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若将郭沫若早期戏剧与日本歌舞伎进行比较,不难看出,郭沫若早期戏剧具有日本歌舞伎的四情变化范式、舞台节奏多“问”、舞台解说有“点”、舞台布景多层次等特点。所以,要很好地欣赏郭沫若早期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歌舞伎作为日本的一种传统艺术流传至今,经过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变得日益华美.与日本的歌舞伎相比,被称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至今也有将近200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洗练之后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演剧文化.歌舞伎和京剧被称为“东方传统艺术的姐妹花”,两者都是典型东方文化的代表.通过歌舞伎与京剧的比较,加深我们对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戏剧文化的了解,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欧阳予倩将他一系列桂剧改革的理论与主张融合于具体的实践中,这种尝试实际上贯彻了“改戏”、“改人”、“改制”三并举的方针,这种对旧剧全方位的改革经验为后来新中国戏剧改革所运用。可以说,欧阳予倩的桂剧改革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欧阳予倩,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我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自1907年日本留学时参加“春柳社”起,一直到1962年在京逝世,他不间断地在戏剧岗位上战斗了半个多世纪!对于这样一位为戏剧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杰出戏剧家,党和人民给予他崇高的评价。长期以来,不少欧阳予倩的亲朋好友和研究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大量的回忆和研究文章,使我们加深了对这位戏剧家光辉一生的了解。但毋庸讳言,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佚,对欧阳予倩的研究远不能说是深入的,且在史料上,尚有不少失实之处。仅以他的剧作而论,欧阳予倩自己说:“剧本胡乱写过一些:现在记得出名字的有戏曲剧本27个;话剧剧本21个——独幕剧17个,多幕剧4个;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5.
歌舞伎是日本古典戏剧之一,现在去剧场看歌舞伎表演的人越来越少。它的内容、它的表演形式已经游离民众的生活太远,很难引起大众共鸣。但是这样的歌舞伎也曾经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纯粹的庶民娱乐。文章从歌舞伎发展的历史、支持歌舞伎的团体、幕府对于歌舞伎的无情压制这些事实来还原真实的歌舞伎,揭示歌舞伎的庶民性。  相似文献   

6.
歌舞伎,在其约400年的进化史中,一直是深受日本人喜爱的传统戏剧。有着400年历史的歌舞伎,是被列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的日本传统表演艺术。它源自舞蹈,并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日臻完美。在色彩、音乐及形式审美辉映交织的舞台上,歌舞伎将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与壮观场景融为一体,堪称至高的娱乐享受。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欧阳予倩的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探讨,从欧阳予倩的戏剧思想、戏曲改革观、戏剧创作和桂剧改革等多方面对近十年来欧阳予倩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今后欧阳予倩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崔娜 《文教资料》2009,(34):75-76
京剧和歌舞伎分别是中国和日本的国剧。它们都有各自的脸谱,却又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京剧和歌舞伎脸谱的比较.发现京剧和歌舞伎关于“忠”的认识和对于“美”的认识都存在着差异.这正是中日文化差异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对日本东京、宫城县气仙沼市、大阪等七所学校及其他文化教育设施为期两周的参观访问中,从各种迎送仪式、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环境保护理念、考试压力的传递、歌舞伎表演等,直接体验日本的教育与文化,感受日本式“社会表演”的精细。  相似文献   

10.
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他说:“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而戏剧不仅繁荣实业,还可补助教育之不足,“改良社会,文字不及戏剧之捷”。为了培养京剧人才,他于1919年秋聘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到南通创办“伶工学社”。欧阳予倩任主任,张謇任董事长。校址最初设在南公园。次年在南门望仙桥建成占地16亩的新校舍。还于城西桃坞路兴建一座外园内方的新型剧场,作为实验场所,取名“更俗”,有“破旧俗,立新风之意”。剧场有1200个座位,分上下两层,视线畅达,舞台开阔,音响良好,设备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堪为全国第一座地方剧场(即今之  相似文献   

11.
日本艺妓,作为一种衰落的文化形式,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是随着好莱坞大片《艺妓回忆录》上映,它又重新回到公众人眼中。但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只是主人公的曲折的人生历程以及主人公的具有神秘色彩的职业,从而曲解艺妓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雪国》用"高超的技巧"描绘出真实的艺伎"驹子"所具有东方女性美的特色。艺妓是日本的象征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雪国》女主人公"驹子"的描写特点来探索其日本的艺伎文化。  相似文献   

13.
艺妓与舞妓     
艺妓是日本的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艺妓通常包括艺妓与舞妓两个阶段,目前相关论述对艺妓与舞妓关系的解释为:学徒中的艺妓通常被称为舞妓。实际上艺妓与舞妓的关系包含着深刻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4.
柳永本是“宋词革命的巨子”,但不少人对于他的词,特别是歌妓词,评价很低。主要是因为他的歌妓词中有一些低俗的内容。但这并不是柳永歌妓词的全貌。本文试图联系柳永生活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客观认识和评价柳永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是以宣传、鼓动职能为起点来建构其功能系统的,但并不意味着大后方戏剧只是宣传鼓动的戏剧。在历史过程中,它确立过多方面的功能取向。这是大后方戏剧创作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戏剧交流状况、知识类型、知识的戏剧化方式等方面看,大后方戏剧的功能观念是开放的,并没有自我封闭,也没有一种强化了的戏剧功能取代其他功能,因此对未来的戏剧而言,大后方戏剧留下了值得注意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杂剧是元代篇幅最长的戏曲作品,它是1927年在日本内阁文库发现的。它的发现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它的整理和研究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设计的戏剧海报作品中,能剧海报独树一帜。能剧海报多以日本传统的能面形象为基本元素,结合理性严谨的方格骨格,采用热情饱满的日本民族色彩,巧妙处理虚实关系,是民族与国际、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文以载道”之说,是以文为手段,达载道之目的。此论,中西文学传统皆然。抗战文学以宣扬抗战为旗帜,其成就在于以文学救亡图存。在这一时段的文学中,戏剧与歌曲对宣传抗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评论抗战时期的文学,理当从实用价值着眼。  相似文献   

19.
西南剧展是抗战时期在桂林文化城举办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当时海内外对其评价:“中国西南八省戏剧工作者于一堂,检讨既往,共策将来,对当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实具有重大贡献.”新西南剧展是广西师范大学打造的一个大学戏剧文化品牌,以重排、重演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优秀剧目为主要内容,旨在以青春激活历史,用学术引领时尚,既重现桂林文化城的辉煌壮烈,又体现今日大学生的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20.
北宋文人歌妓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审美价值,是解读当时文人心理的一把钥匙。因其内容所限,此类词本该是俚俗的,但北宋文人俗中求雅,不断提升其内在之质与外在之形。在内容上,文人们或专力突显歌妓优秀品质,或抒写真挚爱情,或寄托身世之感,通过这些开拓使其达到“神”变;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尽力使用雅语、典故,创造清新淡雅的意境,从而使其达到“貌”变。北宋文人歌妓词的“神”“貌”之变体现了北宋文人的雅化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