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右江地区领导发动百色起义之后创建的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佘惠、赵秉寿等共产党员在根据地创办了《右江日报》、《士兵之友》和《红旗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2.
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歌谣是右江革命军民所创编和传唱,旨在揭露黑暗旧社会、鼓舞革命斗志、歌颂革命胜利、向往美好未来的民歌、民谣.这些红色歌谣以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民间唱腔为主要基调,以百色起义、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为主题,凝练了右江地区各族群众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团结务实的根据地建设精神,发出了右江地区各族群众举行百色起义的正义呼声.  相似文献   

3.
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生动再现了百色起义及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的真实历史,凝炼了百色起义精神所蕴含的"奉献拼搏、争先创优"的基本内容,深刻体现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政策制定,贴近实际"的精神内涵. 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右江革命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在《歌唱韦拔群》歌谣中再现了右江地区革命先驱韦拔群献身革命、投身农运的感人事迹:"从前民国十二年,革命浪潮卷东兰,轰轰烈烈闹共产,英雄拔哥(韦拔群)人人赞,拔哥一心为穷人,又为后代乐万年.  相似文献   

4.
一、江西撤职的"毛派的代表" 1929年夏,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他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  相似文献   

5.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中指出:对于广西的革命斗争经历,红七、红八军的战友,父亲永远不会忘记。[1]275的确,邓小平在左右江地区的军旅生涯在他光辉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既是他几个光辉时期的第一个,又是他独挡一面领导一个地区革命  相似文献   

6.
这是1930年2月12日红八军出版的一份《工农兵》报。整整50年过去了,纸张发黄了,第一版还被人用毛笔涂写过。然而,我们细读了那些简括鲜明、充满激情的文章和报道,当时红八军驰骋在左江根据地的雄姿和龙州地区的战斗风云仍跃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1929年11月,党中央批准邓斌(邓小平)同志等,在左、右江地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并任命张云逸为红七军军长,俞作  相似文献   

7.
张斌 《四川档案》2012,(4):14-15
翻开《陕南革命斗争史》《紫阳县志》《紫阳文史资料》,包括汉中市党史研究部门出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老区》《陕南军事斗争资料汇编》等史志文献,对于七十多年前安康起义军安康红一纵队的记载基本都是:"红一纵队在前往川陕根据地途经紫阳时被国民党王耀晨团  相似文献   

8.
在百色地区右江革命文物馆展览厅,保存着一张珍贵的《右江日报》。这就是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部出版的第44期《右江日报》。由于历经战火和年月的磨损,这张报纸的字迹已不十分清晰。可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文献价值。《右江日报》是我党“唯一在发动武装起义时就创办的铅印报纸”目前能找到的报纸原物只有这一张了。  相似文献   

9.
本刊上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概述》一文对川陕苏区的宣传已有涉及。本文根据《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川陕苏区报刊资料选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  相似文献   

10.
边界党组织是由当时革命的形势和任务所决定而形成的.面对着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政策,中国共产党被迫由公开转入地下,由城市转向农村.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与形势,在不同地方活动的党员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各地的党组织,以便更有效地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主要的革命根据地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以及最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其中,毛泽东领导创立的湘赣革命根据地在边界党组织的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土地革命时期,边界党组织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对此,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主要以湘赣边界党组织为例对边界党组织进行论述,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前夕,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姚宏杰、宋荐戈主编的《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事日志》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编年史书,该书在编纂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史料征引广采博取."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系列真实的史料."《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事日志》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大量的档案资料和新发掘的文献资料,并尽量吸收学界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考证辨析,去伪存真,编写教育史事,使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内容更为宏富、详细和具体准确.同时,采取日志的形式,依日、月、年编年纪事,按照"大事突出,要事不漏"的编写原则,客观而真实地展现中国革命根据地改革旧教育、建立革命教育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自《中英联合声明》发表以来,一再公开表示,希望在一九九七年到香港看一看,甚至说:“就是坐轮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钟也好。” 七十多年前,邓小平曾五次路经香港,并作短暂停留。 这五次是: 一九二O年,由上海经香港去法国“勤工俭学”; 一九二九年,受党派遣,经香港去广西开辟革命根据地; 一九三○年,两次经过香  相似文献   

13.
取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像毛泽东同志等许多革命领袖一样,也是从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开始的。他对新闻工作十分重视,十分关心,有其独特视角,他的新闻主张也有其独创性。邓小平编辑《少年》和《赤光》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邓小平就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中共旅欧支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少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少年》采用轮流编辑的方法,共出版了13期。  相似文献   

14.
去年10月,我调到广西日报工作。在这之前,我曾参与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等工作,接触过小平同志组织和领导百色起义的史料。出于对小平同志和左右江老区人民的特殊感情,我到报社不久,便带领记者去百色、河池等地,跑了9个县(市),翻山越岭,爬上了一些很少有干部去的山(山弄)、村寨。通过与地、县、村干部和山民们座谈、实地观察,给我的印象是,老区有变化,但困难仍然很大。这里是集“老、少、边、山、穷、打(仗)”六位一体。如不是亲眼所见,我是不相信左右江革命老区还这么穷。我在田东县的定略屯、东兰县的果累屯、巴马的东山乡等地看到,不少人家吃的是玉米粥,住的是四周无墙房屋。  相似文献   

15.
1949年7月,全国即将解放,但蒋介石残余仍在滇西负隅顽抗,对滇西、滇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消除敌人对滇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威胁,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扩大反美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动员各族人民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滇西地方工作委员会和人民自卫军指挥部于八一建军节发布了《告滇西少数民族同胞书》。《告滇西少数民族同胞书》现藏于丽江市玉龙县档案馆,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公布这份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旨在回顾历史,重温党的发展历程,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党坚持民族平等,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克思主义,也送来了《国际歌》.《国际歌》是革命的宣言,是战斗的号角.为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对革命的认识,以及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国际歌》这首根据地人民非常熟悉的战歌,不仅体现了歌曲宣传的简洁性与以情感人的魅力,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亢激昂的旋律,教育、鼓舞和激励着根据地人民前仆后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27日上午9点,江西省委、省政府在革命摇篮井冈山隆重集会,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中央和江西省、吉安市各大媒体纷纷聚焦井冈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吉安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城市广播联盟50家成员台,在当天9:30—11:00共同推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井冈精神,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18.
茶陵是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点县、模范县,养育了25位共和国将军.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日军侵占茶陵的短短八个月时间里,茶陵饱受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蹂躏,茶陵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在茶陵县档案馆内,原党史办全宗当中有关于日寇侵茶的回忆录、走访调查记录,如《八年抗战中的茶陵》、《关于茶陵的抗日斗争情况的座谈纪要》、《谈日寇把谭菊英四马分尸》、《绝户刘乾元是日寇的罪恶造成的》、《控诉日本沦陷时犯下的罪行及谈话记录》等,真实地还原了日寇在茶陵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茶陵县是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点县、模范县。近日,该县一农户在撤除旧房时,从墙缝中发现76年前油印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小册子。该册子是一本生动、难得的党课教材,现被茶陵县档案馆  相似文献   

20.
<正>本期《影像》特攫取若干场景以飨读者,它们均选自纪录片《延安之旅》。在博斯哈德的摄影机镜头之下,延安根据地那火热的抗战氛围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作品本身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而其记录的根据地军民抗战历程,也将永恒地定格在历史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