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刘尚晶 《新闻世界》2013,(5):139-140
对于传统的女性主义者而言,反"拜物教"的女性消费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是,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是否必须作为利益集团的胁从者,并未有定论。那么,媒介是否可以通过议程设置等方式影响受众,在女性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产生转变的前提下,让其主体性在消费中真正实现,使消费和其生活方式如女性所愿地提升她们的地位,是本文思考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童韵 《视听界》2001,(1):52-52,51
有资料显示,2000年因特网上的女性比例预计将达到46.5%,由此,女性网页的频频出现也是大势所趋势,如今中国的伊氏女人,伊人在线,女友网,半边天,高跟鞋等女性网站都 出半边天大旗,一些门户网站也纷纷增添了女性频道,如搜狐的“女人”,新浪的“女性”,首都在线的“漂亮女人”等,表成网络上的一般势力,于是有人说,网络时代的社会是一个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在这里,无论男女都可以在网络信息的普照下纵横世界,事实果真如此吗?网络的出现真的宣告了传统性别观念的终结?这里,笔者选取了两类涉及女性话题的站点,女惺 网站和综合门户网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敏 《新闻世界》2011,(8):210-211
广告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时时刻刻生活在广告的包围中。女性作为广告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消费导向有着重要作用,但女性却在这一过程中常常被放在一个不平等的地位。本文试用结构主义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名人和美女是演绎广告创意的两大主角,而美女广告更是达成商业目标的一个快捷、经济的通道,美女广告的柔性诉求为广告主赢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说“看广告就是看女人”,我以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它批评了现阶段广告创意水平的低下,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女性在广告创意表现中的重要地位。在商品营销活动中,广告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广告将如何在个体与社会、商业利益与文化发展之间作出共赢的抉择,尤其重要的是.女性能否在广告中掌握平等的话语权,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丁玲是一个十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她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她作为女性作家所具有的现代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首先表现为女性对自我欲望与情感的肯定和对男性形象的审视,其次表现为女性在失去男性庇护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相似文献   

8.
张可 《青年记者》2009,(20):77-77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当今广告在性别角色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梳理,并思考如何在广告中提倡先进的性别意识,加强女性主体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郑妍 《视听界》2004,(3):38-39
《中国妇女》杂志在2001年上半年针对女性,策划、组织了有关女性和大众传媒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您是否认为大众传媒存在对妇女的偏见时”,81.96%的人认为“存在”,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02%,还有7.69%的人表示“没有感觉”。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天的大众传媒仍然是男性话语占据着主流地位,对女性的形象塑造和符号认知也仍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打上了男性话语的烙印。本文主要对电视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考察男性话语系统中女性荧幕形象的塑造和诠释。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形象是电视荧幕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闻报道、广告,还是电视剧,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地位、职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图书馆员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影响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发展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加大政策与法律的支持,构建平等而先进的性别文化,提高其自身的政治、业务参与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黎藜 《传媒观察》2012,(9):24-25
消费时代,广告中女性形象在被物化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带着歧视意义的性别意识。部分广告如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尝试展现进步的女性观念,但这种不彻底的女性意识实质是男权观照下的伪女性意识。因此,只有通过防止过度娱乐化、防止庸俗价值观影响、还原女性视角等方式,才能真正构建起公平、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丘爽 《记者摇篮》2007,(5):46-47
在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孩子和女人的钱上最好赚的。甚至有人预言,21世纪是“Herstory——“她世纪”,可见女性消费在真个消费市场的地位。如今的媒体纷  相似文献   

13.
女性媒介建构女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菁 《传媒观察》2005,(4):40-41
女性媒介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女性要求表达自身需求的产物。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女性在主流媒介中“缺席”的现象十分普遍。女性在主流媒介中的边缘地位,决定她们不可能在其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空间,她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真实反映女性生存状态,洞察女性心理并传播女性文化的媒介,女性媒介就是应女性需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李霖 《大观周刊》2012,(46):31-31,147
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呈现了一个关于女性表达的主题。影片讲述了清末结为“老同”的一对姐妹雪花和百合及其现代后裔索菲娅和妮娜之间的姐妹情谊。通过清末和现代四位女性的情感生活经历揭示了女性所遭遇的表达的困惑,影片以易于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表现风格,突出了女性在影片中的主体地位,充满了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网络暴力就是当下的一大"奇观"。女性作为现实社会的弱势群体,尽管对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她们往往在自由、机会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网络空间更易受到网络暴力的侵害,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女性遭受网络暴力的形式多样,这不仅给更多的女性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并且也恶化了网络空间环境,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固发展。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意识低下、网络技术难以把控及社会性别意识主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经过三十年发展,部分描绘了当代女性的生活图景,在男性话语世界中为女性争得部分话语权,但同时也存在着对女性传统美德的过分宣扬,强化了刻板印象;报道领域的狭窄性,多局限于私人领域;女性总体上仍是处于"被看"的"第二性"位置等问题。总体说来,我国女性期刊的女性意识只是形象"出场"阶段,而精神却并未真正"在场"。未来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应注意在意识建构上提升编辑的女性主体意识;在题材建构上报道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奋斗与成果;在情感建构上注重多样化的情感展现。  相似文献   

17.
肖雯 《大观周刊》2012,(25):26-26
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妇女是妩媚动人的,她们可能从来不想说什么,但是她们一旦说起来却足以使人销魂荡魄。”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女性用语的独特魅力。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日语中女性用语折射出日本社会要求女性谦恭、婉约、有能力营造优美氛围的传统价值观念。日语作为性别差异最明显的语言之一,其中的女性用语更是极具特色。本文将从时日语中的女性用语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面对带有明显女性气质的男星走红现象,有人发出惊呼和赞叹,认为现代女性受到与男性相等的关注与尊重,现代女性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和提升。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当我们把研究视角更移深一层,从经济与权力两种路径进行审视和剖析时,就会发现男星女性化中蕴涵的更为隐蔽性的意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最早就规定了两性的分工,中国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分工也界定为"男主外,女主内"。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男性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女性始终处于其边缘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军人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女性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最初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不仅越来越接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也使得女性形象重新被建构起来。本文梳理了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同时也探讨了发生这些变化的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大多数杂志创刊于改革开放初期,就像各级作协有自己的文学刊物一样,各级妇联也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刊物,这就是今天大部分女性刊物的前身。妇联这种特殊机构的存在本身就昭示着女性的弱势地位,它像三八妇女节一样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提醒,是一个性别意味很强的标志性符号,这种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带进了女性刊物的叙事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