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道德建设:提升境界与操守底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基本构成是提升境界和操守底线。教师道德建设要提升精神境界,尊重职业是出发点,精通职业是过程,献身职业是落脚点;教师道德建设要操守职业底线,耻感是教师做人的基础,气节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操守,良心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自制力;教师道德建设,提升境界和操守底线重在日常坚守。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荣辱观在总体上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是一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大学生在荣辱观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耻感"缺失和道德自觉意识缺乏是导致大学生荣辱观负面现象的主要因素.因此,借助传统"耻感文化"的重"耻"特征,培育大学生的"耻感意识",接续传统"耻感文化"的道德自觉倾向,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应该成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耻感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是道德意识形成的心理基础.耻感具有普遍性、内隐性、无限性、潜移默化性,对个体道德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与道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随着社会转型,大学生对耻感的淡化越发明显,表现为道德的认知和行为偏离等问题.从个体和集体两个维度,探讨耻感教育的平衡稳定性,有助于提高耻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姚俊 《华章》2012,(17)
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耻感意识”的培养,认为“耻”是做人的根本,而德治的较大功效就是使民众知耻,这成为促进个人人格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社会不断变迁,“耻感意识”也随之弱化,各种“去羞耻化现彩横生,产生了诸如淡化群体意识、放弃自我道德约束等不良问题.新时期的“耻感意识”建设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更要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加强耻感教育是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耻感意识,不断健全耻感教育机制,始终坚持耻感理论教育和社会制度管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边媛 《文教资料》2007,39(11):17-18
耻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自觉,是荣辱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耻感与荣誉感相对应,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建设都有着根本性影响。本文力图对耻感和荣誉感进行简要分析,着重对耻感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及其功能进行论述,最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阐述耻感的养成对当前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高当代大学生知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遵循道德人格的形成规律,培养、强化、深化、升华大学生的知耻之心,培养大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实现耻育的根本目的,而且要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度耻感。  相似文献   

8.
浅论提高大学生知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当代大学生知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遵循道德人格的形成规律,培养、强化、深化、升华大学生的知耻之心,培养大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实现耻育的根本目的,而且要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度耻感.  相似文献   

9.
耻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或心理体验。耻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人们在交往中产生的。当前中学生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耻感意识淡化,耻感缺失,耻感错位。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耻感意识;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融耻感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构建知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耻感错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既是道德认识,也是重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当前社会耻感严重错位,出现了如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人的道德意识淡薄,传统伦理主体地位丧失,道德教育存在失误,社会机制不完善和经济尚不够发达。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完善社会机制,加快经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加强“耻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耻感就是羞耻感,是人对羞耻的主观感受,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作为一种道德情感,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求荣免辱,在人类的道德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耻感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受教育者的羞耻心,  相似文献   

12.
耻感包括知耻感和羞耻感。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范畴。由于主体的道德意识薄弱、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失误,使得一些大学生荣辱不分、是非颠倒、耻感淡化。提高知耻能力、确立合理的德育目标和构建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是提升大学生耻感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技工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加强知耻教育,培养知耻意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精华及合理成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焦旭伟  王磊 《文教资料》2008,(33):70-71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彦民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2):80-81,84
由于传统耻感文化继承的不足,现行社会道德标准多元化,互联网络的负面影响,高校管理中的不规范等等原因使部分高校学生耻感淡化,道德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声誉,耻感的回归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技工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耻感思想,它萌芽于商周,形成于先秦,完善发展于宋明以降,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道德精神财富。深入挖掘和梳理这一耻感文化的精华,对于增强国民耻感意识,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统一,健全耻感教育运行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耻感涵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认为,道德意志是一个辨证的完整的概念,只有在对善和恶的扬弃即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良心,从而确立真正的道德信仰。因此,作为对善的愉悦的体验的"荣感"以及对恶的痛苦体验的"耻感"就成为道德意志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往往强调注重正面教育环节("荣感"的教育)而忽视负面教育环节("耻感"教育),道德教育耻感环节的缺失,不利于个体道德信仰的确立。中国古代先贤特别重视"耻感"在道德信仰确立中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道德信仰确立的"耻感"文化。研究和借鉴"耻感"以及中国"耻感"文化,从个体自我肯定评价活动(荣感)与个体自我否定评价活动(耻感)的辨证统一中能完整地理解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信仰确立的评价论机制。  相似文献   

20.
耻感就是羞耻感,是人对羞耻的主观感受,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作为一种道德情感,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求荣免辱,在人类的道德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