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霞 《科教文汇》2007,(10X):151-152
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这一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毛泽东的发展观、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深刻地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质及规律。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并在民族地区取得了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科学预测的思想及对中国未来高瞻远瞩的预见,富有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里始终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那就是法制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理解并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当前的法制建设无疑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春梅  高爽 《大众科技》2014,(11):256-258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应遵循马克思的物质变换及其断裂思想,坚持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三个着力点: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要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要符合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的要求、要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及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6.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里始终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那就是法制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理解并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当前的法制建设无疑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瑞 《科教文汇》2008,(4):110-110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面临的挑战 当代中国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传统价值取向,这是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这是当代中国价值取向的主体部分,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三是资本主义价值取向。当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已经成为主导型的价值取向,同时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的新的价值观念将逐步形成,在中国发生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构成,包括相关法律规范、政策规章和文化观念。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从移植、引进到自立、创新的过程,在法律变革方面,基于知识产权本土化的需求,开辟了自己的现代化选择路径和一体化实现方式;在政策发展方面,以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石,实践着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多元共生的法治文明,推动知识产权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其法律、政策、文化的制度生成,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内涵和明确的制度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9.
贾臻  杜建松 《科教文汇》2011,(3):12-12,16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更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法律思想武器。高校是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在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质内容和核心作用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别从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两个角度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内容,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观,主要体现在对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对外是独立自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坚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这是社会主义的灵魂,这是党的思想路线。没有这一条,就谈不上破除“两个凡是”,就谈不上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左”的指导思想的严重失误,就谈不上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有了这一条,全党就能站在历…  相似文献   

11.
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有益探索。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形成了邓小平发展理论。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理论体系,这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样深化对发展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七一”的重要讲话,全面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明确提出了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五项任务,指明了实现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低纲领的前进方向,明确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重大理论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通篇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胆识和勇气;放眼世界、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宽阔视野;海纳百川、凝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团结和带领其为实现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宏伟目标,闪烁着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重视科学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学习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够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只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才能引导人们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只有用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认识到必要性。其次应该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最后把握几个关键问题,即实现党内和谐、党同人民的和谐,党同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建国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曾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也有过深刻的教训。毛泽东的探索成果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邓小平理论及改革开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简称《概论》课)教学中不仅要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传播,还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概论》课教学之中,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戎俊 《科学中国人》2014,(8S):25-25
列宁晚年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构想,由于社会实际的相近,同样面临社会主义发展难题的邓小平,借鉴发展了列宁的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列宁因素",尤其对其晚年思想展开了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闯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对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也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闯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对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也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世界观教育、理想与信念教育、政治观教育和法制教育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法律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也要加强高校自身的政工队伍的建设,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合力,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