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冬冬 《大学生》2015,(7):72-74
小雪:此时此刻,我坐在书桌前,想对你说点什么。厦门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已经结束,回到北师大,每当我走在校园的路上,经常东张西望。我想,也许这样就可以多一分可能遇见你。因为,我知道你正在这片天空下。可是,这又是多么无望的东张西望,我分明知道,你大部分时间就在图书馆。然而,我不是可以直接去图书馆找你吗?从我的宿舍走到图书馆不是只有几分钟吗?或者有时我在图书馆的四楼,想去三楼看看你,不是只有一层的距离吗?你就在附近,我却觉得有千山万水在  相似文献   

2.
书,被许多文学家喻为人类的“精神食粮”。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恰当。每当要去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我总是特别开心,想到又可以看到那些有趣的书就兴奋。只要一到图书馆,拿到一本有趣的书,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恨不得立刻就把自己融入那书的世界里。记得有一次,我正准备去图书馆时,忽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妈妈要我等雨停了再去。可是为了能快点看到一本新出的书,我还是冒着大雨、坐着车赶到了图书馆。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的我,急切地寻找我想要的那本新书。啊!它在这里!我急忙拿起书,当确定它就是我要找的那本书后,就迫不及待地翻开它,津津…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2006,(11)
一个"跳槽冠军"我和杨光第一次见面,是在我在供职的孝感市图书馆。他比我小七八岁,个子不高,但长得很结实。"我每天都在练长跑呢。"他说他高考落榜那年,几乎只有图书馆的柜台高。"那天我在家里看到我爸的借书证,灵机一动,就把他的相片撕下来,把我的相片贴上去,呵,就这样,我就成了你们馆的读者了。"他一方面猛啃图书馆的书,一方面猛买书店的书。他居然通过自学,取得了自学考试外语专科的毕业文凭。他后来把他当初攒的那些书全部捐给图书馆了,足有几麻袋。一连好多年,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他与我们馆的每个人都混得很熟。"这个小青年真是不错,他居然想通过查找资料,编一本英语方面的辞典呢。"资料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跟我说。  相似文献   

4.
A尊重每到夏季,图书馆就成了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倒不是说我突然之间书虫附身,而是因为身在"三大火炉"之一的南京,能在盛夏大白天出门见面的也就只剩下生死之交了。学生宿舍没有空调,冷气充足的图书馆自然成了我的避暑胜地,一听冰镇可乐和一本小说就可以消遣一个下午。  相似文献   

5.
1979年知青回城,我被安排在一所重点中学的图书馆。对知识的渴求的我,心里自然非常高兴。校领导把我领到图书馆,语重心长地说:“我校是一所颇有影响的学校,文革前图书馆的藏书量在全市中学排行第三。从今天起图书馆就交给你了……”。还说:“前任图书馆老师工作很负责,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80年代初期,我参加了市图书馆举办的学习“中图法”培训班,入  相似文献   

6.
何捷 《教育文汇》2012,(6):30-30
不久前,有一所中学的“三无图书馆”爆红网络,而我却觉得并非“另类”,校园图书馆本来就该如此嘛。  相似文献   

7.
很多年以前,我生活在一个叫做“慢吞吞”的城市,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于是,我决定搬到一个叫做“忙碌”的城市。在“忙碌”城市,我每天都非常忙,只有下雨天稍微空闲一些,我就会去图书馆。我向图书馆的管理员要了一杯咖啡,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工作。学校有规定,学生必须带借书证,才可以借书,而且一次只能借两本书。所以,我们班的同学看到我在图书馆里工作,他们就想不带借书证或想借三本书,想让我通融,但我没有同意,有几个朋友还跟我生  相似文献   

