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走近震中的伽师 今年1至4月以来,先后有7次6级以上强烈地震和3600余次大小余震,发生在伽师同一地带。“强震震群活动”,一个世界地震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把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目光吸引到了伽师。经过认真的监测、分析、研究,对地震预报一向谨慎有余而胆量不足的地震专家们也终于一反常态,一再发出这样的警报:今后一段时间内,伽师还将有6级左右的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14,(32):16-19
“留有余地” 8月24日,美国加州纳帕,旧金山湾区发生6.0级地震,震中位于旧金山东北约60余公里的纳帕酒乡美国峡谷(American Canyon)。之后又有60余次小级别余震,到8月26日造成120人受伤,纳帕地区大面积停电。据悉,这是旧金山湾区自25年前发生6.9级地震以来遭遇的最强震。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区受灾档案抢救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至9月1日,共发生余震2.7万多次,其中6.4级以上余震8次,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共12000多处。截至9月4日,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6人遇难,17923人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经济损失尚可通过辛勤的劳动挽回,但珍贵档案资料的损毁,却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其中北川县85000余件档案全部被埋,后经过全力抢救,从废墟中挖掘出6.7万余件送往绵阳。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1日,日本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当日累计发生余震64次。伴随地震而来的是强烈的海啸以及随后发生的核电站泄漏事故,全世界的焦点一瞬间聚集到了日本,由于日本与我国地缘上的接近性,再加上地震本身破坏力之大,我国人民对本次大地震也  相似文献   

5.
马晓中 《新闻世界》2005,(11):43-44
10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动摇”了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北部地区.地震波及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其中巴基斯坦损失最为惨重.据估计此次大地震最终造成的死伤人数将超过5万人,经济财产损失巨大。从2003年伊朗古城大地震到2004年引起印度洋海啸的苏门答腊地震,再到几天前突然袭击巴基斯坦的大地震.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大地震频繁出现.这不禁使人担心大地震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大地震是不是正在逼临亚洲?我们到底能不能预知大地震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5级地震死亡人数为5000人,次此灾难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0亿美元,让中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7.8级强烈地震导致24.2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11日,日本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当日累计发生余震64次。伴随地震而来的是强烈的海啸以及随后发生的核电站泄漏事故,全世界的焦点一瞬间聚集到了日本,由于日本与我国地缘上的接近性,再加上地震本身破坏力之大,我国人民对本次大地震也是高度关注,大地震的相关报道也被推到了舆论前台。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一直是国家关注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给各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减少和抵御地震的灾害,有必要进行工程结构建筑的抗震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南亚——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地震发生相对多的地区分布广、不均匀。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仅1949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近千次,其中造成破坏和伤亡的130多次,占14%;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强震有15次,震塌房屋832万多间,伤亡人数达4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元。其中,所在地区的档案馆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市发生的强烈破坏性地震使距震中较近的包头市及其周围的盟市县区的共14个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馆库建筑受损,装具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2005年11月26日上午,江西省瑞昌市、九江县发生5.7级地震,处于地震震区的瑞昌市和九江县等地档案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所带来的灾害损失将越来越重,灾害的预防性措施对减轻损失所起的作用越发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这一部分地质构造带在比较长时间内不太可能再发生规模巨大的地震了,因为这次世纪大地震及其后几次剧烈余震释放出了太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26日8时,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余震波及南昌、宜春等县市地区,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区有震感。至27日11时致13人死亡,其中九江死亡5人;瑞昌死亡7人;湖北1人死亡。此事发生后,引起各级媒体对该事件的关注。许多媒体纷纷派出记前往现场进行报道。本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九江地震报道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剖析,反观这一理论的新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26日晚间,台湾南部的屏东恒春至少发生3次强烈地震,除台湾全岛有明显震感外,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汕头等地区普遍有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在四川汶川爆发了8级强烈地震,余震至今未绝,而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救灾重建工作亦在持续进行中。自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还有各大门户网站和新闻博客也开始不间断地提供关于地震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2003年7月21日23时16分25秒,楚雄州大姚县昙华乡一带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在相继不到3个月的时间,即2003年10月16日20时28分3.9秒,在几乎同一纬度、同一经度的大姚县六苴镇又发生了里氏“6.1”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我州大姚、姚安、永仁、元谋、牟定等5县、46个乡镇、421个村委会、5l23个村小组,受灾112951户,成灾46230户共198789入,震损五件中型水库,十余件小(二)型水库……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1月6日晚9时零3分15秒,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澜沧县一带发生了7.6级的强烈地震。随后,接连几天余震不断,孟连、耿马等县都相继遭到程度不同的余震威胁,国家的财产和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破坏。震情发生后,许多记者立即奔赴震区采访,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把这突如其来的重大天灾,向外界作了大量的报道。下面摘登的几则日记,就是如实反映记者们——在地震发生后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11,(10):14-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地震发生后,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向日本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协助他们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支由10人组成的陕西日报特派汉中灾区报道组,立即赶赴我省距离四川震中最近、受灾程度最重的宁强、略阳等县,深入一线连续报道。在20多天时间里,我们历经了余震的不断威胁,历经了随处发生的险情,徒步穿行在废墟之间,先后三赴略阳告危的县城、七进宁强余震强烈的广坪镇,两次深入四川青川县几十公里,以《入川救援大通道》为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人员伤亡超过数十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大量房屋和公共建筑损坏和倒塌,高楼大厦瞬间夷为平地,自来水、燃气、电力、通讯等设备和地下管线遭到强烈破坏,……汶川特大地震后,江苏迅速组织救援队伍,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四川灾区,支援抗震救灾。笔者四次随常州市对口援建团队来到重灾区——绵竹市,参与江苏支援灾区抗震救灾行动,  相似文献   

19.
武思宇 《中国记者》2023,(3):124-125
<正>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月7日至17日,我作为新华社唯一记者跟随中国救援队从北京出发奔赴土耳其。救援队克服余震、严寒、后勤物资供应紧张、交通不便等各种困难,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成功实施多起救援,而我则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他们彰显人间大爱、展现中国担当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20.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鲁甸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开通官方微博@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粉丝达到25万余人,微博成为受灾区对外联络的重要“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