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袁世凯在朝鲜与日本激烈冲突,日本一再强烈要求惩办他。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内,大量聘用日本顾问,使直隶新政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在"卄一条"交涉前后,袁再次与日本激烈冲突,日本朝野一致认定袁世凯是日本在华占有优势的障碍,大力支持中国各种色彩的势力反袁,终于将袁世凯推翻。  相似文献   

2.
清末最后 10年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在直隶地区推行新政。表现在教育方面 ,主要有废科举、办学堂、广游学等。这些措施 ,不仅引起了直隶地区传统教育体制的变革 ,而且对近代直隶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一、袁世凯教育主张的形成(1)袁世凯早期的教育主张是始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教育。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一向被天朝上国瞧不起的蕞尔小国日本 ,竟将号称强大的北洋海军和湘淮军打得一败涂地。这使袁世凯看到了中国的短处 ,认识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为今之计 ,宜力惩前非 ,“必须使统将以下均习解…  相似文献   

3.
由黎仁凯、衡志义和傅德元等三人合作撰述的《清代直隶总督与总督署》一书,最近已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18万字,12章,49节,分两大部分.一部分讲直隶总督建制设立及直隶总来督署的情况,另一部分介绍清代历届直隶总督人选情况,其中特别着重介绍了李鸿章、袁世凯督直的情况.书后附有《直隶总督年表》、《新建保定总督公署碑记》和《直隶总督平面图》.直隶总督在清代各省区总督中居道席地位,特别是李鸿章、袁世凯督直,使之在清廷内政、外交、洋务和推行新政中占重要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直隶总督衙署,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  相似文献   

4.
清末十年,直隶基本上由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所统辖。袁氏顺应历史大势,大力倡导兴办师范教育,由此,清末直隶师范教育成效显著,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初步踏上教育近代化的轨道。本文初步探讨了清末直隶师范教育的发展概况及袁氏在直隶兴办师范教育的动因、主要作用和作为。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与天津地方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自治思潮在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并于清末付诸实施,其中,袁世凯是积极的参与者,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就其成效而论,居全国之道,直隶成为当时的模范省,与之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与清末天津地方自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 ,积极在天津举办地方自治。天津地方自治的兴办 ,对清末全国各地自治的开办与宪政风气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 ,字慰庭 ,河南项城人 ,自幼不喜欢读书 ,靠投机军界而起家。袁世凯的一生 ,与安阳关系密切。190 6年 ,陆军部铁良和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彰德检阅南北新军秋操大演习。在演习中 ,段祺瑞为北军总统官 ,驻安阳城南 ;张彪为南军总统官 ,驻汤阴城北。北军与南军操练攻守之战 ,场  相似文献   

8.
清代历任直隶总督对保定莲池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历任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的院长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莲池书院的发展过程中,图书建设、学院经费、课程管理、考课、讲学等多方面,直隶总督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在任职期内对书院在嬗变中所做的调整及改革的努力尤为突出。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是莲池书院兴盛与转型结局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庚子之变尚未结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就开始推行"新政",希望借此挽救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廷。这次"新政"包括对官制,兵制,工商业等方面的改革。新政困难重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有严重困难,所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而整个"新政"中成绩最好的无疑是袁世凯的"北洋新政"。从1901年11月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到1907年升任外务部尚书兼北洋大臣,前后六年间,直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农业,教育,金融,军事等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袁世凯日后权势日重,声望日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两次新政同时进行,所采取的政策,指导思想等也均相同或相似,但是结果却差距很大。因此希望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幕府是晚清非常重要的幕府之一,其幕府无论是在袁世凯小站练兵,还是他巡抚山东,到后来担任直隶总督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而袁世凯幕府的形成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主要通过主动延揽;奏调入幕;幕僚主动投奔等方式推动其幕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晚清北洋女医学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7年,北洋女医学堂开创于天津。它是在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支持下,由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韵梅创办的一所官立女子医学堂。作为直隶的第一所女子西医学校,其在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学生培养等方面独具特色,通过培养产科、看护科的女医护人员,开创了直隶女子医学教育的先河,对晚清直隶乃至全国的女子教育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对改良和发展农业非常重视,在其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直隶农业在清末发生了明显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建立农业行政机关、发展新式农业教育、开展农业科学试验、设立农会组织,使直隶的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二是通过发展林业、蚕桑业、棉业,兴修水利及开荒垦地等,使直隶传统的农务事项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废科举的动因中有个人科考失败的成分,同时救亡图存、改造国民的企图导致其注重教育,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袁世凯推广新式学堂,集中体现在清末新政时期的山东和直隶,尽管民国初年亦有相当进展。在袁世凯兴学问题上需要强调的是,一是解决师资问题,二是提倡务实之风,第三,也是最为值得注意的是袁世凯与学部于1907年所拟的推行教育十条措施。总之,不是教育家的袁世凯凭借自己的权势、识见,废科举、兴新学,为清末近代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论直隶革命     
武昌首义后的直隶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整个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发生在天子脚下,直隶革命者对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和老奸巨猾的袁世凯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因此使直隶革命带有一些新的特征,其意义更为深远.1936年4月关于纪念滦州殉难烈士的《国民政府命令》提出:"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可见直隶革命影响之大.本文试图对直隶革命的性质及其有关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求得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与日俄战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04年2月8日,爆发了日俄战争。它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两个帝国主义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在我国领土上进行的不义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采取了所谓的“局外中立”方针。而作为清政府支柱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则是这个方针的倡导者与执行者,并且他以此作为借口,乘机发展其北洋陆军。因此,袁世凯与日俄战争的关联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由于国家战略态势的变动,直隶成为战略敏感地带,亦是朝廷重兵集结之区。甲午战后,清政府锐意裁兵,直隶绿营的裁撤程序也随之启动,历经王文韶、裕禄、袁世凯、陈夔龙等人的裁撤,迄至清亡,尚未完成裁撤任务。直隶绿营的裁撤在不同的时段,裁兵诉求也迥然相异,映射出多重的政治信息,是观察晚清绿营裁军的窗口。通过对直隶绿营裁军的研究,为我们考察晚清绿营裁军提供了极好的面相。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不仅促成了清廷预备立宪,而且还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袁世凯在直隶试行立宪政治与改革,实际上是配合中央的宪政改革而进行的,其目的是为地方仿行立宪作出表率.尤其地方自治的实行,为接受新式教育的绅商活跃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地方和基层权力结构,使地方政治体制逐渐发生转型,朝着民主政治的方向发展.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对近代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末朝廷实行"新政",直隶总督袁世凯积极推行落实,兴办了一批包括医学职业教育在内的新式学堂,在倡导近代文明方面前进了一大步。时值西风东渐,新旧交融,在办学实践中仍带有某些旧时代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日俄战争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从局外中立的政策倡议到中立旗帜下采取的暗中亲日行动,再到中日北京会谈的辩驳力争,一直是日俄战争过程中火跃的核心人物,但我们并不能因日俄战争对中国带来的灾难与屈辱而将其责任归咎于袁世凯,因为其政策或行为本身并无可指摘。清政府的失败在于中国的积弱以及东北边疆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师范教育是新式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清末新政中的重要内容。袁世凯督理直隶期间,推行新政,通过兴办初级师范学堂,关注师范生的学习及周边环境,聘请日本人教习,鼓励学生留学师范,多方募集资金等措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奠定了直隶新式学校教育的基础。但由于中国处于新旧社会转型期,其在兴办师范教育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