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子》2004,(8):43-43
“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长期以来,人们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这条定律深信不疑。但是,意大利比萨大学的青年教授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1564-1642)却对它提出怀疑。因为他通过钟摆的实验发现,在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落体的速度与重量无关。为了证实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伽利略和学生在室内做了各种实验。1590年的一天,26岁的伽利略让他的学生,登上比萨斜塔,去做一个公开实验,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定律”。学生分别登上斜塔的二、三、五层和塔顶,伽利略指挥,学生依次让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往下掉。出乎人们…  相似文献   

2.
我国50%以上的省份都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救科书,该版敦科书对物理学史上关于落体运动的问题分析.从以前不被人们重视的“阅读材料”调整为独立的一节必修1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体现了教科书编写者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视.众所周知,落体运动因其复杂性曾经在历史上众说纷纭.直至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564-l642年)通过斜面实验和缜密的逻辑推导澄清了人们的落体观念.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家于 2 0 0 2年 9月评出 2 0世纪十个最美的物理实验 ,其中多数都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试验排名第二 ,加速度试验排名第八 .在16世纪末 ,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 .伽利略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让大家看到了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继续他的物体移动研究 ,继而证明了沿斜面滑下的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因为存在重力加速度 .例 1 在加速度实验中 ,伽利略将光滑…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3)第54页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导言部分写道:“17世纪初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从塔顶抛出了质量不同的两个球,结果这两个球同时落地。这一实验证明了物体的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它否定了从古希腊以来人们关于物体大小决定了下降速度快慢的认识,为近代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中学教材中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表述如下. (1)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由此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相似文献   

6.
自由落体运动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难点集中表现在:1.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上,如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越慢”;2.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上.如自由落体为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那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呢?对于第1点,可以结合牛顿管实验来讲解.但对于第2点就难于讲清楚了,尽管课本引人了物体下落的频闪照片,但是学生并不理解频闪照片是怎么一回事,这不仅不利于把问题讲明白反而会引入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新增的一节内容,也是新教材鲜明特点的一节内容。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注意到,教材中有这样一段介绍:教材讲到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可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可与z成正比(这里的z表示位移)。课本第49面讲到:“后来发现,如果可与x成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伽利略是怎样推导的?其结果又是什么呢?教材并没有直接说明。这引起了我们热烈的讨论和探究。  相似文献   

8.
地球对物体有吸引作用这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那么要研究物体的下落就要了解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从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把几个大小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球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发现它们差不多在同一时刻到达地面,从而证明物体尽管重量不同,但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的快慢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平时生活中所看到重物先落地轻物后落地实际上是由于空气阻碍的缘故,为了证明这个实验结论,我们用一根长1.5米,一端封闭,一端有管闩的玻璃圆筒,在圆筒里面放着小铁块、羽毛、纸片,实验前先把筒中空气抽出,然后把圆  相似文献   

9.
在高级中学实验课本《物理》第一册“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用牛顿管做了演示实验 ,但在实验中 ,出现了下列问题 :( 1)实验现象不明显 .由于牛顿管较细 ,放置于管中的铁片、羽毛均较小 ;另外的牛顿管仅 1m左右 ,物体下落高度小 ,当物体在有空气的情况下下落时 ,羽毛和铁片的差别不大 ,且铁片下落到底端后反弹 ,从而导致实验的观察效果差 .( 2 )实验成功率低 .第一 ,实验要求牛顿管处于竖直状态 ,由于无调节竖直的装置 ,因而极易出现牛顿管倾斜而使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与管壁相碰 ,物体将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 .第二 ,本实验采用…  相似文献   

