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大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海燕 《教育与职业》2007,(35):179-180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大学生要跟上社会步伐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内容,并对大学生如何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理念的科学实施过程要以高等院校设置的具体课程为主要载体,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群体形成合理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大学语文作为当今大学生学习并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构建、艺术审美能力、个人价值意识等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未来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主体,但大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知识结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缺陷必然会限制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作为高校,应对大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创造训练、开展创造实践,合理其知识结构。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博以新型的自媒体传播形式出现,其本身固有的信息风险使得用户在微博信息传播过程中与微博本身的传播属性相互作用并产生各种行为偏差,大学生深受影响.一方面,基于他们对于网络知识结构认知的不成熟、媒介技术的薄弱、信息处理能力日益的弱化以及主体意识的淡薄,限制他们在信息社会里迷失方向;另一方面,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不仅能够完善自身发展、体现个人价值,也能在走出象牙塔后成为参与社会竞争、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砝码.基于此,我们将微博信息传播的潜在风险作为切入点,寻得基于微博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之路.  相似文献   

5.
大学课程选择什么知识、如何才能使各种知识更有效地发挥其价值,这关系知识本身的发展理路,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价值诉求。我国的大学应优化其课程中的知识结构,使各种知识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主动驾驭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且有利于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就要按照社会时人才素质的要求,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定位,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成才模式,自主学习,自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本文就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未来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有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专业技能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人际交往和处事应变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助于扩展大学生的社会资源。为此,应该让大学生从心底里意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对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倡导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8.
职业定位是指人们以具体的知识能力准备、生活重点安排所趋就的、关于未来职业的意识倾向;是定位者根据自己既有的自然条件、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人文条件、价值取向,根据关于有关职业与社会生活对人的知识要求,通过系统的决策思维而建构起来的;并采用权威的职业定位系统,在多种职业优化设计方案的数据库中,寻找、匹配最能充分发挥个人潜力的职业,正确合理地进行定位.找准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最后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实现职业设计最优化、人生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是客观事物及其客观规律反映的结果,是高层次的系统化的信息。而知识结构则是各种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的组织方式,知识结构既涉及知识诸要素之间的质与量,也包括各种知识之间的组合方式、相互关系。特定知识的质与量,只有在与之相联系的特定知识结构中才能实现其价值;脱离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任何知识都成为孤立的、零散的观念形态,从而丧失其现实意义。因此,研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优化其知识结构,加速其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现状分析目前大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求知方法,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缩短知识更新周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适合于个性发展的有利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性软件已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社会性软件也在个人知识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软件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完成师生个人知识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服务社会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项日益突出的重要职能,如何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中一个重大问题。有作为才能有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在服务战略、服务价值、服务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把握其特殊性,打造自身特色,才能充分实现社会服务职能,并因此获得充足的经费、生源、良好的声誉等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荣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代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责任意识淡漠问题,如在理想追求上.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在思想观念上,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等。从分析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产生的原因可知,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This essay describes a written exercise of educational autobiography that is conducted with in-service teachers in a graduate course in the soci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When teachers reflect on their own schooling experiences through educational autobiography, they can see their own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 new light that can enlighten their current work in the classroom. The use of educational autobiography allows teachers a moment of reflection when they can connect their own experiences as students with their social and political work as educators.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到就业结构并对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就业反过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学生作为就业的特殊群体与低碳经济发展互动关系表现更为显著,国家应积极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个人前途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受到很大影响,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同时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就业价值取向特点进行分析,从中对于产生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再结合社会政策、市场经济情况、企业单位用人要求以及新时期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各方面针对性指导,使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相统一,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需要对自己的就业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入学不久的大学新生个人职业规划既是大学新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求。目前,大学新生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知之甚少,导致就业前目标不确定、就业后工作不稳定的问题。针对于此,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的在校大一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价值关系是教师和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根源;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社会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使师生认识到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应用和实践,才能主动调控教学价值关系向紧耦合方向发展,进而促进教学过程从被动向主动创新教学的方向发展,形成教学过程的共同体,主动探索学科知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实现师生共同创新的发展,完成学生的创新培养;使师生从适应到促进社会主体与客体价值关系向紧密耦合发展,提升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人生价值观教育为研究基础,提出个人兴趣爱好体现自我价值、专业技能学习体现社会价值,而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存在于社会价值之中,所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帮助学生完成"从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到对专业学习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self-study involves instructors of a Social Justice in Education course at a large university who engaged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with assignments intended to solicit their critical self-reflection and to facilitate an awareness of themselves as sociocultural beings. Our work responds to the continued need to involve preservice teachers in experiences that foster cr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cognizance of their own socialization. For the assignments, students were first asked to describe key moments in their educa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form of a multimedia submission and reflection. After a semester of critical discussions and readings, students were then asked to revisit their initial projects and critique those using course concepts. In addition, they were prompted to include plans for themselves as future social justice educators.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ose student submissions, and we find that many reached new conclusions about social justice topics such as race and gender, critiqued personal and social artifacts, and recognize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rivilege and meritocracy.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in class size and structure, we affirm the potential value of a multistage autobiography assignment. We also explore instances of student resistance, wherein students avoided the assigned task and our requirement for self-reflection. We conclude by offering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posit considerations for future adaptions of the assignment, including the necessity to engage students in opportunities to take social action and to move beyond crit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