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我国是纸样报纸的诞生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盛唐就已出现手抄的中央政府机关报——《开元杂报》。北宋时期就已建立新闻检查制度,并出现了民间性质的《小报》和《朝报》。明朝中期政府默许民间办报以后,由民间报房根据邸报内容雕印发行的民间报纸——《京报》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北宋至明代,民间办报都处在合理不合法的半公开状态。《京报》是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民间报纸,是我国古代报刊发展的最高形式。《京报》的内容除翻印《邸报》外,同时刊登社会新闻。古代民间报纸超出了宫廷报纸的内容,这对封建统治阶级显然是不利的,因…  相似文献   

2.
《清史·报刊表》中有关古代报纸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清朝“古代报刊”在史料史实及体制、形式、内容的认知上尚存在的一些歧义,本文围绕邸报为什么会有许多异称、邸报中刊有发报人自采的社会新闻吗、清朝民间报房出现于何时、提塘和报房之间是何关系等几方面,作了尽可能的考订。“古代报纸”最终为近代化报刊所取代,但弄清楚这一段报纸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索其轨迹,寻绎其规律,对了解整个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小莎 《今传媒》2015,(1):80-82
京报是清代面向社会发行的民间报纸,虽与后来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式报纸在内容、形制、办报思想等方面皆有不同,但却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根据文献考察法仔细梳理了京报的发行机构、发行途径及发行费用等史实,力图还原关于京报发行的各个重要环节。本文认为清代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的发行既依靠官方驿制塘兵传递,也由于京报面向社会的民间性质,也依赖民间信局来传递,而且还有些微社会闲散人员为博锱铢之利而奔走四方贩卖或翻印京报。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有集报活动最早的国家。1000多年前的五代十国,就有人为修史而收集报纸。明末的著名学者黄宗羲、王元美也收藏报纸。用于文学创作。清末民初,集报的人数逐步增多。报纸收藏家冯翰飞,自清光绪年间至30年代,收藏了数量可观的报纸。1933年,蒋介石为得到冯的报纸而聘其为国家图书馆馆长,被冯拒绝。著有《报坛逸话》的藏报家胡道静,收藏报纸几十箱,后归公家。著名历史掌故家郑逸梅以及许多知名人士,如鲁迅、戈公振、阿英、方汉奇、邓拓等,在集报  相似文献   

5.
中国虽然曾产生过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但现代意义上的报业萌芽却是近代的事,远远落后于西方。 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指出,“邸报”二字的首次出现始自唐代。唐代宗大历(公元766-779年)年间,诗人王建曾作《赠华州郑大夫诗》,其中“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中的“报状”,就是朝廷发行的官报,主要用于朝廷的事务发布,这是有关中国古代报纸的最早记载。唐人孙樵在其所著的《经纬集》卷三载有《读开元杂报》一文,对唐代朝廷官报有比较详尽的介绍。尽管历代朝廷对报纸管理甚严,禁止民间私自办报,但宋…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间报刊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办报刊,发展到清代,便是以<京报>为代表的民间报房出版物.清代传统民间报刊的发行包括京城与京外各地两个发行区域.京城以内的发行直捷而及时,业态发育相对成熟,已经出现行会和行规;京城之外的发行主要依赖民信局和专门的送报人两个通道,往往跋涉路途,迟滞时日,发生"翻印"现象.  相似文献   

7.
报刊这种媒介形式从西方传入上海。不过是十九世纪中叶的事情。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份由洋人创办的报纸《北华捷报》。自此以后。短短几十年间。大量涌现的报刊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据统计,从清末至民国时期,仅青浦地区就出版过58种报纸、刊物.青浦区档案馆现藏近30种。  相似文献   

8.
非常规报纸指的是那些使用特殊材质、特殊版式、特殊印刷手段,或者在特定期目、特定内容、特定日期、特定数量、面对特定受众、服务于特定的事件而印刷、发行的报纸。它的“非常规性”在于打破了报纸产品在形式产品这一层次上的稳定性和约定俗成性,以更有创意的“界面”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报纸产品的信息,例如市场上出现过金银报、丝帛报、玻璃报、手机报、异型报、社区报、超“厚”报、临时报、防水报等等。  相似文献   

9.
办好一张产业报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在新闻理论上,对产业报尚无完整系统的阐释,产业报处在“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地位;在新闻实践上,产业报远不如中央各大报和省市报纸那么规范,各产业报办报的条件和招法虽然各有千秋,但还没有一套成功的经验。现在报刊浩瀚,各类报纸对比性很强,广大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趋向很敏感、很复杂,对报纸的要求越来越高。形势逼迫着我们必须找出一条路子,使产业报不仅有很鲜明的指导性,还有很强的服务性。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办出产业报的特色来。《人民  相似文献   

