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实验的改进原实验方法是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CO2,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两个结论:(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倾倒CO2。在实际操作中,该实验方法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1)两个蜡烛往往同时熄灭.(2)既使有先后熄灭的现象,但时间差很短;现象不太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两种:方法一:两支短蜡烛分别用两根细铁丝系住,使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的底边上,另一支蜡烛放…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装置A.试管(2L200)B.铁片(凹状长形)C.橡胶塞[玻棒滞弯头).干燥管]D.漏斗E.试管夹刀.烧杯:a.铁粉和硫粉(各5幻b.湿润的品红试纸C.氢氧化钠溶液二.实验步骤及现象1.把搅拌均匀的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放到铁片上,将铁片放人试管内,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2.用乳胶管把直角导管和漏斗连接起来,漏斗放人一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漏斗颈部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夹横搁在烧杯上·)漏斗边缘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3.在酒精灯火焰上将带有橡胶塞的玻棒的弯头部份烧红,迅速塞进试管管口内,玻棒的弯头部份与铁粉…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做二氧化碳的一系列性质实验时,都是分步进行的。而本实验装置将二氧化碳的产生、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助燃;能与点燃的镁带反应;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等实验集于一体,本实验装置使学生直接获得系统的二氧化碳知识。1组装材料500mL广口瓶一个,梨形分液漏斗一个,500mL烧杯二个,牛角管一支,试管一支(直径18mm、长180mm),旋塞开关三只,弯头导管三只,木制托盘一个,坩锅钳一个。1、分液漏斗2广口瓶3,4.烧杯5.试管2实验药品石灰石或碳酸钙粉末(或碳酸氢钠)、过氧化钠、镁带、两段蜡烛、稀盐酸…  相似文献   

4.
1改进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二氧化碳一节实验[5-11],若按书中操作,稍有偏差会造成上面蜡烛先熄灭,下面蜡烛后熄灭或上下蜡烛同时熄灭的结果,使实验失败。我们在教学中经过改进,具体方法是:在大烧杯内增放一支去底的大试管(管底参差不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本次改进用铁(铜)丝捆小玻璃管或竹管做阶梯组成两个"并排式高矮阶梯"代替一个"前伸式下降阶梯";用100mL烧杯代替250mL或500mL烧杯做反应容器,用一块玻璃挡板立在中间平分烧杯空间成两半便于倾倒二氧化碳;用生日蜡烛代替照明蜡烛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增设“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演示实验沪闵行鲁汇中学(201112)程彩宜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1.在广口瓶里放入几小块碳酸钙;2.在干燥管球部装满过氧化钠;3.按上图连接好实验装置;4.点燃烧杯D和烧杯E中的蜡烛;5.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盐酸。三...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11日,在越城区的“第三届情满课堂——教师综合素质比武”活动中,3位初中科学教师上课比武的课题是“二氧化碳”。这是一堂带有实验的课,其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下而上熄灭的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通常是拿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CO2,在点燃烧杯中梯形铁皮架两个阶梯上的小蜡烛后,做一个教学演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课中常遇到一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单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假如我们借助一些实验往往会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在烧杯里放两根点燃的蜡烛,一高一矮,将二氧化碳沿烧杯壁慢慢倒入烧杯里,由烧杯中燃烧的蜡烛熄灭来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由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来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个性质是由上述实验推断出来的,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补充了下面的实验。a.准备的材料。平衡…  相似文献   

9.
初三化学第三章的二氧化碳一节中,通过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和不支持燃烧的两点性质。可是演示此实验由于受风、仪器容积甚至人的呼吸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实验的失败。为此,对实验装置作了改进(附图),将高橙瓶从口部约70mm处截下,把直径20mm、长200mm的底部破裂的报废试管从口部约130mm处截断,然后在火焰上把断面烧光滑(或磨光滑),将此管口部插入截下的高橙瓶口,即做成一个漏斗。实验时,把毛玻璃片取掉,迅速将集气瓶倒立于漏斗中,使二氧化碳沿漏斗流入烧杯底部,能明显地观察到烧杯底部的蜡烛先熄灭,以说明二氧碳比空气重。  相似文献   

