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文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的产生几乎与人类文化、文明的出现相同步。但"人文科学"的概念出现较晚。人文科学是研究人文世界的各种人文现象发生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各门科学的总称。通常包括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并有不断向新领域、新学科拓展的发展趋势。人文科学有其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即人文世界。作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自研究对象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三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两个最大子学科,人文科学着重研究"人",社会科学着重研究"人的世界",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的观念,学习如何做人;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善处外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因此,中学人文课程的内容同样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按照"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设置可以这样构想:中学思想政治课名称改为"人生品德"课,以人学系列(含人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子学科)知识为其全部教学内容,而将现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人文世界知识剥离出去;设置"人文世界"课以替换试验区的《历史与社会》课,同时取消单科历史课与地理课,"人文世界"课的内容是全部人文世界学系列(含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和人文自然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张殿玉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包括:哲学、伦理学、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美学、社会学等。人文的内容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庄子)说的“知道”;人文精神是(庄子)...  相似文献   

4.
工科专业“两课”改革与人文社科课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科专业“两课”改革与人文社科课程体系的建立卢小珠一、“两课”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关系人文学科,是以人文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人文科学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它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  相似文献   

5.
中外传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本质性区别。认真研习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即为革新人文学科的必要途径。掌握西方理论应分为三个读解及诠释阶段:理解、解释和运用,后二者要求中国学者要采取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态度,这样的治学态度主要来自传统的仁学精神。仁学理性实为英国经验主义、德国逻辑主义和法国实证主义之外的第四类人类伦理学理性类型。如无此仁学理性的指导,则前三种理性类型就难以在人文科学理论的现代化发展中加以充分贯彻。今日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亟需主体伦理学的引领,如此始能在人文科学理论现代化的革新与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科学理性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兴宇 《内蒙古教育》2002,(6):17-17,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人文素养”这一概念。目前全国普遍开展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的课程中,首次设置《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究竟什么是人文科学和人文素养,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人文素养呢?人文科学是指关于人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人文素养则是通过对人文科学的感悟、理解、吸纳,像物质元素组成人的体格一样,形成人的一种精神素质,其主要内涵是对人的关爱、讲究人道和对人类…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学科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人文地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急需改革和创新.在深入分析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时代变迁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方案,构建了新人文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体系,认为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使命是“建设生态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其核心研究内容是“循环经济和低熵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概念分析,人文素养的核心在于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人文素养相对而言反而被忽视了。就社会发展趋势而言,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人文素养作为一个人的基础内涵,往往在个人综合素养中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9.
叶姝 《教书育人》2012,(24):82-83
一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含义及特色1人文社科的含义人文社科,顾名思义即人文社会科学,它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称。人文科学,相比于神学来说是有很大差异的。在以前相当一段时间里被指为与人类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学问,后来经过时间的洗礼,在狭义上被定义为对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其中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语言学、民族学等等。社会科学,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它既是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科学研究,其中有政治学、经济学、史  相似文献   

10.
人文科学·人文素质·人文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过去长期被忽视的“人文科学”、“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等概念,已成为我们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概念。但是,严格说来,有些人在使用这些概念时,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它们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关于人文科学关于人文科学,《简明大英百科全书》是这样界定的:人文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主要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学科。它是一种独特的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学科。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人文学科的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主,兼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理工科的著名综合性大学.它拥有一批国内一流并享有国际声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一大批在国内外举足轻重的人文社会科学权威专家学者,代表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在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的第20天,笔者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教授,就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这一专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2.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素养",由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话语与研究     
中原 《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F0002-F0002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作为客体的物质世界,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无论是对人类社会还是对外在于具体的个人及其主观世界的研究,都离不开与人之间的话语研究,包括对人的观察、体验、分析和评价等,这就形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对人研究的范式。它不同于自然科学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尽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但其研究过程充满了与人之间的话语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旨在消除工业文明的异化,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关爱精神,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关注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也只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经过洗练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型.人类社会只能在二者互动中求得进步.  相似文献   

15.
狄尔泰作为欧洲大陆现象学运动的开创者之一,促使哲学重新关注人的精神,他试图建立以心理学和人类学为根基,以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为枝干的综合的、有层次的精神科学体系。他的精神科学思想促使哲学家重新评估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从精神科学的角度看,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和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所以人文科学教育就有其独特价值,这些学科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应是促使人了解社会和历史整体,是一种不同于感觉的体验活动,是通过培育人的主体性获得自由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科学性"问题学界争论已久。教育学的"科学性"体现为一种"科学的精神",其实质在于构建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知识品性,既具有人文科学的禀赋,也具有社会科学的倾向,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双重性"学科。教育学不应跟在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后面亦步亦趋,通过学科开放、科技整合与视野融合,最终将教育学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须完善成果评价制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政策研究而轻视基础研究的倾向,强调学术文化研究的内在价值,统筹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人文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18.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人文"指传统意义上的礼教文化,主要包括社会人伦秩序、精神文化现象及其规律。新的"人文精神"主要指蕴含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19.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素养”,由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进程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的实践过程给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具体知识,全球化研究已经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知识体系的重要领域,这给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知识的场景和知识的内容.第二,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弱势的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学习和理解全球性知识体系,同时也开始逐步尝试着"走出去",进入全球性知识体系,参与对全球性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第三,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大学也开始探索实践现代大学制度,强化了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地和原产地的功能,并通过对学术管理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为知识生产和学术创新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