳阳秋趣》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花鸟画展”银奖。《丹顶承日九天闻》获台湾“第一届中国工笔画精英奖”金奖。《秋千竞技》入选“中国第四届体育美展”。1995年作品《秋林群鹿图》获“浙江省第三届中国花鸟画展”银奖。作品《惊梦春晓》中国美术馆收藏;《丹顶承日九天闻》台湾佛光缘美术馆收藏;《寒林悠鹿图》、《山谷清音》日本如水馆收藏;《和风》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出版有《郑雅风画集》、《郑雅风工笔画集》、《工笔名家画羊技》等。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我在研读元代杂剧作品时,发现元代流行过一种名叫“打髀殖”的游戏,而且至今仍在一些地区可以见到。笔者孤陋寡闻,不曾在报刊杂志上见到过介绍这种游戏的专文。为此,试图对“打髀殖”略作解说,以飨读者,并就教于高明。 关汉卿《哭存孝》杂剧第一折“后庭  相似文献   

10.
1981年,我做硕士论文《〈赵氏孤儿〉剧目研究》时,跑了全国不少图书馆,看到一些中国古代戏曲选本与曲谱。后来的研究使我感觉到,没有中国古代戏曲选本,便无法进行《赵氏孤儿》剧目研究。兹举数例,以为证明。先描述一下《赵氏孤儿》剧目的演变情况。《赵氏孤儿》故事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被改编为戏曲,是自然而然之事。所以,它很快成为中国戏曲第一批剧目之一。大约在宋元间,无名氏创作了南戏《赵氏孤儿报冤记》、纪君祥创作了杂剧《赵氏孤儿》。后来出现改编纪君祥杂剧又兼受《赵氏孤儿报冤记》影响的元天历至正本南戏《赵氏孤儿》。…  相似文献   

11.
戎畋松 《收藏》2013,(11):99-101
三孔布为先秦货币中的大名誉品,历来为泉家所重,每有新品出土或谱外品种面世,定会引起泉界和学者的关注。有关三孔布的著录,最早见之于清初尚龄《吉金所见录》一书,在“周正品”分类里载有一品“南行唐·十二朱”小型三孔布,书中文字记述为:  相似文献   

12.
婕妤 《集邮博览》2012,(8):82-83
毕加索一生究竟创作了多少件艺术作品,可能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据不完全统计,他留存于世的作品包括1815幅油画、7089幅素描、3万多幅版画、1228件雕塑作品、3282件陶制艺术品、几百本速写簿以及为各种书籍所创作的难以数计的插图。  相似文献   

13.
顺手牵羊本计语出《草庐经略·游失》:“伺敌之隙,乘间取胜。”后人以顺手牵羊形象化地比喻为抓住敌人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一种谋略。  相似文献   

14.
张春发 《收藏》2009,(1):56-57
元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曲艺的普及,各大城市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观赏戏剧演出成为当时雅俗共赏的市井文化。元代的代表文化是杂剧,在大元帝国162年的历史中,杂剧风靡全国,久盛不衰。  相似文献   

15.
“格五”小考王明津日本有所谓“连珠”游戏,基本原理与我国如今的五子棋相同,但规则更完备。几乎所有关于“连珠”历史的介绍都自称源自中国古代的“格五”。“连珠”界公认的一本早期重要著作即是土井聱牙于安政五年(1858年)所著的《格五新谱》。一、格五最早记...  相似文献   

16.
《燕青博鱼》是元杂剧“水浒戏”中的著名作品,然而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该剧中对“博鱼”这一具体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宋元时期城市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关扑”这种赌博习俗。通过剧本,我们可以对极少关注的宋元这一习俗得到一些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吴翰儒 《收藏》2009,(8):99-103
自从清末以来,泉学家因袭鲍康《大钱图录》旧说,将一般钱局铸造之“天下太平”钱认定为“宫钱”。实际上,宫钱当为宫中内务府所辖之造办处承办制作,在冷工艺技术面有特殊要求,而非鲍氏所著录的一般“天下太平”铸币。  相似文献   

18.
[引言]拙编《中国古代戏曲选本叙录》拟分剧本选集、散出选集、琴曲选集三类,此为剧本选集。剧本选集又按剧类分为混合选集、专题选集两类。混合选集再按前代分为多前混合选集、一朝混合选集两类;多朝混合选集更分为杂剧传奇、昆曲花部两类。专题选集亦再按朝代分为多前专题选集、一朝专题选集两类。[目录]1混合选集1-1多朝混合选集1-1-1杂剧传奇混合选集1六合同春2六十种曲3绣刻演剧4今乐府选5暖红室汇刻传奇1-1-2昆曲在部混合选集6梨园集成1-2一朝混合选集7传奇十种8山水邻传奇2专题选集2-1多朝专题选集9永乐大典戏文33种10改定…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2,(10):13-13
全景展现“散打第一”传奇历程;独家披露“超级王中王”胜战天机;第一本反映当代武林人物的纪实作品!气呵成读罢《大高手一超级散打王柳海龙武功实录》,颇有意犹未尽之感,仿佛正在峰回路转之中迷恋于山光水色,不知不觉之问已然走到了尽头风光不再,这是读完《大高手》的第一感受。  相似文献   

20.
关门捉贼关门捉贼,《孙子·谋攻篇》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其中“十则围之”正是关门捉贼之计的体现,其意是说,对小股零散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