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铁民《王维年谱》商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陈铁民《王维新论》中之《王维年谱》,其问题之多,乃为建国以来的同类著述所少有。文章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将其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即:“为强己说而置事实于不顾”、“牵强附会与揣测臆想并存”、“不熟悉唐代的各种制度”、“不谙王维交游生平而成误”。并对其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了遂一拈指与辨正,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版陈铁民<王维集校注>附录五之<王维年谱>,据<王维生年新探>一文所系订的王维生卒年,均无以接受材料的检验,而使之成为了与史实不相符合的错误.本文对其所依据的材料及其这些错误的因由,进行了逐一考辨与检验,同时对流行于王维研究界的"兄生弟后"之现象进行了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3.
王维若干事迹考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陈铁民《关于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一文中所涉及的王维生平事迹中的若干问题,本文分别从十二个方面,作了答辨与商榷。目的在于还原王维生平的历史真实,全面、系统、凝实地研究王维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版《王维集校注》所附《王维年谱》,虽然为作者的“增补、修改”本,但其中存在问题之多,仍不亚于刊载在《文史》上的旧《王维年谱》。文章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六个问题,或指其谬,或辨其误,以供研究王维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王维的幼年少年时期王维大约生于武后圣历二年(699),赵殿成《王维年谱》误定为生于大足元年(701),是据他死于上元二年(761),年六十一的记载定的,但竟小于其弟王缙一岁。今按《旧唐书·王维传》说他卒于乾元二年,那么卒年六十一是指这一年,但他实际活到上元二年,当年六十三。生年自然就是圣历二年了。他原是太原祁县人,父亲作汾州司马,移家于蒲县,在临汾县西。《新唐书》说他九岁善属辞。这时沈佺期、宋之问都在世。开元元年(713)年十五,他写有《题云母障子诗》云:“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关彩画来。”可见他也已经能画,并且有很高的审美能力。这首诗强调了自然的美。  相似文献   

6.
《王维集校注》若干问题举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书局版陈铁民《王维集校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部王维诗文的校注本,但其错误之多却较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尤甚。其中的主要错误主要表现在"注"方面,如作者交游的笺注错误、诗文编年的系定错误以及题注方面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陈铁民《再谈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一文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商榷,并从方法的角度对其所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述评,有利于研究王维其人其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维     
王维,字摩诘,山西省祁县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公元七○一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公元七六一年)。他父亲名处廉“终于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旧唐书·王维传》)河东蒲州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可以说是多才多艺。开元九年他二十一岁时中进士作大乐丞,后因给人舞黄狮子的事受到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三十四岁  相似文献   

9.
清代学者顾亭林在其《日知录》中曾尖锐地指出:“古来以文辞欺人者,英若谢灵运,次则王维.”读之令人振聋发聩.近来细阅王维有关材料,联想顾氏所言,颇有醍醐灌顶之感.惜者顾氏未能详说,故未为后人所关注。本人不揣浅陋,续貂以继前贤,亦许有助于加深对王维的认识.早年的王维,虽也曾有过“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那种时髦的生活,但更多的有积极图进、为国树勋的壮志.如他的《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诗:“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前老一经.”诗人热情地歌颂了志身报国的勇士,批判了只知“窗前老一经”的文弱书生,充满了投笔从戎的豪气.王维不仅热情激励人们到边塞去投身报国,立功边塞,而且在一些抒情诗里,他也一再抒发类似的感情,如他的《人军行》诗:  相似文献   

10.
<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是我经常阅读的刊物之一。该刊1988年第2期发表了潘裕民同志的《绘画美·音响美·静态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艺术美浅探》(以下简称《浅探》)一文。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着重论述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把绘画艺术的某些构图、表现形式如散点透视、虚实结合、大小相衬、敷彩设色等带进诗歌创作领域,从而使其诗歌富有绘画美,获得“诗中有画”的美誉。该刊1989年第4期,又发表了赵玉桢同志的文章:《要正确研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与潘裕民同志商  相似文献   

11.
王维传世之作有诗三百七十余首,文六十余篇。历代各种刊本叙次或以类别或以体裁,编年者迄付阙如。明顾起经撰《类笺王右丞集》卷首有《唐王右丞年谱》,系年诗文各若干,为王维诗文编年之权舆。清赵殿成毕生致力《王右丞集笺注》,所撰《右丞年谱》系诗五十余首,文二十余篇,较顾谱精密,承前启后之功未可泯灭。王维诗文编年之难,除其生平出处尚有不少疑点而资料又匮乏外,亦与集中多山水田园篇什,一般无本事可考有关。笔者披阅王集之际,偶有所得,不忍废弃,日积月累,爰有是篇,约得诗二百首,文四十篇,于王维事迹亦间有补证。囿于学识,牵强附会在所难免,大雅君子幸垂教焉。  相似文献   