9.
回国探亲时去看朋友,我前脚告辞,后脚朋友的爸爸就问:“她在美国干什么呢?”朋友答:“在图书馆工作。”老人愤然:“中国就没有图书馆了吗?!”朋友当笑话讲给我听,当时让我语塞。这会儿我反应过来了,我其实有话回答那位老爸:虽然我不能说中国“没有图书馆”,但我现在工作的图书馆,与他脑子里的图书馆,可以说基本上不是一个概念——功能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一进入大学,老师就反复提醒我们: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如果你想过得充实就应多泡图书馆,抓紧时间多读点书,这比上课还重要。 秉承此训,加上以前那个“大学四年把图书馆的书全翻一遍”的狂想,我开始了与图书馆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1.
嗨,我叫多功能图书馆,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建筑师的杰作。不管在外型、构造、功能等多方面我都与过去的“老前辈”们截然不同。那我就自我介绍一下吧我,身高10尺,富有创意的外观与北京图书馆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并不是用钢筋水泥制成的,而是用一种硬度比钢材还要坚硬,重量却只有泡沫那么轻的可利用塑料制成的。我的别名叫折叠式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书虫如我     
我爸妈都喜欢看书,从小,他们就会给我讲许多的故事,长大一点,他们就带我去图书馆,给我看那里的图画书。认字后,妈妈总是往家里搬一堆堆的书让我看。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个时候,我们家离少儿图书馆非常近,于是每个星期六的下午,都是我固定去图书馆看书的时间,而且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有的时候,妈妈看我去的时间太长,有点等不住了,就跑到图书馆来找我。我这时才会从书堆里钻出来,有些迷惘地说:“啊,都三个小时啦?我不知道啊……”每当妈妈说起这件事来,总是有点哭笑不得。那时,去图书馆看书对我来说,是一个礼拜中最快乐的…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独自一人来到了社区附近的图书馆,刚推开图书馆门,就听到“扑通”一声,随即就传来了哇哇的哭声,原来是一个孩子跌倒了。两旁“自视清高”的读书人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就轻视地瞟一眼那跌倒的孩子。我刚要上前,突然打扫图书馆的清洁员跑了过来,急忙抱起那孩子, 一边拍他的背,一边让他的头靠在自己的肩上。终于,孩子不哭了,清洁员将他送出了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一页书香     
于思萌 《小学生》2008,(10):27-27
原来我看的书呀,不是在书摊上买的,就是在图书馆或同学那里借的,很少在电脑上看。有一天,我的同学给我推荐了几本书。我到图书馆去借,图书馆里没有。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那好办,我在电脑上给你搜搜吧。"妈妈一搜就搜到了。于是,我就在电脑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每次去图书馆,看到琳(lín)琅(láng)满目的图书,我就兴奋不已。我觉得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心灵的对话,它使我受益无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这样一本书。  相似文献   

16.
安佩 《中文自修》2006,(1):32-33
今天.我独自一个来到了社区附近的图书馆,刚推开图书馆门,就听到“扑通”一声,随即就传来了哇哇的哭声,原来是一个孩子听便倒了。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有一天,三个男孩相会于图书馆,其中一个说:“从今起我每隔一天来图书馆。”第二个说他将每隔两天来图书馆,而第三个则要每隔三天来图书馆。听了他们的谈话之后,图书管理员说,每逢星期三是图书馆休息日,要顺延一天,于是他们就这么办了。  相似文献   

18.
中专图书馆建设之我见□陈芳目前,许多图书馆由于各种原因尚处于困境,很难满足众多读者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逐步对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实行改革,真正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在此,仅就中专的图书馆管理述以浅见。根据我所阅读的一些资料及我了解到的中专图书...  相似文献   

19.
武宝生 《当代学生》2013,(18):25-26
我一直记着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训:"现在睡觉的话,会做美梦;而现在读书的话,会将美梦变为现实。"我和老伴在美国旅游时,首站就选哈佛大学。而参观哈佛大学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维德勒图书馆欣赏那本不同寻常的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维德勒图书馆藏书345万册,是哈佛大学100多座图书馆中极为普通的一座。然而,这座普通的图书馆却极不寻常。我和老伴怀着敬仰之情,走向维德勒图书馆。只见由新英格兰红砖砌筑的坚实墙体外,耸立着两块石  相似文献   

20.
赵淑霞 《师道》2013,(1):49-49
我有一位投身教育的朋友,近期竞聘上了所在学校的校长一职,她在任副校长期间工作一丝不苟.无论管理还是教学方面都堪称有为,所以此次成功也算得上实至名归。一天.她通知我务必去学校一趟,说学校新建了一个教师图书馆,想让我题写馆名。我闻言不禁惶恐.辩解我又不是名家.只是会写几个毛笔字罢了。她在电话里笑,我们的图书馆很小很小的,只要是毛笔划出来的字就行.来了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