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绪被囚瀛台虽面临被废的危险,但终于得以维系帝位。在接下来的"庚子之变"中,他并不甘心其傀儡地位,在御前会议和西逃过程中力图有所作为,试图脱离慈禧控制,但是在将权力视为禁脔的慈禧太后面前,他的所有抗争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2.
张爱凤 《新闻大学》2012,(3):100-105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在中国,微博的崛起和发展是一个具有变革性的文化事件。在当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政治理论已经过时,以文化身份、个体欲望、多元价值诉求为核心的文化政治既显现在现实生活中,也活跃在微博空间。微博重新建构了一种新型的文化权力关系,那就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被忽略、被压抑、被定义的弱势方依靠话语"释放"和"聚合"的力量,对权力关系的强势方发起了挑战。这种嵌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文化政治一方面释放了大众传播时代被抑制的大量平民话语,在某种时刻成为社会压力和矛盾的减压阀,另一方面也对宏观社会政治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祭孔大典在传统社会,是帝王承接"天命"、获取政治合法性的方式。千年过后的现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已由"天命"转向人民的认同,但祭孔大典依然被国家重视,被人民关注。在政治传播的视野下,探究祭孔大典为政权和人民带来的利益,为社会发展提供的好处,认为在纪念孔子、传承文化之外,祭孔大典作为一种政治传播的具体形式,传达出社会所需的政治价值,营造出和平稳定的政治图景,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社会团结,最终建构起对政治合法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采写编》杂志2006年第1期发表了金陵客先生的《论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一文.该文的基本观点认为传统的对新闻评论基本特征的概括"过时了",并说新闻评论具有"政治性、群众性、指导性、针对性等等,这些被传统教材视为要素的东西,似乎无处生根."金先生认为新闻评论是没有政治性和指导性的,进而他将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概括为"新闻性"、"思辨性"和"公益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政治传播研究对娱乐要素或娱乐因子的关注极少,很大的原因在于,政治被理所当然认为是"严肃的"、"理性的",而娱乐和游戏被认为是"消遣的"、"感性的"。从媒介的角度出发,《哈利波特与千禧一代》引导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思考,媒介中的娱乐要素如何转化为政治要素;媒介、政治、娱乐三者如何互动;以及媒介如何塑造"一代人"的政治观念,媒介在代际差异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位清廉的政治家,名为子罕,他为官的清廉,其高尚的政治道德更是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以下本篇就从"不贪为宝"的典故中,一起探析春秋时期清廉政治家子罕的政治成就。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更是一个职业报人,他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三次流亡日本",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近代报业紧密联系。纵观章太炎的办报活动,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897-1900年,从事维新派报刊活动,1901-1911年从事革命派报刊活动,1912-1936年,晚年报刊活动。本文力图从媒介化政治的视角对章太炎的办报活动进行梳理,从而探究他是如何利用报人的身份传播思想和参加革命的。  相似文献   

8.
卢武铉将面对两道关:一是被他否决的针对他的特别检察法案最终通过,他将面对政治献金案的审理;二是将于12月25日举行的国民信任再投票。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在位期间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他运用各种措施巩固中央集权,他带领汉朝军民北击匈奴,他在位期间丝绸之路被打通,繁荣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其在上林苑中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习仲勋系中共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共改革开放的领军型人物之一。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在陕北土生土长的24岁的习仲勋就被党和人民拥戴为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花甲岁月近古稀之年的习仲勋主政广东,锐意改革,大胆开放,被干部群众誉为"广东改革开放第一人",被国内外所广泛赞誉。细读史书,笔者以为,习仲勋不同凡响的丰功伟绩与人生出彩,与他脚踏实地的"群众观"是分不开的。习仲勋的"群众观"将更加坚定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信心与毅力。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是美国大选年,虽然大幕要到2月份才在艾奥瓦州正式拉开,但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已经在过去一年间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媒体奇观。这位被中国网民称为"川普"的地产大亨一向以曝光各种夸大其词的"内幕"和发表夺人眼球的偏激言论而著称。在以往的竞选活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主流媒体把他的言论放在娱乐新闻版刊登,主流社会也把他当做茶余饭后的谈  相似文献   