12.
王维进士及第之年及生年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术界 ,普遍认为王维开元九年进士及第 ,同年又由大乐丞贬官为济州司仓参军。按唐选举制 ,这不可能。进士及第必先守选三年才能参加冬集 ,铨选授官。由《集异记》知 ,王维先天元年为京兆府解元 ,时年十九 ;第二年即开元元年进士及第。由此推算 ,其生年当为武后延载元年 ;上元二年卒 ,享年六十八岁  相似文献   

13.
在王维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王维描述成一个佛教徒,一个隐士,一个田园山水诗人,并习惯于对王维诗中的“禅趣”和“禅意”以及王维同陶渊明,谢灵运等田无山水诗人的传承关系作分析,这种研究有其合理性,但以偏概全,据统计,王维存诗四百多首,田园山水诗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王维诗歌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蕴涵的情感也相当复杂,故“佛教徒、隐士,田园山水诗人”还无法概括王维一生及其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感状态,而从王维与阮籍的关系角度入手可以破解王维研究中的许多迷茫和王维自身及诗歌中表现出的种种矛盾心态,从而揭示王维的“生命本相”。  相似文献   

14.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为“诗中有画”。王维是杰出的诗人,也是高明的画家。他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家”。他的山水诗兼有诗画的长处,他以画技入诗,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效果。“经营位置”是古代绘画六法之一,也就是布局。王维的一些山水诗就是通过这一点而表现出浓郁的诗情画意的。如他的《终南山》一诗,描写的是雄伟壮阔的山川景色,分开看宛如一幅幅独  相似文献   

15.
王维在安史乱期降伪并“接受伪署”,被后人如朱熹等认为是其人生中的一大污点。但近年来有论者就此事进行“翻案”,并对两《唐书》中关于此事的记载进行直接否认。文章着眼于史料记载与王维文章两个方面,对王维的“受伪职”一事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翔实考察,以证明王维的“接受伪署”乃确凿可靠之史实。现存王维集中的有关文章表明,“贼平后”的王维对其“接受伪署”一事,乃是深感痛心而予以时时自责的。  相似文献   

16.
宋代大诗人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和画时曾作过一个著名的评价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诗曰 :“兰溪白石出 ,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 :“非也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兰田烟雨图》 ,按 :王维《山中》诗原句“兰溪”为“荆溪” ,“玉山”为“天寒”。)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是指以画理画法入诗 ,这当然是正确的 ,也是一个要点 ,但也并非就专指此一点 ,其所指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诗的题材。苏轼是在评王维的《兰田烟雨图》这幅描绘自然…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王维的隐居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隐居在王维的生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王维的隐居实况,历来众说纷纭。其实,王维一生共隐居四次:首隐在开元四年的终南山,嵩山之隐为其第二次,第三次系丁母忧而再隐终南山,晚年则辞职归隐于终南,即其一生一隐嵩山、三隐终南。传统的淇上之隐与开元末之弃官归隐二说,均属子虚乌有,且王维一生也从不曾“亦官亦隐”过。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王维把诗、画两种艺术巧妙地渗透融合,形成了以形象见长的独特诗风。读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火山水之间,又如欣赏丹青妙手的刻意佳作,无怪乎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法之画,面中有诗。”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一、构图美王维描绘自然景物精确而生动,新奇而自然。如他的《使至塞上》,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人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塞外空旷而壮丽的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天高地阔的沙漠夕照图。又如(山居秋瞑),严然是一幅山水人物画:初秋的傍晚,山雨初…  相似文献   

19.
历代状元中,最早与黄鹤楼发生联系的是唐开元九年(721年)夺魁的王维(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306页),他的《送康太守》一诗中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诗云: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原注:一作来) 康乐侯(《全唐诗》第四册第1255页)。 此诗含有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但总的看来思想性、艺术性都不突出,所以古今研究者都不曾关注,各种选本均未选,不过它至少可以证明王维是到过黄鹤楼的。 据张清华《王维年谱》,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九月底或十月初…  相似文献   

20.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唐代诗人。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全唐文》和《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如《红豆》用诗笔写爱情,又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亲情和友情;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