10.
(一)科目:新闻理论和新闻史 一、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出现过几种类型不同的报纸,主要有:a官办的________,b私人经营、非法出版的 ________,c民间报房印刷发行的________。 2、列举3篇梁启超论述报刊工作的文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组成新记公司,于1926年9月接办天津《大公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为副张或附张。1897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出版附张《消闲报》,随报附送.是最早的副刊。现在,副刊已成为我国报纸的一大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能够开阔视野,启迪智力,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12.
体验式报道,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介入式报道”,它是记者隐瞒身份并且转换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采写的报道。 纵观近几年国内报纸,无论是国家级大报,还是地方性报;无论是党报,还是生活类报纸,抑或是行业报,许多报纸都发表过生动感性的体验式新闻,一些记者因为敢入虎穴,采写了一系列体验式报道而声名远扬,一些报纸甚至把体验式报道当成了报纸的新卖点,藉此吸引读者的眼光。 随着报业的发展,报道形式不断出新。体验式报道作为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出现较多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在吸引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13.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6,(19):59-62
美国是世界上的报业大国,但最早的免费报纸却并不是出现在美国,而是出现在瑞典。尽管在2000年之前美国的免费报纸也早已有之,但那时的免费报纸大多是些发行量不大面向社区的小型报,并未形成气候。大报开始运作免费报纸,还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18):26-30
本文通过对郑贯公报学观形成进路的分析,剥离出影响其报学观的核心组成部分:旧学的"实用"观、西方有关报纸的论述和在场经验的浅层次总结提升,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抽象"出清末报学思想的发展进路。本文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末报学思想的发展动力和建构框架,其中"中学"处于主导地位,"西学"通过"中国化的附会"获得传播的合法性。在其影响下,清末报人对"报"的思考与探讨沿袭了传统学术的路径,学术取向偏于实用而缺乏具有现代性的学理建设,为近代以来"新闻无学"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尝试从潮汕报纸副刊的角度来探究潮汕近现代报刊史.从清末民初时期潮汕报纸副刊性文字的出现开始,对清末至建国前十多种潮汕报纸副刊进行重点介绍,并按时间顺序列举概述了各年代的潮汕报纸副刊.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1日正式创刊的《羊城地铁报》(以下简称地铁报)以“报网一体,一纸惊人”的姿态。出现在被认为是“代表方向。改变现在。影响未来”的数字报纸平台上。作为中国首份纸质媒体和数字报纸同步推出的城市新锐媒体.地铁报的创刊无疑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它意味着读者除了乘坐地铁可以阅读到此份报纸外。还可以通过登录大洋网数字报纸平台阅读每期的地铁报。创刊号当天,地铁报在广州地铁沿线引起了一小轮的读报高潮。几乎每位乘坐地铁的乘客都高兴地拿到了这份新鲜出炉的免费新闻大餐。从受众阅读《地铁报》创刊号的反应来看。市民大多持肯定态度,表示地铁报为他们乘坐地铁的枯燥时间注入了活力,带来了一份信息咨讯的快捷享受。  相似文献   

17.
周继山 《中国记者》2012,(1):100-101
传统报纸在日益受到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冲击的同时,另一个竞争对手是国内市场正在萌芽的免费报纸。目前大规模发行的免费报主要还是以地铁报的面目出现,故本文将地铁报作为免费报纸代表来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9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里出现了面向大众的免费报纸。此后,免费报纸逐渐风靡全世界,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创办了免费报纸。在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I时代报》,是我国第一张面向大众公开发行的有正式刊号的免费报纸。该报纸以新闻与信息为主,采用在地铁站、公交车站自取的方式发行。  相似文献   

19.
报业目前状况 中国大陆报纸目前有2000余种左右,分为三大类:党报、都市报、行业报。党报定位于政策宣传,属于事业性质,除像《南方日报》等少数党报外,绝大多数党报的发行量、广告额都不在全国报纸前列。而行业报则是以提供专业领域信息内容为主,集中于经济、金融或电子IT等新科技领域,受众特定且地域范围分散,目前行业报正由事业性质向企业改制,2005年《中国保险报》成为大陆第一家整体转制股份制企业的行业报,其中民间资本占15%。而都市报作为各地区中心城市主要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报纸,由于早就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被推向市场找饭吃,在报业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受众最广,发行量和广告额占据前十名大报大部分是都市报。在中国的报业中,无论是报业竞争还是产业化发展运作,都市报都处于市场前沿。  相似文献   

20.
从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创刊的日子算起,新民报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的艰难岁月。我们今天再来回顾新民报的60年历史,概括地说来有三个变化,或者说变迁。首先一个变化是报纸性质的变化。新民报原是一张爱国主义的民间的私营报纸,最初办报的宗旨就是要求民主、要求抗日。她不断地追求进步,跟着时代潮流发展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民的报纸,努力做到用共产主义思想来指导宣传工作。第二个变化是业务的发展。新民报在旧社会有过一个迅速发展的鼎盛时期,拥有“五社八报”,总销数超过10万份。当时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在旧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