10.
a.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此实验是把无色的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里慢慢倒入立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把空气排出,使两支蜡烛自下而上先后熄灭。倾倒时,需谨慎小心,让二氧化碳沿器壁流下,若操之过急,会使高位烛火先熄灭,或同时熄灭,导致实验达不到原设计要求,而且也少了实验的趣味性。对此实验略做改动,成功率可达100%。在立有蜡烛的烧杯一侧插入一塑料板或玻璃片(不可全插到底部,底部要留有空隙)。在一侧倒入二氧化碳,速度快慢都会使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补充实验:用一个大烧杯倒扣住3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着…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 过滤是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许多初中教师将过滤的操作要领概括为"三靠",即"烧杯口靠引流玻棒、玻棒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见图1)。前两"靠"的理由是明确的:防止液体泼洒和防止玻棒戳破滤纸。当问及第三"靠"的理由时,  相似文献   

12.
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方法是:“准备一个大烧杯,在这个烧杯里固定两根高低不同的蜡烛,点燃蜡烛。然后沿烧杯壁把二氧化碳倒人烧杯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初中化学[实验3-4]的改进鄂州市教研室杨国安(436000)一、装置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二、操作1.在贮气瓶中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盖上玻璃片。2.点燃小烧杯中阶梯上的两只短蜡烛。3.将导气管伸入小烧杯的上部。4.打开弹簧夹。5.移开玻璃片。三、注...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节时,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特意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烧杯中放人一长一短两支蜡烛,把一瓶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倒人烧杯中,蜡烛会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即说明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证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经课前准备,此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故上课时笔者选择了三位同学上台演示该实验,  相似文献   

15.
1.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了证明其反应的产物,我们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Ⅰ。将过氧化钠粉末装入较粗的玻璃管A中,另一粗玻璃管B不放任何物质。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用y形管分别与上述A、B玻璃管相连,同时在A、B管的末端连结带有90。角的玻管橡皮塞,将导管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释初中物理——热学现象□华亭矿务局中学厚桂英问题的提出:在烧杯中盛大半杯热水,在试管中也加入半管热水,再将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至沸腾时,对试管中的水的情况有以下四种说法,哪种说法正确?(1)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温相同,杯、管...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对于可燃性粉尘引起的爆炸,由于缺乏有效的验证难以理解。通过“尘炸实验”的演示,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效果非常好。1实验装置的制作及演示如图1所示:在一块木板上挖一圆洞塞以单孔胶塞用来固定玻璃漏斗,漏斗旁适宜位置放入一支燃着的蜡烛,漏斗内放少许干面粉,扣上一个硬纸盒(或轻塑料筒),从连着漏斗的胶皮管向里轻轻吹气,当面粉比较均匀地弥散于纸盒之中时,就会发生爆炸,爆炸能将纸掀起。2实验的关键a.面粉要干,否则要放入蒸发皿炒干。b.蜡烛位置要适宜。c.纸盒要大些且质量要轻,最好用透明塑料。总之,只…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同学们都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若烧杯正放时,请同学们猜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给予解释。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会各种各样,实际上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由蜡烛的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次序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实验装置改动一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图2如图2所示点燃放在木块上一长一短的两支蜡烛,将木板放在盛有少量新制石灰水的水槽内,用烧杯把木板扣在水槽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烧杯、漏斗和注射器这三种仪器组合成探究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实验装置,将对蜡烛燃烧两种产物的探究整合到一个实验中,水雾和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均十分明显,有力地证明了蜡烛燃烧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缩短了实验时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做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20.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现象的实验改进山东临沂枣沟头中学(276038)孙风波取一长玻管,一端用胶管同注射用针头相连,另一端插入带有单孔塞的试管中,在试管内加入10~20ml酒精。另取一烧杯,注入300ml水,把盛酒精的试管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