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晓方 《新闻前哨》2010,(6):86-86
新闻的基本原则和媒体的议程设置都强调:该说的要说,不该说的不说。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说起来也容易,可有时候做起来却比较难。 第一个“难”是:该说的时候没有说.这叫做“失声”。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如文中写的:“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说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如文中写的:“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拨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说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4.
1958年,全党和全国人民掀起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群众运动。曾经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也为以后的建设和新时期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教训:这年秋,邓小平总书记来到河北,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罗西 《出版参考》2007,(3):32-32
在九寨沟通往成都的车上.我第一次看到春天下雪.事实上也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雪。作为南方人,我们都欢呼起来,正如在九寨沟看到那么蓝的水一样.心情是绝对的明亮.我从未有过如此洁净而悠远的心灵天空.就在这时.车停下来了.有一对藏族姐妹上了我们的车。经问.才知道她们是用歌声换“车票”来搭便车的,这倒也新鲜。于是,我们开始与双姐妹拉起了家常.她们说从家里出发,“才”走了5个小时.就拦到了我们的车.她们感到非常幸运.她们口中的“才”字.令我感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新闻传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出现过很强烈的“选择性报道”倾向。比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全国涌现“全民动员,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的狂热。在报道上,新闻机构遵循“报喜不报忧”的“宣传纪律”,对有成绩的事情大肆宣传;对有缺点、负面的东西则一律回避。  相似文献   

7.
每到年底,说到马上过去的一年,人们总爱用“灿烂”“辉煌”:说到即将到来的一年,爱用“更加灿烂”“更加辉煌”。我们却更愿意相信老百姓的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要一件一件地办。苟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07年一座座奥运场瞎在建设中,工地上民工往来。2007年.我们杂志的小李怀孕了,成为大家重点保护的“国宝”。一切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大轰大嗡,我们一年年走过了平淡的日子.蓦然回首,啊,生活有了那么多的变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原来辉煌就孕育在平淡之中. 2007年,对于举国期望的2008年,是一个十月怀胎的年代。一个孕育辉煌的年代。 在这样一个年代中,世界传媒界发生了哪些事?中国的传媒界做了哪些事?有了哪些发展变化呢?年终岁尾,我们不妨细细盘点则个。  相似文献   

8.
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尚且仍是滴溜溜的大眼睛,头发不秃牙不掉,上楼下楼都是三台两台不含糊,要不是心脏换了零部件,还不就成精了!其实都很清楚,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文艺界朋友叫我“铁蛋”、“大男孩”,说到底我也不“铁”,更不是“孩”,换个活法就是了。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其实真累!我还有一个优点,说改就能改,即使是口头语也能改。这来自我坎坷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佩 《档案管理》2005,(6):92-92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正是盖住[睛的头巾。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我是文化人,原来是在…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振梁:各位朋友,很高兴来到上海跟大家一起见个面,谈谈奥林匹克。题目是“人文精神”,所以我把讲的内容大体上限制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图书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够跟大家一块来探讨中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当中的一些问题。 应该说,自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之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当然了,这个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多困难,特别是基层图书馆,它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这种困难在我们看来固然有经济实力的问题,有财政支持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困境,是管理上的困境,是人的困境。因此,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次做志愿者行动,我们就把重点放在了对基层图书馆馆长的培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培训,能够在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建立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丁涛 《新闻窗》2006,(4):31-32
电视创作是“形象、理念、感情”三者的统一。电视的特点决定它主要是以画面语言即用“形象”说话的,但说什么话,对谁说,以什么方式说,这里就涉及“理念”和“情感”的问题。对此,在电视界存在声画“两张皮”现象的今天,电视新闻画面的“细节”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要拍出令观众满意的电视新闻作品,使电视纪实语言凸现出“人本化”的新理念,就要突出“细节”描写,这是电视新闻创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我对记者部和驻站记者的工作,一直是关心和重视的。近三年来,我的有关记者工作的讲话共有4个,其中,有3个是在驻站记者开的会上讲的。第一,张家厚同志(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对去年记者站工作的肯定意见,我表示完全赞同。他的讲话很具体,也很实在。2002年,大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去年,我到各地跑跑,见到了各市州的领导,他们对大家的工作都很满意。这是对我们的工作的充分肯定。总体上讲,他们是从驻站记者那里看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形象的。两个分社和13个记者站个个工作都不错,没有一个瞎搞的。大家给我的一个突出…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24-24
很多人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一把手工程”这个词,因为“一把手”总让我想起“一把抓”.每个CEO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信息化在被这一把抓的时候,会不会从指缝中滑落出去。  相似文献   

15.
在2004—2005年这两年里,笔者每年先后有20多篇新闻稿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采用,这对于一名地方党报记者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大家都知道,在福建漳州有一个中国女排训练基地,这为笔者深入采访中国女排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并非因此每个人就都能采访到第一手的“独家新闻”,下面笔者将谈谈获取独家新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谈起这巨变,大家都说,多亏来了个高仕海。的确,经过18年的执著打拼,乱摊子变成了好典型。档案工作已成为谷城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2004年8月2日出版的《新闻周刊》“”中国前有“郑和”,现在能不能再有“政和”呢?如果有,我们的国家肯定会再度由“经济黄金时期”延伸到“政治共和黄金时期”,这是我国未来在世界舞台能够再度唱主角的主旋律。 新浪网评如果赵燕在中国被打赵燕在美国遭执法人员  相似文献   

18.
长城长 《档案时空》2006,(11):21-22
1958年“大跃进”的狂涛席卷全国。座落在湘中地区的湘乡,年初就提出了“实现亩产双千斤县”和“造林20万亩,实现林业大跃进”的口号。8月,县委又提出“农业当全省第一”“工业超邵东,两年改变面貌”的响亮口号,20天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十万人上阵办钢铁,六万人上阵办煤炭,人手不够,抽调1.6万名师生参加,小学生也就地停课参加劳动。热情之高,动员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读者,谈起王安忆的作品,更多的人可能谈得是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长恨歌》、是新近出版的《富萍》,是《我爱比尔》或《纪实与虚构》。而对于她80年代初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已很少有人再提及,它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然而,这是王安忆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应当说这是一部在新时期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小说。小说通过一个69届初中生雯雯的眼睛,按时间顺序写了她对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从公私合营、反右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一直写到“文化大革命”。在小女生雯雯的眼里,许多东西都是懵懵懂懂、不可…  相似文献   

20.
诗的跃进     
大跃进中,连作诗也“放卫星”。心里想到什么,说出口来又顺溜,那就是诗。男女老幼都作诗,屋里墙外都是诗,村村都开赛诗会。我父亲也忍不住,写了不少“大跃进式”的诗。四月中旬,他受天津茶淀青年农场邀请去参观,看了大田、牧场、果园、苗圃,跟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一同耽了两整天;用他们的口吻写了两首新诗,《种桃树》和《拾粪》。五月二十,各文化团体去十三陵工地慰问,父亲参加了;回家来兴奋得说个没完,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