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D区块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圈闭类型以构造圈闭为主,因此断裂系统的刻画直接影响到D区块油气圈闭的识别.通过断层增强技术对地震资料品质进行改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属性对断裂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提高断裂系统解释精度及准确度.进一步分析研究区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模式,指导有利圈闭识别.  相似文献   

4.
从断裂体系和构造演化特征出发,研究桩西潜山带的负反转构造。桩西中古生界潜山经历了挤压应力到张性断裂的交替变化,该区主要有单条冲断系负反转、复杂冲断系的局部负反转和截断取直型负反转3种构造样式。通过研究这些构造样式的负反转构造,发现其对桩西潜山及上覆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油气运聚和保存起到关键作用,并控制形成了该地区多层系、多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5.
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临南洼陷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孔店期至沙三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及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孔店至沙三期临南洼陷控洼断裂活动为走滑-伸展性质,控制了盆地结构和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孔店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浅水的扇三角洲、三角洲,至沙三期由于断裂活动增强湖盆扩张发育深湖-半深湖,并在三角洲和扇的前缘发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在洼陷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发育情况北部好于南部。  相似文献   

6.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以w2测线发育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为例,对乌尔逊凹陷的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为稳定拉张阶段,主要受古地形控制;伊敏组沉积时期为断陷萎缩阶段.平衡剖面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进行地质构造解释与选择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孔店组高凝油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小、分布零散、平面及垂向分布复杂的特点,其成藏规律一直是勘探的难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利用试油成果配套分析技术分析探井的得失成败;利用油源对比技术明确油气来源、进行成藏体系划分;利用输导体系研究技术明确油气的运移路径;运用油气成藏规律控制因素研究技术明确油藏控因;利用流体势分布研究流体势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孔店组主要为岩性-构造油藏,各断块、各小层具有独立的油水关系。从宏观来看,构造背景控藏,南部斜坡带是孔店组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北部洼陷带的成藏条件相对较差,大构造背景上形成的反向断块油气最为富集,王家岗构造带和王66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8.
岩性油藏是粜迭木盆地红柳泉地区的主要油藏类型,其成藏的控制因素有构造背景、储集空间和遮挡条件。红柳泉构造是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带,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良好的构造背景。红柳泉地区发育的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为岩性圈阅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滨浅湖、辫状河道问沉积的厚层泥岩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在红柳泉地区,对已发现油藏进行精细解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详细分析研究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岩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物性封闭岩性圈闭和受断层影响的砂岩透镜体圈闭3种类型。研究为岩性油气圈闭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论据。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王146地区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变化快,分布规律复杂,储层边界难以刻画,小断层不好识别,圈闭评价及预测具有一定难度。在王146地区应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针对该区地质特点进行时窗选取分析、模型道分析及波形分类地震相成图分析,对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地震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较为清晰的地震相分类,对明确该段砂体展布规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平方王—平南潜山储层和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勘探难度大。在岩心资料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研究基础上,明确平方王—平南潜山的储层特征,并采用多种地球物理手段,预测缝洞型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对研究区油藏类型及规律进行解剖。研究表明,平方王—平南地区潜山油气藏主要包括风化壳残丘断块油气藏、碳酸岩层状油气藏和不规则潜山油气藏3种类型,储层条件和圈闭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这对研究区寻找新的勘探目标及优化开发方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东营凹陷岩性油藏勘探现状,提出以勘探效益为核心、以定量化研究为特色的岩性油藏精细勘探思路,形成一套规范的勘探技术流程,应用于岩性油藏最为发育的东营凹陷中带,通过高频层序格架构建、沉积相分析,建立岩性圈闭地质预测模型;通过对岩性油气藏大量统计和典型解剖,借助实验室模拟技术明确岩性体成藏主控因素,确定其含油性定量评价方法.精细勘探技术在牛庄洼陷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堡凹陷构造应力场演化史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应用地质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技术,对南堡凹陷的构造应力场、构造和沉积演化史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南堡凹陷在不同发展阶段构造应力场分布规律和构造应力场对构造体系、沉积体系和油气藏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指出了在应力驱动下,油气运移方向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3.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对张家口盆地及邻区的重力场及断裂构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区内重力异常特征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局部凹陷区以低值异常为主,隆起区为高值异常,研究区内基底起伏较大;张家口盆地断裂构造方向性明显,北西-北西西向的断裂占主导地位.盆地内断裂构造的发育受北西西向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山西断陷带的复合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4.
孤东地区勘探程度高,构造类油藏勘探殆尽,受地层控制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勘探潜力巨大.但圈闭刻画困难,成藏关键要素不清楚,勘探一直未突破.从区域构造分析入手,明确古近系展布特征,落实地层超覆圈闭发育潜力区.通过钻井、地震以及地球物理技术辅助精细刻画地层超覆圈闭,并对其成藏条件做精细分析.结果表明,刻画的圈闭落实可靠,为下一...  相似文献   

15.
系统整理、处理了民和盆地及邻区重力异常资料,分析研究了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系统推断了民和盆地及邻区的断裂构造体系,认为盆地主要发育NW-NWW、NNE向两组断裂体系,NWNWW向断裂为基底断裂,基本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及中、新生界沉积盖层的分布特征;由于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使得基底呈隆坳相间分布,断裂发育,构造复杂.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博兴洼陷古近系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 通过典型油气藏分析,明确了该区油气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条件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储集层类型及分布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范围;盖层发育是形成有利油气圈闭的重要条件;构造背景控制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7.
辛北地区为复杂断裂控制的油气聚集区,具有断层多而复杂、断块碎而小、沉积与油气成藏受断层控制的特征。在对区域断层特征及构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断裂构造与油气分布的控制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辛北地区的断块分为反向屋脊式和地堑式,平面上呈平行状、羽状和斜交式组合样式,剖面上呈阶梯状、"Y"字型组合样式;辛北地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断层的组合样式,油气多分布在反向屋脊式断块中,油气聚集位置是地层上倾与断层的结合部位,这些构造部位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平罗大震的震源位于背斜圈闭之中,背斜的轴部发育张性活断裂,极震区具大面积突发性放气现象,环形张裂和陷落的标志十分明显.据此,笔者认为平罗大震是张性活断裂切穿背斜圈闭的盖层,引起圈闭内高压气体突发性排放后,圈闭隐爆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独玉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独玉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中段,其成因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利用岩石化学方法判别及ESCORT专家系统分析可知,独山岩体属于发育在秦岭洋洋壳上的岛弧火山岩,它为独玉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随着秦岭造山带的逐步形成,该岩体在断裂、挤压作用下被抬升至地表,从而形成孤立的岩体——独山岩体。  相似文献   

20.
针对林州地区岩性和地质构造基础,分析了与岩性及断裂构造有关的多种地貌类型,论述了地貌与岩性和断裂的关系,以及断裂构造对本区地貌形成与组合起的作用,总结出本区地貌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地貌资源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