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优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掌握先进的科研技术、实现研究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了一套简便的、适合教学的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转染实验方法. 即:无菌环境下培养CHO(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然后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以质粒为载体导入CHO细胞中,实现表达后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美丽的荧光显微世界.同时,探讨了综合型和研究型两类细胞培养与转染实验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该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综合分析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为培养适应科研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得到高等植物细胞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含量很低或很难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产物,利用植物细胞和酶系统进行的生物转化具有部位以及立体特异性,其反应类型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羟化反应,甲基化反应,异构反应,糖基化反应以及酯化反应等.利用基因操作技术用生物转化来克隆和表达目标酶的外源基因,从而促进其产物合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性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学实验课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实践课程之一,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以新孢子虫NcAMA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真核表达为例,开展基因工程学实验教学设计。实践表明,通过对基因组DNA提取、目的基因扩增、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构建、以及目的基因表达等实验步骤的实践操作,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已经由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转向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是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积累的数据,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阐述DNA序列的功能,从而对所有基因如何行使其职能并控制各种生命现象的问题作出回答.近年来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技术主要包括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DNA微阵列和反向遗传学等.对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基因功能的理解和对植物形状的定性改造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陈晓辉 《文教资料》2007,(20):148-150
教育科研功能的异化导致教育科研的低效。有效教育科研的根本要义是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从低效教育科研到有效教育科研,必须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研究目标、成果表达等方面实现转变。课题管理创新是实施有效教育科研的必由之路,并提供几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将若干个传统的验证型实验通过引入科学问题、以点线面的模式整合为科研项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科研实践过程;通过实验模块和科研目标的结合,显著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旨在为我国农林高校的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结合基因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践,对基因工程实验室的实验内容、教学目标、实验设置以及实验室"物、教师、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伯苓班是南开大学入选的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试点班。作为生物学科拔尖人才,伯苓班学生应该具备更强的科研能力,为创新奠定基石。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目的蛋白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的确定及其纯化"综合性实验项目。该项目作为基础实验课的一种拓展和提升,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生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深入的实验探究、充分的课后研讨,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本科生,开设了"改善单链抗体亲合力的分子结构改造"特色实验课,内容包括改善单链抗体亲和力的置换碱基确定及PCR引物设计实验,点突变单链抗体基因扩增及其重组表达质粒构建实验,点突变单链抗体表达及亲和力测定分析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抗体分子结构与其亲合力的关系的基本原理以及通过结构改造改善抗体分子功能的基本技术。对增强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启发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IPTG诱导EG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实验,研究IPTG诱导浓度和温度对EGF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PTG浓度为270μmol/L、诱导温度为16℃、诱导时间为18h的条件下,EGFP mRNA的表达量最大。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相关实验原理、技术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分子生物学精品实验项目,以“通过报告基因检测细胞内cAMP水平变化”实验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开放实验室,扩展实验过程,完善实验操作,尤其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实验流程,亲自参与各个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操作每个细节,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从实验过程优化入手,更新仪器,提高实验准确性;优化实验设计,拓展实验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能力,为本科实验教学建立“大数据”提供依据。总之该研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锻炼科研思维,培养运用科研思维和系统组合各种实验技术来实现科研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热激蛋白是生物体遭受胁迫时的一类保护性蛋白,HSP70家族作为抗胁迫的主要分子伴侣之一,目前研究的最为深入.综述了植物HSP70的类型与分布、结构、功能及其编码基因的特征与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提高植物的耐受性、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和植物转基因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大实验课时所占比例,实验内容结合科研研究,实验过程增加学生自行设计的内容,增加多媒体形式实验报告,提高实验成绩所占课程结业成绩的比重。通过这些途径,提高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质量,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吴绍敏 《考试周刊》2011,(21):33-3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明确规定:"加强生活积累,让学生在现实的感悟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实现作文教学的原生化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主要釆取了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S-腺苷甲硫氨酸(SAM)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1628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影响。创新点:SAM是甲基的重要供体,可为次级代谢产物提供前体,同时也可以作为信号增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因此,本研究首次探究了SAM与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相关性。方法:以S. diastatochromogenes1628为对象,通过体外添加SAM以及在S. diastatochromogenes1628体内过表达、敲除和回补SAM编码基因met Ksd,考察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变化。结论:由于渗透性差,外源添加SAM对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合成次级代谢产物(丰加霉素和三种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霉素A、四霉素P和四烯菌素B)没有影响;敲除、回补和过表达基因met Ksd证实增加胞内SAM可提高S. diastatochromogenes1628三种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产量,且可促进四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而胞内SAM浓度的变化对丰加霉素的产量和及其关键基因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了污染条件下镉超积累植物的生长和富集镉的相关机理,并就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做了展望:寻找、筛选更多镉超积累集植物;锅富集相关基因识别和克隆;镉超积累植物应用研究以及镉超积累植物后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开发等。  相似文献   

17.
质膜透性,常作为植物抗逆性研究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指标.教学中植物组织逆境胁迫下质膜透性测定实验,常常被作为一种演示性实验,为了得到显著的实验结果,体现胁迫的危害性,是对极端胁迫条件下质膜透性进行的测定.而在实际科研实践中,采用此法测得的实验结果,不利于正确结论的获得和指导实践.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数据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指导性.为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生物技术实验的一门基础性内容.本文根据"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分析以往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的教学设计内容的不足,重新设置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包括基础性实验内容和综合性实验的具体项目,突出强调了学生掌握关键性实验技能——无菌操作技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优化实验考核体系的具体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体系和考核方法可使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爱好,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植物微核实验是细胞遗传学实验中的一个经典项目,属于验证性实验。课程组以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为目标,将该实验改造成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利用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有毒有害物",由学生自主组成团队、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并汇报。经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与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pta)两类抗虫基因连接到具有高效性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中,重组表达质粒分别经过ApaⅡ单酶切及xhoⅠ和KpnⅠ双酶切鉴定、分析后,实验结果表明含有双价抗虫基因pCAMBIA3300-bt-pta的植物重组表达质粒已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