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新课程标准业已颁布实施,新的高考模式也在数年实验之后开始全国推广。在此大背景下,"大课程基地"的创建是对当下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一种回应,是对传统学校形态的一次变革,更是对未来学校样态的一种探索。以"大课程基地"建设为例,尝试从"基地"和"课程"两个视角,重塑学校的办学形态和课程体系,将学习者置于中心地位,让学习与生活联结,从而优化学校教育生态,并为打造高品质高中提供一个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的历史时期,厦门第一中学以“人文·创新,为发展而教育”办学理念,制定《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探索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课程资源,通过制度安排,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依托课程,探索赓续红色基因,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中职院校也在逐渐扩张其办学规模,学校的生源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其生源质量仍旧不高。新时期,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中,要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认知,在中职教育中开展德育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弘扬,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以及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性高素养的技能人才。文章主要研究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首先对职业素养的含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最后具体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中职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随着和美教育理念的不断丰润,在我校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课程是先进教育理念的载体,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其特色办学理念更应通过课程实施彰显出来,我校在形成自己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内涵,以学校资源为载体,逐步探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和润”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市教育局在国内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八大素养"提升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描绘了打造教育的"深圳质量",创建"深圳品牌"的宏伟蓝图。作为校长应该充分利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有利条件,以高智慧、负责任、敢担当的姿态,大胆地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创新突破,使"八大素养"成为学校教育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创办于1911年的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学校秉承"知行合一,养成公民"的办学理念,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培育小学生公民素养的重要性.在学校百年华诞之际,确立了"公民素养教育"的特色定位。在课程建设背景下,学校构建了"公民素养教育"的理念系统,  相似文献   

7.
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是全球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议题。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学科课程设置来看,思想品德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与核心素养的联系最为紧密。然而,在当前的思想品德学科中培育核心素养同样面临着教育本真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课题。因此,要实现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关注学科本质、教师自身修养和学生的成长生活,切实贯彻新课改教育理念,通过培育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公民素养。  相似文献   

8.
徽州金紫胡氏学校由清末胡氏宗族家塾改建而来,经历了家塾到学堂再到学校的改制过程。文章以民国时期胡氏学校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在教学宗旨、课程编制、课程内容、美育、休闲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总结了其办学特色,即崇尚国文,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育儿童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学风,实施休闲教育,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重视桑梓,开展乡土教育,培育儿童的乡土情怀;结合实际,组织商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胡氏学校教育教学也对当今学校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素养教育理念下,我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宗旨,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注重构建生命课程、生活课程和生长课程,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凸显我校办学特色,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相似文献   

10.
台湾技职教育课程自1997年起开始进行规划工作,从《95暂纲》到群科课程纲要的规划,新课纲更为松绑,职业学校课程规划也更加宽广,以能力本位为课程规划之核心,并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及培育学生具备人文素养和基本能力,同时落实学校本位课程精神,凸显技职教育务实致用特色,藉由群科课程纲要推动,期能达成提升技职教育一贯课程之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是遵循育人的本质规律,同时也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种必然。多年来,我们努力实践"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一是学校实现"课程领导"。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的实施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几年来,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  相似文献   

12.
黄马福 《生活教育》2012,(13):57-59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更是学生素养能力培养的基石。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校本课程就应该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国家课程虽然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行校本化改造,实现由理想课程向实践课程的转化。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既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又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几年来,育才课程文化围绕“爱阅读,爱运动,爱劳动”三个核心习惯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目标,追求“六年影响一生”的精神价值,通过全员全程的参与,以“完善和丰富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围绕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这一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核展开实践,形成独有特色的育才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教育》2004,(1):30-31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即“落实生活教育.澄清道德认识,重视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氛围,提倡服务意识,陶冶人文素养,优雅学生气质”。为了使我们的校本目标不偏离课程总目标,学校对现有课程进行了细致分析,找到了必修课在实现共性目标方面比较薄弱的环节,为编  相似文献   

14.
兰文 《现代教育》2003,(8):21-21
校本课程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我们知道。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本校的课程资源,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第三课程,也叫学校课程。国家的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技术课程)政策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办好教育,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及活力。办特色教育,有时要淡化课程的学科性,而更加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九校多年来坚持"大视野教育"办学特色,以"大视野成就学生美好人生"为课程哲学,以"以国际视野丰盈童心,用民族情怀香润灵魂"为课程理念,着力进行视野课程建设,使其成为国家及地方课程重要的、独特的补充。视野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校的地域特点及"大视野教育"办学特色为基础建设的课程,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发展。视野课程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5大类11方面33门校本课程。其中对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清华附小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教育哲学,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2011年突破学科碎片化教学藩篱,开展"1+X"课程整合实验改革,2014年率先提出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核心素养三条课程整合实践路径,构成了系统的、序列的课程群,为全国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校本化研制以及指向核心素养课程深度整合体系构建提供了一条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特殊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和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短视频这一全新的教学内容载体,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堂教学中。浙江省淳安县培智学校生活适应学科教研组与时俱进,遵循智障学生认知规律、呼应生活适应课程性质、聚焦课程核心素养培育,以短视频创新教学内容呈现、拓展课堂教学资源、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显著提高了生活适应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大化地发挥了生活适应课程育人功能,开创了生活适应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基于学情调研开展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明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对"明课程"育人目标界定和课程建设模型建构学校校本化探索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路径,找到一所初级中学的课程育人实践模式,以期对同类学校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2,(Z2):62-63
光明学校奉行"人文立校、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强调琴棋书画在人文精神的铸造、人文思想的培育、人文气氛的烘托方面独特的作用。通过"琴棋书画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让学生有感悟、实践和体验,从而彰显艺术、渗透人文,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真"的培育、"善"的引导、"美"的感染、"理"的教育、"智"的启迪、"德"的涵养,进而构建起和谐、共融和温馨的校园文化。基于此,我们于2008年9月,启动了"以琴棋书画强人文素养"学校课程的实践,开发了古筝、围棋、硬笔书法学与习、稻草画等一批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20.
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在坚持依托高校及上海海洋局资源,凝合教育理念,培育学校文化,以及坚持学校优质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办学目标下,切实推进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学校特色课程创建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