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根据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进行了研讨,描述了互联网时代金融发展的基本概况,重点对风险的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风险控制、加强金融安全的观点,并提供了完善监管体系、强化法律体系、加强资金管理、建立消费者保障制度等措施,希望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有导向的作用,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对风险的有效化解,在实现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对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进行研究,重点对人人贷模式、众筹融资模式和电商小额贷款模式的资金及信息运行模式、各模式融资特点和发展所处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实现了融资双方资金和信息的有效配置;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公平透明高效便捷的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和融资机会。基于此,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互联网金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文章提出国家政策、技术保障、传统金融的创新需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带给互联网金融的机遇。针对监管、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消费者的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从技术、机制、法律方面给予应对挑战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由于各个行业的金融创新都受到融资影响,金融创新的安全性大大下降,为此,论文对情报学 论域下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安全及风险分析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在情报学论域视角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 析了金融创新存在的风险,发现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以及信息安全风险;针对金融创新风 险的现状,通过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资金管理和规范门槛准入标准,给出了情报学论域 下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并以某银行的金融创新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参考 Logistic模型评估了金融创新风险。【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不仅可以降低客户 的信贷违约率,还可以提高其经济盈利能力和资金流转率。【创新/局限】由于本文选取的案例较单一,因此实证结 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日后可选取多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使分析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互联网金融现状、发展历程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介绍了传统的以互联网为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P2P网贷模式、众筹平台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等多种互联网金融实现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并对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顺序不同却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事物。两个派系实则代表了传统金融同新兴金融的激烈竞争。为探析两者存在的差异以及互联网金融越来越热的原因,从性质、扮演角色、领导层、安全性、客户群定位及出发点这六个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3月30日,深圳大雨,一架从北京飞往深圳的飞机迫降厦门,大量旅客被滞留在机场,其中就有人人聚财创始合伙人、CEO许建文。凌晨1点,还没有被安排住处的许建文已经十分疲惫。周围的人已经闹翻了天,但他只是静下来读一篇关于互联网金融垂直搜索的文章。金融出身的他,希望在互联网思维上能够更敏锐一些。"创业其实没有那么神。"许建文常常说自己就像一头站在台风口上的猪,"风口站对了,猪也可以飞起来"。他认为,新技术革命给很多行业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会,比如互联网金融,而他很幸运地站在了这个台风口上。选对风口不只是运气一个老板开的小店要备货了.但是资金还没回笼.急需2万元货款。这时候.恰好另外一个人有2万元闲置存款,银行利息太低,投资又无门。许建文所创办的人人聚财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双方的需求通过网络平台撮合起来,学名叫P2P.归入互联网金融一类。而在实际操作中.供求的对接没有这么精准。当我们有5000元闲散资金.可以通过互联网借给10个人;当我们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高速发展,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大量关注。本文描述了宁波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分析了宁波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宁波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宁波需要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扶持P2P网贷规范发展,推动跨境贸易电商金融化发展,优化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网络理财超市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成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整体经济战略实施的重要产业载体。在市场变革、技术进步、制度调整和组织创新四力驱动理论框架下,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发展路径进行解析,总结了典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结构与特征,指明了移动化、电商化、自金融将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提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1)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领域的革命和创新,在金融领域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新型业态。面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短缺的状况,本文试就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开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模式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本文就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格局进行了阐述,总结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入手,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挑战;从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视角分别研究了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了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Cite Space对2013—2016年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论文进行知识图谱的量化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国内有关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普惠金融、大数据的金融应用。而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以及大数据下的金融风险评估。此外本文发现,中外互联网金融相关研究的演进路径趋同,具体可归纳为"原理探究—方法设计—应用推广及机制建设"三步。其中原理探究阶段学者更关注技术创新;方法设计阶段学者重点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应用推广及机制建设阶段学者更关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以及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博客     
《世界发明》2010,(8):88-89
资本回暖,网游业原创力提升 当互联网上关于“网络游戏究竟是不是毒品”的讨论渐渐消歇时,网络游戏产业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外部大环境下的金融叫暖让投入到中国网游公司的资金重新提升。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6,(7):123-124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汽车金融也进入了互联网金融的行列。但是我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只有20%左右,比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地区的金融渗透率较低。而"互联网+"的提出,为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同时我国汽车金融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我国汽车金融必须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进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时代背景下,最受冲击的莫过于商业银行。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概念。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影响,更加具体的了解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商业银行的哪些方面,并对商业银行进行的业务改革及对策开展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创新的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携号转网和5G牌照发放等新举措推出,中国移动互联网将会迎来跨越式发展,也会对金融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对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为了分析互联网后发地区如何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本文调研了常州市互联网科技与金融耦合发展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情况给出了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快速崛起。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以及它的创新之处,最后针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给出相应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悄然而生。互联网金融具有及时、高效等优势和特点,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的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对现行教育体制提出了相应的挑战。我们在坚持高等院校职业性、技术性、专业性发展方向的同时,应该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课程,提出方向性的意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通过加强金融人才培养,能够为金融行业提供专业人才。对此,本文首先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特质进行了分析,并对河北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