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黎萍 《江苏教育》2023,(12):48-50
偶像崇拜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个人对偶像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泛偶像时代,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中小学生常常会陷入偶像崇拜的误区。班主任要理性看待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充分发挥偶像崇拜在中小学生情感发展、价值认同和追求方面的作用,挖掘偶像内在的人格品质与精神魅力,突出教育引导和榜样优化。班主任应将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偶像榜样化”和“榜样偶像化”,增强偶像的教育性和榜样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加速90后、00后的偶像崇拜蔓延之风,青少年需要正确的偶像崇拜引导,而收效甚微的传统榜样教育需要新对象挖掘和形式创新,笔者对此提出了巧用偶像力量,创新榜样教育的观点。本文对偶像、榜样的概念和关系做了解释,并从巧用偶像力量,重视榜样教育特殊性;巧用偶像力量,增强榜样教育有效性;巧用偶像力量,扩大榜样教育影响力三个角度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娱乐产业和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偶像崇拜衍生出一种新样态——"饭圈文化"。"饭圈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出单一性、娱乐化,非理性、完美化,消费性、商业化的特征。愈演愈烈的饭圈乱象,使"饭圈青少年"价值观偏失、成功观错位、是非观扭曲,引发道德危机。这些问题既源于榜样教育的失效,也与偶像产业化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在教育层面构建偶像教育新模式,即偶像——榜样教育;在社会层面建立包括政府、大众媒介、偶像自身在内的全社会综合导向机制。以此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   

4.
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存在于青少年中的亚文化,是青少年时期的过度性要求.本文立足心理学的角度,从风摩一时的“超级女声|“现象来透视偶像--榜样教育,对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予以正确回馈,以期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及榜样偶像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总体特征,偶像崇拜对青少年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家长教师对偶像崇拜的态度及教育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榜样偶像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并寻求榜样偶像教育的新途径以正确引导青少年,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7,(1):69-73
中国社会经历了复杂、深刻和持续的变迁,从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基本脉络来看,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出崇拜的对象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偶像建构过程从官方构建到官方、市场、个体三者互构;青少年偶像崇拜由社会楷模到情感依赖等五个方面的特征,由此产生了挖掘优质偶像,发挥偶像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和媒体媒介素养教育;规范公众人物的社会管理,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品味等引导当代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对策的思考,以期能为现实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艳照门"事件的爆发,对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思考,需要重塑青少年的偶像与榜样.偶像崇拜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个德育问题,学校不能采取漠视的态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星"进行分类,使青少年追求那些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星".  相似文献   

12.
陆岩松 《学语文》2012,(1):14-15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人生追求。在认知上有着强烈的理想色彩,在行为上已与现实紧密结合,具有独特的情感价值。而偶像文化也正越来强烈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偶像崇拜心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价值分析和价值思考的方法,形成对偶像正确的认知方式,并利用学生偶像崇拜的积极效应,把握住偶像与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弓l导学生走向文学形象,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会文学形象的分析方法。并用文学形象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使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与榜样接近,让学生从超现实的偶像崇拜的心理世界。回归到理性的富于现实性的文学形象世界。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追星族""超女热"等偶像崇拜行为。为了全面了解当今少年儿童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1年5月在全国开展了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情况调查。《人民日报》2012年3月2日消息称,历时近一年完成的"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报告"显示:少年儿童最崇拜的偶像是歌星(37.0%)、影星(20.5%)、体坛明星(10.3%)。而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英雄、政治人物、军事人物等均为3%左右,科学家只有2.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的生理渐趋成熟,开始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自  相似文献   

14.
赵子林  王正 《中国德育》2023,(21):38-42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长期以来,榜样教育起着立德树人、凝心聚气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以偶像塑造“包装”化、偶像形象多面化、偶像崇拜娱乐趋利化为主要特征的“泛偶像”时代悄然到来,榜样教育受到严峻挑战。应对这一挑战,亟须从榜样教育自身入手,完善榜样选树机制,提升青少年榜样认同度;改进榜样宣传机制,提升榜样精神沁润效果;更新榜样教育理念,推动偶像与榜样的耦合,进而探寻出一条榜样教育立德树人实效的切实可行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5.
价值多元社会榜样教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道德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这种变化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之一是传统的榜样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偶像崇拜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笔者试图提出价值多元社会榜样教育的新途径化偶像为榜样,并对化偶像为榜样的可行性及其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互动理论中,模仿被认为是对暗示的回应。传统理论把个体在接受暗示后对社会情境中某一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而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偶像崇拜应可看作是对社会文化尤其是日益标准式、快捷式的大众文化之回应。对青少年而言,模仿的对象可分为榜样与偶像。它不仅激励青少年学习社会角色的热情,同时也填补了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情感空虚。许多学者指出,偶像和榜样不尽相同,二者是理想化与现实化、浪漫化与理  相似文献   

17.
变偶像为榜样——岳晓东博士谈偶像——榜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偶像--榜样教育与传统的榜样教育不同。它主张采取“大禹治水”的态度,不是去堵,而是疏导。偶像崇拜,已成为时下青少年群体一个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现象,孩子们为国内外的偶像明星或喜或悲,甚至自杀、出走,很多父母、老师对此满心困惑。 本栏目曾在去年就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压弹教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对我们更好地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广州市的高中、职高、职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其主要特点、偶像教育环境及其环境期望作了归纳与相关性分析,藉此对青少年教育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试图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多元异质、感性表象、善变娱乐、潮流群体性等特点入手,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成因进行社会、个体及文化的多维度探究,并提出几点粗浅的青少年偶像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道德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这种变化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之一是传统的榜样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偶像崇拜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笔者试图提出价值多元社会榜样教育的新途径:化偶像为榜样,并对化偶像为榜样的可行性及其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