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后,一种新的人物形象——实用型干部——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些干部为了谋取集体或个人的利益而向现实矛盾妥协,甚至放弃某些原则。他们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然而这些个体形象本身缺乏厚重感。人们期待着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塑造出有丰厚内涵、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  相似文献   

2.
考点指津1.文学作品的形象“形象”就是生活图画,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小说、戏剧主要是把握人物形象,诗歌重要是把握情感,散文主要是把握文中人、事、物、情这些因素。散文可以写入、写事,也可以写景、写物、写情,这些都是散文中的形象。2.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体味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味语言的水平高低,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的成功与否。高考文学作品语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数创作者通过文学作品这一载体创作出许多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令人难以忘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止具有推动文学作品情节发展、丰满文学作品的深度与广度的作用,同时这些人物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性、时代性、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内涵等内容,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和思考意义。因此,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不止具有审美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和思想内涵。本文通过从描写手法,事件发展和全文立意这三个方面,提出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日本作家井上靖在其中国西域题材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中国人物形象.虽然作者塑造的这些中国人物形象有的也许不够丰满,但难能可贵的是对这些中国人物进行的塑造始终是正面和积极的.因此,这些中国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与价值.其一,奠定了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基调.其二,丰富了日本文学的审美情趣.其三,颠覆了前人文学作品中有关中国人负面形象,为中日文学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鉴赏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但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鉴赏人物形象从辨证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学作品把人物形象的塑造当作首要任务。理解作品对  相似文献   

6.
话语是交际对象进行交际时必不可少的形式.而交际对象的话语形式不可避免地要受说话人身份、职业、性格、修养以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时象等等因素的制约.文学作品往往依据这些主客观语境因素,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老舍先生的<茶馆>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这些主客观语境因素安排人物的话语形式.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是通过作者创造的形象来实现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现实生活画面的中心。叙事性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对人物和人物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只有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才有助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考点分解1.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2.品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3.通过品赏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李筠 《华章》2012,(27)
《社戏》作为传统课文,一直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其原因在于其飘散着浓香的民情以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内质.在教学中从人物形象之间的传承性、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的映衬性两个方面切入,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优秀文学作品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而分析人物形象,则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主要任务。我们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感知,可以准确领悟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完成对人物的审美品读,从而有效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