12.
<正>1936年6月中旬,上海,在通往北四川路梁园的街道上,人丛中急匆匆地穿行着一名精精瘦瘦的青年人。他叫吴奚如,是中共中央在上海"特科内一名密员"。他对外身份是青年作家,党内是"特科"的政治和军事兼备的骨于。鲁迅先生邀了朋友办了个座谈会,他这天是去梁园赴会的。鲁迅先生与吴奚如交谊笃厚是有历史原因的。1934年以前,鲁迅和共产党之间,主要是通过周扬联系的。但后来,田汉、阳翰笙、穆木天相继"出事"。南京城大演的"国防戏剧"被国民党反动势力统治宣传所利用。这些事件都牵涉周扬。中央  相似文献   

13.
正当年的他,与大名鼎鼎的廖仲恺被称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在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革命道路上曾经叱咤风云、出生入死;当年的他,被蒋介石以"七哥"相称,荣任"总统府"资政。而他的名字,对于当代人来说却很陌生。这与他的历史贡献和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丁惟汾。  相似文献   

14.
赵巧玲 《兰台世界》2013,(10):76-77
汉武帝在位期间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他运用各种措施巩固中央集权,他带领汉朝军民北击匈奴,他在位期间丝绸之路被打通,繁荣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其在上林苑中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仙女庙镇,国际著名佛教大师,佛光山开山宗长,世界佛光总会会长,临济宗第48代传人,南京大学中华文化学院名誉院长。他12岁礼佛行佛,逐步将佛教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遍全世界。他创建的佛光山和佛陀纪念馆被誉为"人间佛国"。他以"净化人心"为己任,致力弘扬的"人间佛教"被赞为"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变了社会",他被尊为"一代宗师"。"他将一己化作灯芯,以一生的磨难和努力点燃自身,照亮他人"。他的功绩和精神,被褒奖为"跨越了宗教、超越了台湾、飞越了时空"。他不辞辛劳,积极为两岸交流与合作呼喊奔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不懈努力。他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江都人民的自豪。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台湾的"修宪"议题逐渐被炒热,有关"修宪"的主张也纷纷出笼,本届"立法院"最早提出"修宪案"的是民进党"立委"李俊俋,他在2013年提议废除"监察院",并于"立法院"增设"人权监察使",增设"国家审计委员会"等提案。目前"立法院"已经有11个成案的"修宪案"。不过和以前的"修宪"一样,本次国民党与民进党在"修宪"问题上的角力同样是一个充满利益算计的博弈过程。这也再次说明台湾政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3):51-61
通过社交媒体的力量,"MeToo"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女性的赋权。但这场运动在行动过程中的话语表达容易陷入早期女权运动的二元对立。从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自我反思来看,"MeToo"运动作为一种实践运动,除了要解决性侵和性压迫问题,还要警惕这种激进女权运动被其他意识形态收编利用。在社交媒体的流量逻辑刺激下,男权主义和消费主义会对女性主义进行殖民化,加深普通女性群体对女权认识的本质主义,伪女权主义意识也会进一步强化"MeToo"运动中一般女性的"非此即彼"思维。"MeToo"运动要反思这种本质主义的他者化,使这场运动真正推动社会公平与女性民主化,在社交媒体的公共领域中寻找价值共存与社会共识的"中间领域",通过理性与情感共同推动保护女性的制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汤计是谁?"万里大造林案"、"‘王木匠’诈骗案"、"草原巨贪徐国元"、"黄金大盗宋文代"等相关报道和"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人民的好警察郝万忠"等重磅新闻作品均出自他手。但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呼格案"的最早报道者,6篇内参,9年坚守,最终助力呼格吉勒图平反昭雪。就这样,他也被从幕后推向台前,成为一颗被追逐的星。1月13日,人民日报内参部邀他做客青年读书会,主题为"汤计和他的内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虽然早已知晓他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在吸收春秋名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后世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一统论"。本文主要介绍了董仲舒政治思想的核心"大一统"论的提出背景,提出内容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极富时代气息的"野路子"艺术评论家陈鹏举这样评价谢之光:谢之光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难以忘怀的画家。可惜,因为他的广告画名声和成就太大,他那安放了他的不羁的艺术灵魂的可以称之为"谢之光的画"的画,却被看轻了。以致今天,谢之光的画还没有被这个时代和画坛清晰记忆。其实,谢之光没被时代忘记,我特别注意到中华艺术宫"海上升明月"常设展里就陈列着他的三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