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国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区域地理”有三个特点,通过三个特点的分析,给我国的“区域地理”教学和有关教材的编写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在本章“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应努力达成三方面学习目标 1.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章教材并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方式的影响、区域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以作为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有关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编写者配合正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设置了相应活动,学生应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到:“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在这里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的地位得到强调和规范,其范围被界定为“学校所在地的区县一级行政区域”,其主要内容被规定为“环境与发展问题”,其方式则提倡为“探究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说明》就初中地理考试内容及其所占份量作了明确的说明:“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世界区域和国家地理特征”,“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约占试卷份量的30%-40%”。可见,初中地理  相似文献   

5.
张勇 《地理教育》2011,(3):21-21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湘教版)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对我国的疆域和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域差异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八年级下册讲授各省级行政单位地理概况。其中,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的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成为了分省讲解地理概况的重点,也是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合理利用课内外时间,有效完成“台湾省”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理事物的形成与诸多因素相关联,内容丰富,形象具体,只有探究其因尚能源知其果,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散”和“聚”是事物形成因果分析中的两个辩证统一的方面,只有“散”才能发现事物的多方面联系,要有“聚”方能体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形成结果。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不妨采用“散”与“聚”的分析方法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近日获悉蜚声海内外的舞剧《丝路花雨》中,反弹琵琶的舞蹈设计深受观众欢迎。因为平常都是怀抱琵琶“正弹”,而举于身后的“反弹”,可谓平中出奇,令人振奋。由此得到启发,目前陷入困境的地理教学不也可以、而且有必要“反弹琵琶”吗?地理教学中的“反弹琵琶”是指当传统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颇费周折,且效果不明显时,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作些“反面”文章,则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陆敏 《地理教育》2005,(5):65-66
2002年10月版的美国地理教材“地理:世界和居民”(《GEOGRAPHY—The World and Its People》)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教材主要作者Richard G Boehm是“国家地理标准”“生活化地理”七个作者之一,也是“地理教育指南”的作者。其出版商McGraw-Hill(麦克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教育出版商,也是全球领先的教育资料和专业信息提供商。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向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教师拥有多少水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教会学生取水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变传统的“教会学生”为现在的“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观察、思索、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地理资料或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  相似文献   

10.
何冰 《教育导刊》2006,(8):18-19,33
地理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发展。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感到比起“知识与技能”这些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隐性的、潜在的、长远的目标则因难以量化而使评价有更大的难度。如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呢?笔者认为,“过程与方法”是在知识传授及能力形成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桥梁,因此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价的实现是达成地理新课程目标的关键。为此,我们进行了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考评试验研究。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就相关问题提出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