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师生之间要以“情”为纽带,缩短心理距离,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保生林 《宁夏教育》2007,(7):144-145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们为自己的点滴进步欢欣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情感的因素,与他们一同高兴,真诚地说出“你真行…‘你真的做得很好”——让每个学困生感受到你与他们同享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李秀荣 《师道》2006,(1):31-32
新课标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以生为本”,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的理念。因此,在音乐课中师生之间也要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彼此互相交流、互相感染,使课堂教学充满平等、温馨、和谐气氛。教师要充分发挥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使音乐课堂既有知识的传授又充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第一、关爱学生,调控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常会发现这种现象:教师偏爱某些学生,并有较高的期望,这些学生就会喜欢上音乐课,而且课堂上精神饱满,自信心强,对老师的指令心领神会。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音乐教师在…  相似文献   

4.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课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天使们?我思索着、思索着。给孩子一“个红色”的课堂“红色”:热情、充满激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造就的。我常常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只要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课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受:窦老师一上课,学生的眼睛就发亮,听课老…  相似文献   

5.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置师生于课文、作者、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情感体验,喜怒哀乐.无所不包。而拥有怎样的情感又少不了培养、熏陶。同时,情感又和态度价值观紧密相关。作为教师正是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爱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这除了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春风化雨般情感熏陶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谈“情”说“爱”。  相似文献   

7.
杨启亮 《江苏教育》2006,(2B):10-10
“有育人智慧.含爱生情怀”.说的是教育的情智: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说的是情智的教育。两种情与智交融起来。就生成了北京东路小学实践素质教育的主题:“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这个诗意的主题。主张以情感引领智慧,还主张以“师”的情智引领“生”的情智,追求完整性的情智“共生”。这里的“共生”,就体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作为教师,“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德育是教师育人的根本,作为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把它放在各项教育工作之首,而且应该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与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以物为本”“、以权为本”的管理模式,其根本出发点是把人当作“物质人”“、经济人”看待,通过制度和利益机制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诱导与控制。其弊端日渐凸显,学校出现了人无“精神”,物少“效率”的局面。教育本质上是充满情感的,然而现代教育工具理性的泛滥导致了人文情感的缺失。利用情感机制,营造“和谐情感场”,形成同步、共鸣、共振的校园文化,是增强学校管理实效性的有效策略与根本途径。所谓“场”,本是物理学术语,最早由格式塔学派在心理学领域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像电场、磁场、引力场一样,人类…  相似文献   

10.
“情商”理论在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心理辅导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活动。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人们往往注重理性的因素,相对忽视情感、动机、兴趣、潜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从而导致教育的低效甚至失败。美国大学教授沙洛维和梅耶的“情商”理论,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一,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研究“情商”,充分运用情感的积极作用来搞好心理辅导与教育,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紧紧把握教育的本真,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提出了打造学生的“四味”人生育人目标,让学生成为有“文”味的人、有“趣”味的人、有“情”味的人和有“美”味的人,让教育更真实,让学生更有味。校园生活因而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创造,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情感因素。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充满兴趣和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卢爱侠  戴伟 《广西教育》2012,(17):84+86-84,86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教学目标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首先要立足课堂,让科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如何让科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教学中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应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语教师应当使语课堂充满情趣——教师要披人情,将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把作寄寓在中的思想情感,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语言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产生共鸣,达到教师、作、学生三方的情感和谐统一,这就是语课堂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巾充满情趣,是教师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的前提。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往往能主动地感知教材,准确地领会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学生就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那么,怎样使语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自己的智慧火花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要努力创设充满生命活力,充盈情趣的课堂,让学生在情智交融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开发学生的“情”与“智”,  相似文献   

16.
杨艳 《宁夏教育》2013,(7):97-97
一块鹅卵石的形成,并不是靠锤的击打,而是经过水无数次抚摸和无数次的冲击才日渐圆润。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很“硬”的时候,你可以很“软”,学生很“躁”的时候,你可以很“静”。教师工作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工作,凡事要冷静,急事要缓办,不能出现问题就急躁,就一味地指责、训斥,这种方式的教育曾一度让我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茫然。  相似文献   

17.
教育无痕,贵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贵在以思想孕育思想、以灵魂唤醒灵魂、以情怀陶冶情怀、以智慧培育智慧,于无形之中造就学生、成就教师、提升学校。但“无形”不等于“无为”,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活动,教育必须“有为”,借助合适的载体充实学生的知识行囊,并以知识武装学生的体魄、情感、智慧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洪宗礼先生的语文教育“链”思想既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也非常重视“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和培育,充满“教文立人”和“学文立人”智慧的宝藏。对学生而言,就是在“深读”“提炼”“思辨”“痛苦”“迁移”的历练中自然、渐进地培育和提升人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正视现实,勇于担当,用好教材,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自我教育的论述,着重探讨了情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指出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自尊心和“不安心灵”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内部情感需要和内部情感动力,要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就须维护学生的心灵敏感,培养学生自尊心,并积极导入移情,丰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创建“绿色”社会、和谐社会的今天,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那种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的教育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抛弃。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自主发展的教育,是一种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能焕发出生命的热情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