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面对一首好诗词时。都能感觉诗词是好的。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时。他们就犯难了,觉得不知该从何说起。其实这是学生没有把握诗词鉴赏的角度问题所造成的。当然,对一首诗词的鉴赏,不同的人对作品的看法和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鉴赏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但普遍来说,古诗词的鉴赏。都离不开诗词的思想意义、内容、艺术特点等几大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选择从这些角度对古诗词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以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优化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实际情况,首先分析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现状,包括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必要性、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存在的不足,其次从赏析诗词的意境,加强学生鉴赏水平;感知诗词主旨,提高学生鉴赏诗词品质;探索诗词灵魂,延续诗词生命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优化措施,进一步强化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语文若想取得高分,诗词鉴赏是一个必须突破的瓶颈。不仅在于诗词本身学生难以理解,还在于诗词鉴赏课上教师讲解枯燥、乏味。因此,在诗词鉴赏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率、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按部就班复习外,还要通过创新复习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一、虚实结合,将古诗词与现实相对照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在《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作海 《成才之路》2010,(20):39-39
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信息技术为教师开拓了诗词鉴赏的视野。教师在准备诗词教学时,通过查阅网络资源,储备知识,增加教学容量。二是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能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体现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三是信息技术可以为诗词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诗词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如知人论诗、以察诗情;把握特色、重点突破;推敲诗题、以明意旨;品味语言、披文入境等等。不同的诗词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鉴赏,诗词是高度浓缩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字斟句酌,字字玑珠”,在鉴赏时如果从关键词句入手,就可能找到打开诗词鉴赏之门的钥匙。所谓关键词句,就是指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者脉络层次的词句。就诗词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找关键词。一、从最能显现感情的字眼入手例如,杜甫的《蜀相》是公元760年诗人初到成都时写的。诗的前两句看似写景,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诸葛…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失分率较高的考点。大考当前,本文试图从创作的角度,结合实例,化繁为简,对古典诗词进行“傻瓜”式鉴赏,以飨众考生。  相似文献   

7.
诗词鉴赏题型一直以来是高考的一个难点。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必须从平时的诗词鉴赏课中寻求策略,找准切入点,将鉴赏题型和答题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或许能在高考复习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开始,"古诗阅读鉴赏"在语文高考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二卷,虽然《考试说明》把诗词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该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这一现状一方面是由于考生对提问不知从何角度进行鉴赏,缺乏鉴赏诗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至于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另一方面则是考生根本就看不懂诗歌,不知所云,答非所问,甚至完全曲解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学习了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但在考场上。想从不胜枚举的鉴赏规则中挑出适合试卷考题的鉴赏方法,还要善于捕捉诗词鉴赏试题中的暗示。诗词鉴赏题中的暗示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诗词是我国古人流传下来的瑰宝,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诗词、作者以及不同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重点,但学生在平时接触诗词较少,导致在鉴赏诗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考试要想拿到高分,诗词鉴赏是一个必须要突破的瓶颈。尤其是在关键的复习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技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复习形式,进行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1.
罗志才 《广西教育》2015,(2):86+122
以孟子"知人论世"原则作为指导,从"知其人"和"论其世"两个角度,结合诗词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诗词鉴赏中的比较阅读可以从意象入手,以意象为径,向诗词奥妙处曲径探幽,进而对诗词进行深层次比较阅读。通过揣摩意象,比较意象背后诗词情感、手法、风格的不同,探究比较鉴赏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选修课。由于这是一门新设置的课程,各高职院校对此课的理解角度不同,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在“古典诗词鉴赏”中,如何传授诗词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增强人文素质,进而弘扬传统文化就显得尤其重要。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古典诗词鉴赏”课的整体教学设想,包括教学目的的提出、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要求以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全国语文高考中,诗词鉴赏简答题得分普遍都不高,但仅仅从教学理论或教学方法的改变都不足以改变现状。本文通过深究诗词鉴赏简答题得分低的原因,并且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诗词鉴赏题的简答题为例,试图寻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即在诗词教学中变换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式加以探索,寻找把握解答诗词鉴赏简答题关键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诗词文本的比较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思维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文本的分析、归纳,求同存异,最终达到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目的,并同时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手段,真正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笔者试从《虞美人》、《声声慢》两首词对"愁思"的抒写出发,从"愁思"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教会学生找到一种全新的诗词阅读鉴赏方法,"将厚书读薄,将薄书读厚"。  相似文献   

16.
高考对古典诗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内容的鉴赏上。从200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典诗词鉴赏题目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从题型上看,主观题占绝对优势;从考查内容上看,对表达技巧和诗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学习,不能停留在"读与背"上面,要学会多角度鉴赏诗词。从形象入手,能够让学生深入领会诗词的情感与主旨,从而全面把握诗词的内涵。诗词中的形象,一般指人物形象与自然形象两个方面。一、人物形象鉴赏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体人物形象与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通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依据应包括人物、环境、情节。鉴赏应以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为角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客体人物形象(少年英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的鉴赏诗歌文章的“六观法”,能够运用到语文试题中的诗词解析这一题当中.通过学习“六观”中的位体可知道诗词的体裁,置辞可以推测诗人的情感以及“诗眼”,通变和奇正则把握作者的诗艺水准和全诗的“诗魂”所在,事义与宫商则能从音韵角度判别诗人的韵感.“六观法”能全面的推测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歌思想内涵,这对于解答诗词赏析这样的题目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9.
诗词鉴赏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品评诗词的表达技巧是其中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历年各省高考题考查内容中,笔者发现从以下四个角度切入,有利于学生赏鉴诗词。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藏,在当代高校教育中能发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引领正确价值导向等作用,对高校学生能力培养与长远发展可产生积极意义。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诗词鉴赏教学需遵循整体性、启发性与主体性原则。基于此,文章以优化高校语文文学诗词鉴赏教学为目标,结合相关教学案例,从鉴赏方法、鉴赏情感和能力内化三个维度出发,探究了高校语文课程中文学诗词鉴赏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为一线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