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化之一:从历史成就到社会变革 记录历史进步轨迹,多角度、多侧面展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历来是年终特稿重头戏.然而由于思维惯性的影响,不少媒体在年终报道中仍习惯于将之简化为"成就报道",这种报道模式在客观上严重束缚了自身能动性的发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媒体,尤其是那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媒体,已经在报道实践和同业竞争中极大地解放思想,开始通过回顾、盘点、梳理、预测等多种形式,对重大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等进行理性分析和解释,选题内容空前丰富起来.当年终特稿选题从侧重历史成就转向时代变革、社会转型、体制交错、观念撞击以及人物命运浮沉等内容时,受众所获得的是更加立体、鲜明的历史图景,原有的"成就报道"概念正在得到刷新,其内涵更加开放和饱满.  相似文献   

2.
年终特稿不可或缺,但报道量也并非越大越好.近年来,市场化媒体为了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动辄十几甚至几十版图文并茂的年终报道屡屡见诸报端,这的确给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报党刊造成了很大冲击.这种情况下,版面有限的党报党刊不能盲目跟风硬碰硬,而是要扬长避短,准确定位,做出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记住2008”年终特刊中,后4个版的年终特稿被定位为深度报道,思考挖掘年度新闻事件的核心本质及其深远影响,稿件篇幅长、质量要求高,有幸承担其中两个版面的编辑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学习机会。由于版面编辑职责所限,平时多牵绊于日常工作报道的编辑工作,此次初体验特稿编辑并对比其规律特点,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4.
赵琳  陈熹 《新闻前哨》2022,(3):26-27
年终报道历来是各媒体比拼实力的"竞技场",是媒体融合发展水平、采编水平、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而值得注意的是,年终报道多为同题报道,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及中央主要媒体的重点策划和产品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年终报道提供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年终特稿要热闹,更要深度.作者应具备观察家的视野、见识、才学和敏感,而文章则力求准确还原事实真相,科学预测情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特稿是什么?自<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特稿栏目创办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个困扰.从报社领导到一线记者,都不断向特稿编辑提问,特稿编辑也不时为此陷入困惑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物特稿,顾名思义,是以人物为报道中心的特稿,相对于事件特稿、风光特稿、服务性特稿而言.1978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始设特稿奖.普利策评奖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篇被提名为其他报道奖项的作品最后被授予特稿奖.这一现象说明在美国最高新闻奖项的评委的观念中,体裁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壁垒.  相似文献   

8.
每至年终,媒体总要有所总结,或历数一年来发生的大事;或盘点今年的"年景",憧憬来年的"收成".10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就是篇"盘点"之作,它是<人民日报>推出的2005年度特稿系列之一.  相似文献   

9.
梁瑞平 《传媒》2021,(17):35-37
深度融合背景下,党报如何通过深度报道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实现差异化发展?近年来,长沙晚报大胆创新,在全国党报系第一家推出"封面特稿".但凡大节点、大主题、大事件,都在报纸封面版推出精心策划、深度挖掘、精心打磨的万字报道,引发现象级热议及转发热潮.为什么要推出特稿?特稿如何"特"起来?特稿如何更完美?本文试图从选题、内容、采写、呈现及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福锋 《今传媒》2003,(2):45-46
特稿类报道,指的是全面深入地对重要新闻事件、人物,进行详细解释、分析的一种新闻文体,它的特点是:选题重要,意义深刻,分析透彻,材料丰富,可读性强。特稿类报道在满足受众深层次的需要,提高报纸的阅读率方面达到了双赢的效果。然而,在今天各式新闻泛娱乐化的影响下,严肃、负责的特稿类报道日益萎缩,特稿的“特”越来越偏离了它应有的方向。新形势下,特稿的“特”除了在其基本内涵中所体现的外,还应着重在以下3个方面加强其“特”性。  相似文献   

