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被誉为“人娄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有这些都概括了教师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教师作用的发挥各有侧重。下面我就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发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初中教学过程的特点及教师的作用 所谓“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和学生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以传授和学习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健全学生健康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特定目标就是要解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其教材所代表的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具体体现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其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祁薇  徐东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2):193-194
探讨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环境,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做到“自学”、“乐学”、“会学”。以《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程序执行过程”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借鉴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切入教学过程 ,对它进行层次分析 ,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 ,在“学”的过程中 ,学生为主体 ,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 )为客体 ;在“教”的过程中 ,教师为主体 ,教学情境为客体。教师的主导性、创造性、艺术性……无不反映在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上 ,而学生的学习更是不能脱离“环境”———教学情境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4.
闵洪波 《教师》2012,(30):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一种“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是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深切感受到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没有“研究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办法,教师往往凭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观猜想学生应如何学习数学,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以致看似漂亮的教学,带来的却是计算中学生极高的错误率。  相似文献   

6.
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适当指导、适时点拨,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作风,要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志。在这一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讲授”知识、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激励”学生。在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在帮助教师有效教学.所以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的对面.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广泛开展的创新教育过程中,如何全面开发学生创造力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中研究的新课题。我们把“试、讲、问、补、评”五个过程应用于教学之中,每个过程根据学生特点和各阶段知识能力要求分为五种方法,这就是“五五”的由来。 . 在“五五综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把“试”作为第一起点,然后对学生进行“讲”、  相似文献   

9.
所谓“导”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以及因势利导;所谓“读”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阅读实践。“导”和“读”的自然结合,在语文教学“三维目标”要求的背景下,完美地勾勒出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情境。  相似文献   

10.
“功能教学”是我省一项新鲜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它是指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语言基本功能,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从言语的交际功能角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操练;教学过程,就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指导学生方法的过程;“功能教学”紧紧围绕语言功能进行教学改革,力求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性、教学内容丰富性、课堂教学生性、教学评价综合性;”以“功能教学”为主线,达到“教学设计情境化、教学环节功能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段玉文 《物理教师》2013,(10):2-3,6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它的“动态”.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强调克服过程的低效性,使过程情境更有效、学生参与程度更高、过程实质体现更完美、过程组织更优化,我们更追求在“预设”、“调控”方面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真正让探索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加强学生动口“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所谓“数学说话”教学,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算理”“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一系列“说”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口说话”,把内心的数学心理思维表达出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所谓“教学相长”,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它改知识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改教师主动和学生从动为师生双向主动;使紧张、冷漠的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于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互动”,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中,应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学习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5.
“互动式”作文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作文,把写作过程变成是师与生、生与生的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实现多目标育人过程的任务。“互动式”作文教学,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得以实现。“互动式”作文教学重视学生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如作文时,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命题,学生作文的形式,采用“小组研讨汇报”的形式,学生自主选题,互动析题,各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从选材、结…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乐学氛围,使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乐中求知”、“寓教于乐”的目的。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的一面处于主导的地位。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是为了使“学”的一面由不知向知、由不能向能的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学生是转化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性质如何,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动积极性的,还是消极被动性的,对教学的进行、学生知识的获得,以及学生自己的能力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学习动机正确,求知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勇于探索,勤于用脑和善于用脑,善于掌握和运用知识等等,都是学生主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一、“脚踩西瓜皮”——课堂教学没有目标 有人认为,新课程提倡开放性教学,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于是课堂教学没有目标,一味提倡“学生自主”,讲什么怎么讲,由学生做主,“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教师跟着学生走,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不作为”状态,成为“局外人”“多余人”,还口口声声说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在观念上走人了误区,忽视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灵魂作用,摒弃了教学目标应有的指引、调控和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9.
表述“作文先导式”教学.就是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在教师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合作的互动平台。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作文为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达到教学与作文的互动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语文更要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这就是所谓的“作文先导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挖掘和教学方法的充分体现。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模仿法、师生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20.
朱义华 《考试周刊》2013,(76):67-68
数学阅读时掌握数学学习的前提,是顺利、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的魅力.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数学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阅读“导入”,“教学概念”,“教学例题”,以及“课堂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