10.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研究的典型的曲线运动之一,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学生初学时较难理解这一结论,然而这一结论可以用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实验来验证,即以初速度V_0平抛的物体与以速度V_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发生相等水平位移所需的时间相同;平抛物体与自由下落物体下落同样高度所用的时间相同。这个实验能使学生加深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目前有关文献大多数都采用下述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是大学和中学物理课本都采用的定义。但《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351页则将自由落体运动定义为“阻力可以忽略的落体运动”,350页则将落体运动定义为“物体在地球重力和介质(水、空气等)阻力作用下,无初速地沿铅垂线降落的运动”。我们将该书的这两个定义综合归纳在一起,就可以得到: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无初速地沿铅垂线降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现在我们面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两种定义,究其两者的…  相似文献   

12.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重要的演示实验,本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在真空中下落快慢都是一样的。但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落得快,轻  相似文献   

13.
在力学实验中,往往由于计时的困难,使实验复杂化。做演示实验时,还会因此影响演示的直观效果。我们采用落体计时法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地处偏辟、条件设备差的学校无论作演示实验还是作学生分组实验都是简单易行、直观有效的。落体计时法的原理,是根据自由落体下落时间与高度有确定的关系:从而就可借用自由落体的下落高度来表示对应的时间。其装置如图1所示,在一竖直标尺的不同高度处,标有对应的物体自由下落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一、新课教学(一)问题的提出1.通过实验直接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研究它们的方法,今天我们将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运动。〔演示1〕重锤从手中由静止释放后下落。指出在地面附近的任何物体,脱离支持物后,沿着竖直方向落向地面的运动叫做落体运动。问题一:落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怎样来研究落体运动?2.实验设疑,引出矛盾的结论,揭示问题的复杂性〔演示2〕取金属片一块、薄纸片一张,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到金属片先着地。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15.
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有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这条被人们遵守了千百年的定律,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开创人。可是,你知道吗,伽利略年轻时曾一度想当  相似文献   

16.
新奇的东西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上也不例外,如果老师能时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演示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一定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根管子,一个落体,当落体下落时,通常,没什么新奇。可是,当落体从这根神奇的管子里面下落时,奇迹便出现了。虽然落体质量没有改变,但是,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落体还是迟迟不肯从这根管子里落下,它抗拒着地心引力对它的作用。我们还可以从管子的透明窗口处,看到落体的下落情况(图1)。为什么会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大多数教师的教法是:讲述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重点演示伽利略的双斜面实验,最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课堂平淡无奇,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少.笔者听过几次这节内容的公开课,授课教师有的设计了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物体由高处滑到水平面上时,水平面粗糙程度对物体滑行距离的影响;有的改进了伽利略斜面实验,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更直观.但是伽利略是怎么想到将两个斜面对接呢?为什么要先研究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小球会运动到等高点,然后把另一侧斜面倾角变小直至平面  相似文献   

18.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介绍落体运动研究的历史,引学生入求知的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探究规律和学习知识的情趣。(1)亚里士多德的错识观点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实验1,放手后粉笔的下落实验;实验2,放手后纸片与粉笔头的下落实验。然后提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讨论。(2)伽俐略对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否定首先,引导学生研究讨论伽俐略《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的落体运动悖论。然后,指导学生自己构想以下  相似文献   

19.
张锦科 《物理教师》2011,32(3):25-26
1问题的提出 新教材中增加的一节内容“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有这样一段话: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但是,速度是怎样均匀变化呢?一种是对时间的均匀变化,即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对位移的均匀变化,即与x成正比.  相似文献   

20.
一堂好的物理课,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科学方法以及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最近,有机会听了江苏省苏州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吴保让同志的一堂课,确实得益非浅,启示很多。这堂课可说真正达到了知识、能力双丰收的效果。为此吴老师在教学中至少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一开始,吴老师不是“填鸭式”地引入课题(自由落体运动)或是按常规地从复习提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是什么?(这是上一节课的内容)而是象谈家常地讲:“昨天下雨,雨滴子下落的运动就是一种落体运动,还有在建筑工地上打桩用的夯被举高后,让它自然落下来,这也是一种落体运动。”紧接着提问:“这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落体运动究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