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在辨体的基础上,以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匹配、风格的追求这形成文体的三个层面为论述的内在逻辑顺序,通过对现代小品文文体理论的探讨界定小品文:小品文文体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体,它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美文体。  相似文献   

2.
“散文”有广义、较广义和狭义三种含义,在英语中分别为prose,nonfiction,essay,其中较广义的“散文文学”nonfiction和小说类作品fiction之间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和重要的区别。狭义的散文,汉语中有随笔、小品文、杂文等名称,而英语中只有essay一词表示之。本文对英汉散文的含又及术语表达作了对比,并将prose,nonfiction和essay及“散文文学”与小说等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当代彝族散文创作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文学观念、审美精神和文体样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到传统写实观念的禁锢,导致其文体样式的陈旧,缺乏现代性.彝族散文应超越"博物馆"意识,追求文体自觉,提升艺术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1930年代,论语派以《论语》等期刊为依托,提倡并实践幽默性灵小品文。此种小品文体现了论语派创新散文文体的努力。闲谈结构、个人笔调、杂糅语言是论语派小品文的文体创新路径,主张以闲谈结构促进散文体裁的解放,以个人笔调改变板滞文风,以杂糅调和的语言突破工具论语言观的束缚。通过对这些新的结构、笔调、语言的强调和运用,论语派更新了散文文体观念,创造了新的散文样式,提升了散文的艺术品位,为散文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明代后期公安派著名作家袁宏道的小品文创作为例证,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边缘文体的中心化问题.论证了袁宏道在开创小品文体时,兼容了业已跻身中心文体的诗歌(包括词)、散文(包括辞赋)的特质,因而有效避免了小品文的长期边缘化,使小品文在草创时期就得以类归散文之正宗.  相似文献   

6.
英国文学史上的随笔(essay,或译为小品文、论文),是散文(prose)的一种重要形式。英语里的散文,原是与韵文(verse)相对而言的,泛指一切不讲求韵律和排偶的散体文章,相当于汉语里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广义散文概念。近代的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因得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的催化,出现了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互动共荣的“散文年”。就理论批评而言,30年代关于小品文的争论,形成了小品文理论的某种框架;60年代的“笔谈散文”,其对散文“多样化”和“诗化”的倡导,在非常年代拓宽散文的表现空间、矫正散文非艺术化的偏向,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品文概念的模糊,给小品文的研究带来了非科学性。小品文就其文体而言,指体制短小、形式自由、题材广泛、语言隽永、笔调闲适,文以自娱的散文作品;其精神内核是自娱性和闲适性。小品文当起源于西汉滑稽短文。晚唐小品不属于小品文范畴;现代散文中的“匕首”、“投枪”式小品文当属于杂文。  相似文献   

9.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历史上创作个人化的一个高潮,它在许多方面与“小女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有相通之处。后人对晚明小品文的评价多从艺术角度加以肯定,而对其蕴含的知识男性生活意识和生存方式给以忽略,而对“小女人散文”则带有负面的性别审美倾向。该文在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后,认为女作家“女”性意识的客体化在“小女人散文”遭受不公平评价中应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0.
黄健新著《五四散文艺术论》2006年5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散文的文体观念和创作体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学术视角,探索了五四散文文体风格形成及艺术成就。本书将五四散文创作的学术性和现代散文的文体特性融会贯通,深入和细致地阐释了五四散文的现代品性和文体特性。这部著作分四编(还有一个附编)、八章,共32.5万字。该书的理论阐述涉及到了三个层面,一是现代性的散文文体理论及现代作家的散文文体论,这部分内容被融入到了整部书的各个学术环节中,成为对五四时期各体式散文风格论析的重要参照系统。二是以现代散文理论及现代…  相似文献   

11.
撇开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观念,杂文可以定义为一种兼容现实功利性和文学审美性的独立文章样式,它既非单纯的文学文体,也非纯实用的应用文章。杂文的文学性可以通过杂文艺术形象的真实存在得以佐证,但并不因此就证明杂文是文学文体。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日重“胆”,二日杂文创作的思维品质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2.
随笔(essay)是文学吗?如何从修辞学和诗学两个角度出发来界定随笔与艺术、哲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随笔是否进行着知识的冒险从而来体验精神的自由?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随笔——自由的精神”学术论坛上,西方学者们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本文认为,了解最新欧美随笔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将对中国现当代散文的理论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年来欧关随笔理论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加以述评。本文认为,中国百年来的“现代散文”如何定义自己,能否代表文学的“现代本质”,是文类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及其意义所在。借鉴西方文类研究理论,将有助于中国现当代散文(随笔)理论研究走向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4.
在公安派创立时期, 江盈科是袁宏道最亲密的战友, 他不仅积极参与了创立公安派的活动, 更在创作与文学主张上对“性灵”大力推阐, 在公安派的创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仅次于袁宏道而居于副将地位。  相似文献   

15.
对散文美的认识,应该从创作散文的内在思维入手。建构思想、远距离相似审美、自由创造,这些就是散文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美感特性。所以,散文是通过相似思维来自由建构人类精神家园及其有意思形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随笔的创作数量极多、成就斐然,然而古今中外关于随笔的理论研究,却是惊人的贫乏。其论大多是片言只语,语焉不详,带有随意性、感悟性、经验性的特点,而且常常是歧见并出、自相矛盾的。这充分说明了,研究随笔和中国现代随笔的烦难。黄科安博士论,选择现代随笔,确实需要相当的学术研究勇气,他在充分占有古今中外随笔创作和随笔理论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理论分析、理论概括和理论创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有关随笔、特别是中国现代随笔的“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18.
论体文是我国古代散文之大宗,在六朝时期达到繁盛。六朝论体文采用隐喻式、造境式、抒怀式等言说方式,表现出其可以“比”、“兴”、“怨”的诗性特征,与诗歌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直接形成它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形成的一些教学法的流派,并结合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The essay has been called the 'default genre' i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ature, history and function of the essay in this role, including feminist critiques of the genre. It explores in particular the dialogic or multi-voiced character of most academic essays, and suggests that it is through dialogic structuring that new forms of academic writing might be generated. Excerpts from five student essays, and other forms of coursework and examination work are studied.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handing in of essays and their role in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 performance is an elaborate game that students and teachers/lecturers have to learn to play well in order for both sides to enjoy and gain from the experience; it also concludes that it is time to recognise more formally the diverse forms of student expression as valid contributions to the demonstration of emerging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