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 ,刑讯逼供是一个影响公安队伍建设和严格执法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刑讯逼供罪 ,刑事诉讼法也严禁刑讯逼供 ,但在实践中 ,刑讯逼供在某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 :封建专制主义刑事司法传统的影响尚未肃清 ;重打击犯罪 ,轻保障人权的观念根深蒂固 ;对严禁刑讯逼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特权思想严重 ;监督机制的滞后与乏力。强调对刑讯逼供的防范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一直是禁止型讯逼供的,但事实却是屡禁不止。刑讯逼供伤害的虽是具体个人的人性,动摇的却是国家法治的基础和人民对国家法治的希望与信任。在依法治国呼声不断高涨的今天,必须严禁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的危害、产生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讯逼供的危害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使用肉刑和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一种行为。在封建社会,刑讯逼供一直是作为公开的、合法的审讯方法存在,历代造成的冤狱举不胜举。新中国成立后.在司法活动中严禁刑讯逼供。1950年颁布的《人民法庭组织通则》就规定,人民法庭及其分庭受理案件后,应当认真地调查证据,研究案情.严禁刑讯。1979年公布的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办案一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  相似文献   

4.
刑讯逼供是发生在执法、司法活动中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渎职犯罪行为。刑讯逼供犯罪不同于一般职务侵权或“非法拘禁”罪,而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刑讯逼供行为既危害公民,又危害国家;必须依法认定司法机关刑讯逼供行为。依法认定刑讯逼供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刑讯逼供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仅要为被害人恢复名誉,而且要履行国索赔偿法规;对刑讯逼供必须依法予以定罪和处罚,必须加大对执法官员知法犯法打击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现象是我国司法体制中存在的一大顽疾,几经严禁仍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近年来一些由此而发的大案更是引起了全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铲除刑讯逼供现象需要对现行立法作出修改,包括对<刑法>第247条刑讯逼供罪进行完善,如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扩大犯罪对象、明确刑讯逼供罪的标准、完善量刑方面的规定等.  相似文献   

6.
刑诉法严禁刑讯逼供 ,但未规定由此获得的口供有无法律效力。“两高”的解释缺乏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须尽快建立我国非任意性口供排除规则 ,口供排除事由为 :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李让恒)省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的正式文件。文件指出,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就要严禁中小学按学生成绩分班或举办实验班;严禁普通高中招收高中毕业生复读;严禁学校对学生成建制补课或有偿补课;严禁排挤后进生。同时,学校不准以任何理由和方式与学生签订各类考试成绩的“保证书”、“协议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参加按政策规定可以参加的考试;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生不得提前结束学习离校;高中学校不得强制毕业生提前离校;严禁在职教师在家向本校学生提供有偿食宿和补课,在职教师外出兼…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消极的沉默权时期、积极的沉默权时期、受限制的沉默权时期、沉默权保障的国际化时期。沉默权的确立与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和司法公正、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严禁刑讯逼供、尊重人性、履行国际法义务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应该全面把握沉默权的内涵,建立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刑讯逼供这种古老而又野蛮的诉讼手段,历来是我国严令禁止的,修订后的刑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刑讯逼供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然而,新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几年来,刑讯逼供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应当对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在掌握其实质根源的基础上,找出有效的遏止途径,以保证法治社会司法的公正性和文明性。  相似文献   

10.
余强 《华章》2010,(14)
我国对刑讯逼供明令禁止,但刑讯逼供在司法实践中屡屡发生.从佘祥林"杀妻"案、陕西省丹凤县"高中生受审猝死案"、昆明小学生.卖淫"案等这些全国影响较大的案件中可以看出,刑讯逼供如不加以有效遏制,势必破坏我国司法改革进程,影响社会稳定.本文旨在通过对刑讯逼供存在的根源进行分析,进而探索防治刑讯逼供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消极的沉默权时期、积极的沉默权时期、受限制的沉默权时期、沉默权保障的国际化时期.沉默权的确立与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和司法公正、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严禁刑讯逼供、尊重人性、履行国际法义务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应该全面把握沉默权的内涵,建立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口供对于证明案件事实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证据价值,但为获取口供而不惜刑讯逼供显然是错误的。本文通过透视刑讯逼供的危害,分析其现实成因,提出对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教育与职业》2007,(25):114-115
青岛滨海学院与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广泛;山西停止73个高校函授站招生;江西严禁高职、中职学校有偿招生;福建严禁高校就业统计作假;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刑讯逼供作为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长期以来,禁而不止,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泛滥成灾。本文对刑讯逼供原因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刑讯逼供是一种在文明社会中应当被坚决抛弃与禁止的非法侦查手段.尽管我国《刑法》对刑讯逼供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然而,刑讯逼供在立法中的不足之处也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对刑讯逼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完善刑讯逼供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从2009年起,严禁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向普通高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单纯以高考成绩为依据排名排队,对学校、  相似文献   

17.
刑讯逼供是制约我国法治现代化的难言之隐.从心理学的视域探测刑讯逼供的内涵及过程,深入体察刑讯逼供全过程中受害人心灵遭受的摧残,对促使法者做出刑讯逼供行为的心理动因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追析,审视刑讯逼供犯罪对受害人、行为人、社会公众以及中国的国际公信度带来的心理危害,旨在唤起社会从人性层面关注刑讯逼供现象的紧迫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讯逼供行为举证责任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为预防和杜绝刑讯逼供犯罪,立法对刑讯逼供应当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似文献   

19.
反对刑讯逼供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确立沉默权原则,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刑讯逼供现象,另一方面也突现了司法理论与实践中人的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刑讯逼供是一个沉重而复杂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刑事诉讼问题.其根源包括历史影响,侦查活动对口供的依赖,相关的外部制度缺失及实施刑讯逼供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彻底铲除刑讯逼供现象,则要努力改变历史遗留的思想观念,完善侦查讯问的具体方式,健全缺失的刑事诉讼制度及加强对侦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以达到切实遏止刑讯逼供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