11.
人物类报道在新闻性与文学性之间由于平衡性的欠缺而长期处于纠结状态,而我国学界对人物类特稿的研究在系统性与深刻性上略显不足,因此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人物特稿写作规律就显得较为迫切且意义十足.《人物》杂志2012年5月以后以新颖的理念、娴熟的叙述技巧改版面世,赢得了受众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因而成为人物类特稿研究的绝佳范本.本文从故事和话语两个维度探究人物类特稿的叙事规律,力求为特稿写作提供些许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典型人物报道是媒体报道的基本样式,而改进人物报道的脸谱化、同质化弊端,则是业务创新的焦点话题.通过细节发掘和呈现使人物报道故事化、特稿化,已成为实现人物报道微创新的有效路径. 按照普利策奖委员会的定义,特稿的特征是“文学性”、“创造性①”细节正是特稿实现故事化叙述、呈现优美文本的基石.细节是报道的指纹②,在典型人物报道中,记者尤其要通过独家细节的发掘,使报道更有辨识度.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实践中,不同媒体对特稿的理解有较大差异。新华社特稿大多是对重要事件的报道,风格类似通讯;财新特稿是重要的深度报道,风格类似调查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南方周末特稿更强调报道的故事性和文学性。由于我国没有对“特稿”定义进行固定,加之“特稿”一词含义丰富,所以媒体按照各自理解进行特稿实践。  相似文献   

14.
1979年,<巴尔的摩太阳晚报>记者乔恩·富兰克林发表了一篇读起来像短篇小说的医学报道<凯利太太的妖怪>(Mrs.Kelly's Monster),意外地得到普利策奖评委会的赏识,以它为首届获奖文章.普利策奖评委会从当年开始增设"特稿写作"奖项(Pulitzer Prize Feature Stories),一种新型的新闻文体由此得到了承认.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末,《新民晚报》根据上海市委要求和市委宣传部部署,通过“一个主题、两个结合、三条渠道”,即“执政风采”主题报道,文字与图片相结合,集体策划、记者采访、读者点题的渠道,适时推出了一批立意高远、视角独特、写作精巧、满含激情的重点稿件,把一篇篇重大题材的年终特稿  相似文献   

16.
我服务的媒体最近组织了新一年的招新笔试,考试前有几个朋友问我往年一般考什么、怎么考.一瞬间,我想起了当年的入职经过. 笔试前一天的晚上,实习老师带我们几个实习生一起吃饭,唯一的外部门记者来自以人物报道见长的特稿部门,她是实习老师特地请来的.此前我们并不知道,往年笔试的主要内容是写人物特稿和评论,特稿素材来自数万字的采访资料,而作为主要操作调查报道的实习生,我们对人物特稿几乎没有尝试过.  相似文献   

17.
宋洋 《新闻传播》2013,(12):232
<正>特稿又叫纪实特稿、纪实稿或者新闻特稿。特稿以其贴近生活、反映时代主题为特点,通过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运用立体化的报道手法,告之以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现出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那么,一篇好的特稿靠什么来打动人心?笔者认为,只有抓住以下四个方面,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特稿。下面以《家庭主妇报》刊发的特稿为例加以阐述。1.精彩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高钢说: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出现了一股“特稿潮流”。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很多报纸设有特稿部,有特稿专版或专栏,大量刊登类似新闻特稿的报道(称呼不尽相同,如特稿,大特写,本报专稿等)。一些新锐的经济类报纸也标榜以“讲故事”的特稿形式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力量来自哪里?--以"两会"报道的创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力量源泉一 :人 ,有血有肉的人新闻的力量和冲击力在于其个人化。只有个人化的新闻 ,才能够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受众注意力 ,激起受众的极大兴趣。所谓新闻的个人化 ,就是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 ,或解释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优秀的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 ,总是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 ,以小见大、贴近读者 ,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在报道中 ,无论这种新闻是长篇特稿、通讯、专栏、会议新闻 ,还是领导人会见的消息 ,都至少需要一张有血有肉的人的面孔。可是 ,长期以来 ,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特稿在写作上借用文学描写的各种技法,写作者有很高的自由度。人物特稿写作中,允许记者有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闻人物特稿呈现出"强判断"的特征,判断性叙述使用得过多过滥,影响了新闻的客观全面。因此,有必要探讨新闻人物特稿中判断性叙述的使用规范。新闻人物特稿是以新闻热点事件中的人物为报道内容的特稿。因为关注度高、冲突性强,是近年来各大报刊人物报道选题的重点,譬如关于王立军、袁厉害、黄洋等新闻人物就引发了一批相关的人物特写。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媒体和记者陷入有观点、有态度的误区,强烈的主观判断占据上风,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