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贺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9-130,133
《红高粱》电影在1987年拍摄完成,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红高梁》的电视剧版本就要在今年开拍。从媒介差异、表达形式差异、叙事容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别性,希望《红高粱》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能遵循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不只是沿袭电影改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从1986年小说发表,到1988年电影上映,再到2014年电视剧热播,《红高粱》业已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图腾与美学景观。在一次次成功的跨媒介传播中,《红高粱》的创作主体们无不在其特定的文化符号中注入自己独有的体验和思考,这也是其始终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探讨从小说到电影、从小说到电视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在语言的运用上具有独到之处,无论是书中典型人物性格的塑造,还是对各种景物的描写,都使用了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法,由此使得整部小说的可读性更强。基于此点,本文从语言变异、色彩语言以及多种语言并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红高粱》的语言文化与创作,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4.
《红高粱》不管是作为小说还是电影都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就,虽然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取材于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但是两者却有着诸多的不同.运用西方形式主义陌生化的研究方法,在时空畸变视角下,从结构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探索电影《红高粱》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5.
莫言在“现实的民间”的基础上构建出“文学形态下民间”——“高密东北乡”。莫言将众多民间文化融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笔者意图挖掘小说《红高粱家族》之《红高粱》《高粱酒》中的民俗意象,解析其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百年孤独》是众所周知的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莫言的家族小说《红高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然而《红高粱》不是《百年孤独》的单纯翻版,渗透着许多中华民族独特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红高粱》自开拍以来,引起很大反响,不仅剧情感人,其主题曲《九儿》也以其独特的形象走入大众的视野与内心。《九儿》之所以如此感人肺腑,除了受红高粱剧情的感染外,最重要的是曲调与歌词的特点,其曲作者阿坤巧妙的将音乐与剧情结合,创作出这首感人至深的经典传奇。本文将对主题曲《九儿》展开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兴娟 《考试周刊》2011,(50):25-26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界限,表现出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技巧,并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文从叙述主体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红高粱》的叙述技巧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红高粱》中的热播使其主题曲《九儿》红遍大江南北,其中歌曲涵盖了较高的音乐鉴赏价值。《九儿》在影视剧中的运用有极大的层次感和画面感,笔者通过对《九儿》中所蕴含的情绪以及情感变化进行深入探索,探析歌曲在电视剧中的价值所在,进而了解音乐和电视剧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电视剧的创作和演绎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影视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的音乐鉴赏和研究为主线,从对词曲作者、音乐演绎两个方面的简要概述入手,对其前奏、主歌和副歌三部分的曲式特点分别进行深入分析,突出歌曲《九儿》在影视剧中的层次感、画面感,深入学习研究歌曲《九儿》的情绪、情感变化,研究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情境中所产生的变化及影响,找出主题曲《九儿》在影视剧《红高粱》中的意义价值所在,从而对音乐与影视剧的关系进行论证,为创作、演绎影视音乐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4年9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的莫言,终于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然而,“军艺”的学习也成了莫言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刊载于1986年《人民文学》第3期的《红高粱》给莫言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思潮对其的争相命名,构成了《红高粱》最耀眼的一道光芒。论文以80年代文学生成的视角,具体考察《红高粱》诞生的过程,试图从纷繁复杂的“红高梁”现象中,厘清《红高粱》的创作意图以及莫言与80年代高潮迭起的军事文学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其创作困境、策略以及其与80年代文学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02-108
福克纳与莫言的比较研究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他们的创作带有强烈的酒神精神,这与他们的生命历程密不可分。在写作上,他们注重叙述的狂欢之美,在人物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人性的自然之美。酒神精神在他们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与《红高粱家族》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彰显了福克纳与莫言在生命与艺术上的狂欢。  相似文献   

13.
陈然 《文教资料》2006,(28):34-35
通过《红高粱》与《檀香刑》这两部经典作品的比较,从爱情主题、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归纳莫言爱情故事创作风格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刘月霞 《文教资料》2009,(32):11-13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家莫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对立的艺术世界.体现出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而其背后的生命力的张扬、肯定生命的原则正是他创作的最终意图。  相似文献   

15.
莫言 《考试》2014,(12):60-61
<正>《红高粱家族》是我创作的九部长篇中的一部,但它绝对是我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因为迄今为止,很多人在提到莫言的时候,往往代之为"《红高粱家族》的作者"。这部小说的第一部《红高粱》完成于1984年的冬天,当时我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最初的灵感产生带有一些偶然性。那是在一次文学创作讨论会上,一些老作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有  相似文献   

16.
浅论《红高粱》的文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高粱》作为莫言的成名作,创作于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文化大碰撞时期,代表着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主义精神实践的一部分,浸淫着厚重的文化蕴含。《红高粱》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具有主体体验的功能,乡土文化对于西方来说充满了神秘性,另外,母题的传承与创新使得作品更具故事性。对《红高粱》文化的阐述,有助于读者从宏观上对莫言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红高粱》中大量对高密民间民俗文化的描写,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征,给读者带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小说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真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揭示主题更加深刻。从民俗学角度对《红高粱》进行全新视角的赏析。  相似文献   

18.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和电影的通俗性本是互不兼容的两种品格,可在当前先锋小说却频频“触电”。为透视这一独特现象,笔者考察了张艺谋电影《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改编过程,意在反思这一现象对先锋小说创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的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犯笔"、"灰线式三X体"以及"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据中新网消息,9月26日,莫言获得诺奖后的首部电视剧《红高粱》将在高密实景拍摄。由于电影《红高梁》珠玉在前,电视剧《红高粱》又是由金牌导演郑晓龙执导、周迅主演,该剧还未开机,便引来广泛关注。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电视剧组高梁》拍摄基地的红高梁占地420多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