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当前高校汉语言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内涵解读的分歧;教学方法与手段中的新旧问题;对语言学课程感兴趣的学生仍然占少数,语言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因素有课程的性质、教材问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理念、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学校的教学条件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论述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从三方面展开论述:思政课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文章的重点论述内容,提出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多元,偏娱化;教学内容缺少对多元文化的吸纳;教师教学过分强调理论灌输。并提出解决方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教学内容要吸收多元文化精髓;增强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尤其是"概论"课采用新教材以来,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该课程教改研究的长远发展而言,"概论"课教改研究还处在起始阶段,仍然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金课”成为高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目标,探索“金课”的建设模式与方法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如何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构建有效可行的混合式“金课”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资源、课程推广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高校领导与教师应正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存在的困境和问题,积极探索“金课”建设的有效路径,建成高水平、高质量,满足学生需求的“金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所高校双语课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采访发现,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高校及双语课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双语课教师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提高,学校对双语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缺乏系统性。因此,高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首先应了解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双语教学目标体系,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确定适当的双语课程开课范围和开课时机,同时规范双语教师的语码转换,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概论"课仍然存在缺乏课堂吸引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概论"课实施分层教学。这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增强教师教学吸引力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法对长春市15所高校的轮滑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长春市高校轮滑课程开展与实施的情况。结果表明:轮滑课程以选项课和俱乐部教学课的组织形式为主;轮滑教学的教师年龄呈现出新老交替的良好局面,但是在教师专业化方面还存在着问题;考核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学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的正常需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法对长春市15所高校的轮滑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长春市高校轮滑课程开展与实施的情况.结果表明:轮滑课程以选项课和俱乐部教学课的组织形式为主;轮滑教学的教师年龄呈现出新老交替的良好局面,但是在教师专业化方面还存在着问题;考核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学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的正常需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课程体系当中,《应用写作》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应用写作》课教学仍然存在着效果不佳的问题,亟待纠正和解决。出现这种问题,既有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匮乏的原因,也有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的原因;既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的原因,也有专业教师能力和水平有限的原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课程体系当中,《应用写作》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应用写作》课教学仍然存在着效果不佳的问题,亟待纠正和解决.出现这种问题,既有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匮乏的原因,也有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的原因;既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的原因,也有专业教师能力和水平有限的原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1.
慕课的兴起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冲击巨大。慕课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在知识积累的层面上、在教师的传播能力上形成挑战;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的精英教学理念也构成冲击;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知识积累构成挑战。但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方法仍然有其优势,具体表现为:慕课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中师生的人际交流及其所引发的教学效果;慕课不能取代新闻传播专业传统教学课程中的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着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围绕“金课”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地方高校通过基于“金课”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构建智慧教学场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部门协同联动,构建“金课”建设新机制等强有力的措施,为全面打造各专业“金课”作出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公共必修课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兴趣度、教师成就感和教学实效性普遍"三低"的一门课程,据调查原因之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所造成。由于高校思政课本身的局限性、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及教师自身素质的缺失性等易使思政课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自我锤炼与调适以及思政课教师教育环境的优化等途径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晶 《英语广场》2023,(9):47-50
本文立足于课程思政的育人本质,从高校外语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角色定位、教材二次开发、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以及不同教学环境(课堂及课外)几个方面探索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差异大、学习兴趣难以激发、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的困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因材施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日渐成为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口。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能否真正发挥出来,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克服大班授课的弊端,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优质课程。  相似文献   

16.
"微课"自其提出之日起就在世界教育界得到一致好评和广泛推广,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微课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中。本文通过对"微课"概念的研究,分析了高校目前本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通过对专业教师微课制作培训、建立微课教学资源库、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三种路径为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微课教学提供了相关意见,期望可以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内涵,探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思政课程的改革、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现实诉求,辨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阻滞因素是全员育人环境不理想、教师和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并探索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多维路径:重构“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实现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效应;建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研究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已形成共识,但国内新生研讨课教学还面临着课程资源稀缺、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改变等实际问题。江南大学在开设新生研讨课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引入新生研讨课"课程融入转型教育理念、教授团队授课、适应性和学术性课程并行"的模式,总结课程开设效果及经验,为高校新生研讨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访谈式教学法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访谈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发展。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访谈式教学法出现访谈内容不够合理、访谈对象选择有待优化等问题。这要求思政课教师把握课程教学要求、深入调查了解访谈对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访谈内容重难点、扩大思政课访谈对象范围、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等路径,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访谈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吕善长  王智勇 《考试周刊》2014,(54):159-1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纲要课有自身的课程特点,并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作者认为,针对其课程特点和存在的教学问题,应该从加强《纲要》课程教学研究、教师自觉提升理论素质、加强个人修养、合理安排纲要课教学和改进教学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