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曾祖依艺作河南巩县县令,因迁居巩县。诗人就是在巩县出生的。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曾为武则天所器重,父杜闲当过兖州(今山东省磁阳县)司马和奉天(陕西省乾县)县令,可见杜甫出身在一个“奉儒守官” (《进雕赋表》)的官僚地主家庭,享有免租税免兵役的封建特权:“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自京赴奉光县咏怀五百字》)。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对他影响比较深,这在他的诗作中时有流露。  相似文献   

2.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瑶湾,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所以人们称他为“诗圣”;他生活的时代正当“安史之乱”前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又因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剧变,所以人们称他的诗为“诗史”。杜甫的远祖杜预是晋代名将。祖父杜审育是唐初著名诗人,武则天时的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做过兖州(今山东兖州)司马和奉天(陕西乾县)县令。杜甫自幼好学,七岁即能作诗。少年时寄住洛阳姑母家里,开始与文人交游。十九岁起,杜甫开始漫游吴越齐赵,就是现在的浙江、山东、河南、  相似文献   

3.
朱仁标 《读写月报》2022,(28):23-25
<正>舟是古代诗歌里常常出现的意象,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孤舟”“扁舟”与“轻舟”。与李白诗歌中多见“轻舟”“扁舟”不同,杜甫诗中,出现最多的是“孤舟”。这种情形,与杜甫的人生经历与个性修养紧密相关。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出生在一个以儒学为传统的官宦之家。受家族影响,尤其是其祖父——著名诗人杜审言等人的潜移默化,他从小就立下宏伟志向,希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期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相似文献   

4.
林汉达 《红蜻蜓》2023,(15):7-9
<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与宋之问、沈佺期同时期的著名诗人,对五言律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母亲崔氏早逝。杜甫从小就饱读诗书,正如他在一首诗中自称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知识渊博,也很有政治抱负。公元736年,杜甫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没考中,于是他漫游了山东、河北一带,写下了他留存的最早的几首诗,其中《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5.
杜预(公元222—284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其祖父杜畿为曹魏尚书仆射,父杜恕为曹魏幽州刺史。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257年),在90余岁的退休官员乐详的荐举下,35岁的杜预袭祖爵为丰乐亭侯,后因功位至征南大将军、开府,封当阳侯,是一位“有大功名於晋室”的功臣。但是,史学界对杜预的评价甚微,甚至于忽略了杜预在西晋立国与“太康之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社会历史地位。杜预虽然出身于宫僚家庭,又是晋王室的皇亲国戚(杜预是司马懿的女婿),但是,他不同于西晋的一般势官,他才华横溢,不仅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位经济家、发明家、天文历法家,同时又是一位学有成就的儒学家。  相似文献   

6.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唐河南府巩县的瑶湾村(今河南巩义市境内),因远祖杜预为京北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祖上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来才迁居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也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远祖杜预,在晋朝时期任征南  相似文献   

7.
杜甫与曲江     
杜甫 (公元 712——— 770年 )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巨大变化 ,被誉为“诗史” ,后人称他为“诗圣” ,与“诗仙”李白齐名。杜甫一生的坎坷经历与唐都长安密不可分 ,更与曲江紧密相连。杜甫 ,字子美 ,祖籍长安杜陵。杜陵位于今西安市东南的鸿固原上 ,原是汉宣帝刘询陵墓的称谓 ,后来延为地名 ,该原也称杜陵原 ;其南有许皇后墓冢 ,比杜陵小 ,故称少陵 ,该原亦称少陵原。杜甫诗作中常有“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等自称 ,故后世人称“杜少陵”。杜甫从小“好学” ,七…  相似文献   

8.
杜甫之父杜闲考略——兼及其子女六人的生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之父杜闲的生平问题,一直影响着人们对杜甫全面研究。本文针对杜闲的生卒年、婚姻、宦历,以及杜甫兄妹六人的齿序排列等,进行了勾勒与梳理。认为:杜闲生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约在开元五年作尉郾城,二十年左右擢为奉天令,二十五年前后再擢为充州司马。杜闲一生两娶,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与元配崔氏结婚,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与继室卢氏再婚。其五子一女的齿序为:甫、颖、观、女某、丰、占。  相似文献   

9.
李新 《初中生辅导》2006,(13):17-19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公元712年一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的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享有不纳税、不服兵役的特权.杜甫三十五岁以前,正当开元盛世,杜甫从小"好学"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地刻苦学习.  相似文献   

