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改中的新课题。本文从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知识构建中的"新"、生态课堂建设中的"创新"、重视"新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选取"创新教材"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师形象,即改革的"保守者"、课堂教学中的"日常操作工"、教师培训活动中的"被培训者"、学校行政管理中的"被管理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实践革新。教师只有成就其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学校才可能真正从内部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中,无例外的痴迷于"本体",企图寻求宇宙的最后因,从而确立正确认识世界的信心,获得事物变化的"规律"。哲学中的"道"、"理"、"心性",以及"以身为本",理性主义哲学中的"理念"与"物质";佛教中的"佛"、"佛性"等,无不体现对"本体"的痴迷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黄德清 《教师》2013,(19):11-12
学习目标: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感情。教学流程:一、练习回顾课代表报题,学生分单双号上黑板反馈。内容:单号题目:翻译"水尤清冽"中的"清";"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参差披拂"中的"差";句子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双号题目:翻译"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和"清";"为坻、为岩"中的"为";句子翻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五分钟后,小组组长批阅,课代表点评)  相似文献   

5.
"だ"、"です"被称为日语中的判断助动词,和汉语中的判断动词"是"意思相当。论文考察的是这两个词在奥津敬一郎先生提出的"ウナギ句"中的用法,对"だ"、"です"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替代相关的谓语形式进行分析和整理。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发挥新市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粘合与催化促进作用,需要澄清六对理论问题。它们是:城乡一体化中的"同等"与"等同"、"同化"与"化同",新市民粘合催化作用中的"同情"与"情同"、"同共"与"共同"、"现在"与"潜在"、"自动"与"触动"问题。  相似文献   

7.
热闹的语文批评中存在很多逻辑陷阱。如立论中的对抗与排他,引论中的诉诸权威,视域和视角问题,摆事实中的"稻草人"现象,论据中的"背锅"现象,论证中的强加因果,建议中的乱开"药方"。因此,应提倡争鸣,鼓励商榷,问题也许可以越辩越明,道理越说越开,但前提是理性论述、包容异见、欢迎讨论,而不是争夺话语权,因为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  相似文献   

8.
"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贯穿于美国文学之中。然而,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族裔中,"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或成为"美国梦"中的开拓者形象,或成为"美国梦"中的"新人"形象;亦或成为"美国梦"中的失败者形象。本文从"美国梦"的涵义入手,以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族裔的美国文学作品为对象,较为深入地论述了"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的三种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9.
刘莎 《华章》2008,(19):161-161
汉语中的"有"、英语中的"have"和法语中的"avoir"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是占有重要地位,而"有"、"have"、"avoir"分别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也可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为实义动词,另一种则是起到语法辅助作用.本文以大量实例对英汉法语中的"有"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莎 《华章》2008,(20):161-161
汉语中的"有"、英语中的"have"和法语中的"avoir"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是占有重要地位,而"有"、"have"、"avoir"分别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也可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为实义动词,另一种则是起到语法辅助作用.本文以大量实例对英汉法语中的"有"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倍"概念的认识,是一个操作中的理解和理解中的操作、表述中的理解和理解中的表述的过程,是一个变化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共变的过程,是一个帮助学生逐渐抽象、领悟实质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对比与抽象中把握了"倍"的概念,理解了"倍"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艺术语言中的"活法"与语法中的"定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有相通之处。语言中的"活法"表现为语法形式上的"活法"和语用层面上的"活法"两种形式。语言的定法是一个静止的、抽象的状态,语言的"活法"是一个动态的、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语言表达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要基于情境中的"信息点"、操作中的"思考点"、解题中的"过程点"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有序""有思""有理"地说,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而且容易使中国大学生养成望文生义的不良思维习惯。如何避免中国大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式英语"的基本概念、写作中的表现形式、出现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以期帮助中国大学生克服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15.
刘升平 《小学生》2013,(4):79-79
课堂文化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创造的课堂风气、规则、心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知识经验和语言符号。而所谓"童本"不同于"生本","生本"中的"生"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而"童本"中的"童"仅指成长中的"儿童"。"让成长中的儿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这应该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儿童教育一个极其朴素的信念。解东一小学生来源百分之九十以上为随迁子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够自信。而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6.
周念丽 《幼儿教育》2012,(10):46-47
在研究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提出"一脑三育"的理念,用以指导幼儿的社会教育实践。所谓"一脑"是指"社会脑假设"理论,"三育"是指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教育、社会生存中的安全教育、社会情绪中的情绪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翻译,凡是原文中有"所以"、"之所以"的,相应的译文中都不能出现"所以"、"之所以"。文言文中的"所以"是古汉语"所"字结构的一个表现形式,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关联词。文言文中,结构助词"所"可以和它后面的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以及介词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  相似文献   

18.
数学实验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利用教材中的"做一做"栏目、利用教材复习题中的"探索研究"栏目、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实验室"栏目、利用教材中的"数学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教材资源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抬"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共同语中还是在内蒙古方言中,动词"抬"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笔者从语用语义的角度,着重探究了动词"抬"在汉语共同语中的使用情况,词汇意义及"括"在内蒙古方言中的特殊情况,从而概括出"抬"的泛义性、多样性、意义弱化、口语色彩浓重力图寻求内蒙古方言中的"抬"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及互相之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1."言意共生"中的"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中的骨肉,是具体形象的,是有声有色的,具化为词、句、段、篇的构架方式;二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关涉词、句、段,篇的材料内容。"生言",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迁移运用,积累言语素材,形成运用组块,通过阅读"文意"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产生新的"意"。2."言意共生"中的"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