10.
“行李”是古今通用词,它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出行者所携带的衣箱、铺盖等物”(1989年版《辞海》)。而在先秦时期指“使人”或“行人”,即外交使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也。”又《左传·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预注:“行李,行人也。”又写作“行理”,《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杜预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即掌管聘问、接待宾客的使者。  相似文献   

11.
你好,杜甫     
三摄 《红蜻蜓》2022,(Z6):32-35
<正>如果想选出一位大家公认的“悲情诗人”,杜甫估计会被万千人推上榜首宝座。他的诗句中充满辛酸与泪水,“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那么,他究竟度过了怎样的一生?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京兆杜氏是以京兆郡为郡望的士族,祖上出过不少历史名人,比如远祖杜周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远祖杜预是灭吴的晋朝将领。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写诗可以算是杜甫家的“祖传手艺”。  相似文献   

12.
释“葵藿”     
公元七五五年十一月,杜甫从长安出发到奉先县去探望他的家属,写了一篇忧时忧国的著名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有两句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这两句诗并不难理解。杜甫以葵藿向日为喻,说明自己对皇帝的忠诚是出自固有的本性。“诗要用形象思维,比兴二义是不可不用的”,杜甫以“葵藿”自比,以太阳象征唐玄宗,形象地表示了封建时代的忠君思想。杜甫的这句诗是有出处的,诗文中最早用“葵藿”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诗圣”杜甫在长安生活时期无疑是其一生最重要的时期.经长期困居,历安史之乱,忽而陷贼,忽而为官,忽而逃难,使他生活与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写出大量现实主义诗篇,被誉为“诗史”.自唐玄宗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35岁至47岁,在京城及京畿一带生活了十三年,其中在长安生活了十一二年.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肃宗朝担任过左拾遗,官职虽小、却算得上天子的近臣。至德二载(公元七五七年)九月,长安收复后,他即于十一月由鄜州(今陕西富县)携眷重返长安,一家人仍住在城南的下杜。 这次杜甫回到长安,在宫廷中过了约八个月的平静生活。这期间,由于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15.
杜甫《垂老别》有句云: 老妇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其中“岁暮”一词颇费解。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乾元二年(759)三月,由洛阳返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人民的痛苦情状,写成了组诗《三吏》、《三别》的。既然是春三月,而何言“岁暮”呢?近查《钱注杜诗》、《杜诗镜铨》、《杜诗详说》、《读杜心解》等书,对“岁暮”一词,均未有注。建国后,新出版的杜甫诗选,多数也都避而不注,但在译文中却译作“老伴卧在路旁啼哭,寒冬腊月穿的是单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杜甫诗选读》)但  相似文献   

16.
寻找杜甫     
江苏尤志心现在是公元!"#$年的地球,经过#%%%多年的努力,时光穿梭机终于发明成功。而我,作为发明者之一,当仁不让地成了第一个穿梭时空的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奇怪,我怎么到了一所学校,问了半天,才知道现在是公元&%%’年。我找了个座位坐下,就听见老师正在口若悬河:“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诗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我一想,既然听了杜甫的诗,就去拜访一下他吧。“看一看啦,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杜少陵文集》大甩卖,#%两银子一本。”这是公元)*%年,京都…  相似文献   

17.
“河阳”释     
杜甫的《石壕吏》:“请从吏夜归,急座河阳役,犹得各晨炊”.课本注释:“‘急应河陌役’,赶快到河阳去?役”.这个“河阳”究竟是什么地方呢?似不明确. 据《辞海》有注:河阳,“唐方镇名.因节度使治河阳三城得名,简称河阳.又名怀卫.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翌.较长期领有河阳三城和五县(后置孟州)及怀、卫二卅,相当今河南黄河故遵以北,太行山以南.浚县以西及黄河南岸孟津、荥阳县的汜水、广武两镇等地.“可见,安史  相似文献   

18.
势如破竹原文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攻吴镇戍,所向皆克。杜预与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方春水生,难于久驻。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借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遂指授群帅方略,径造建业。(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注释:①杜预:字元凯,西晋杜凌人。晋武帝时为镇南大将军,公元280年,与王浑、王睿等分道出  相似文献   

19.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简介: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代对其有“杜少陵”“杜工部”之称,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人生,故有“诗史”之称。“奉儒守官”(《进雕赋表》)是杜甫的人生志向,但他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大半生困顿、潦倒,因而对世态人情的感受很深刻。诗歌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将“烽火连三月”解释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这种解释不妥.据史料记载,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756年安禄山称帝并攻入长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