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球科学和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方面,它为人类认识地球,增进人类利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在,地球已经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时代,我们需要有新的地学文化.现代地球科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人类世"时代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需要地球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地球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开展地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建构新的地学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08,(4):27-27
几千万年前,有一个神叫"上帝",上帝拥有许多孩子,但上帝最宠爱的孩子就是"地球"。为满足地球的愿望,上帝耗损自己的能量,为地球增加了生命力——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变得非常开心,人类与地球也相处得非常融洽。看到地球很快乐,上帝也非常高兴。不久,地球再次向上帝提出了请求,希望上帝能够赐予人类一些智慧。于是,人类从直立行走到钻木取火,一天天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的空间,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人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会求得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的共同话题。"人类只有一个生存的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保护生态教育已迫在眉睫。人类到底怎样做,才能彻底杜绝对大自然万物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神奇的地球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它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  相似文献   

5.
不幸的地球     
<正>地球,人类生存的家园。这里曾经天空蔚蓝、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土地肥美可是今天……今天,地球发出沉重的叹息。这是为什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人类共知与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阅读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场比赛,结果只有"你死我活"。那就是——人类VS地球!人类有1 000滴血,而地球只有960滴血。还未等裁判喊开始,双方已投入到战争中。第一回合开始了!首先夺得攻击权的是人类。只见他优哉游哉地用了一招普通的攻击法——"砍树百棵"来试探一下地球的实力。果然,这招简单的攻击就减掉了地球32滴血,人类不屑地看着地球,说:"原来是一个无名小卒,真是不堪一击!"地球并没有被人类这番话所激怒,而是很淡然地笑了笑,便也使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8.
高峰 《今日中学生》2016,(Z2):38-39
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的发现,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为寻找"另一个地球"旅途上的里程碑。消息传出后,各路网友脑洞大开。有人调侃:"不知这辈子能不能去‘另一个地球’买房。"想象虽然美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人类未来的命运还系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9.
姜虹 《中国教师》2011,(14):58-59,74
<正>一、教学内容与对象分析"地球属于谁"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做一名地球卫士"这一主题其中的一个子课题。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一基本概念。"地球属于谁"这一子课题通  相似文献   

10.
据说,人类居住的地球已经拥有了46亿年的"高龄",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历史上,生命之花常开不败.有人说,人类将面临着老化,但我要说,46亿年的地球还很年轻,人类更无理由衰老,因为人类拥有着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只有一个地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思想感情渗透在五项叙事说明之中(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不能够居住在别的星球上;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全文由题目贯穿,它虽是科普说明文,但耐读性强.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出现人类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人类对地球的依存关系.在悠悠二三百万年间,地球始终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它的精华--物质和能量,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人类正是利用了这一切,才得于成功地进行农业开发、"工业革命"和涉及领域范围广泛、种类多样的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而不断地满足人类的物质要求,也使人类的活动空间由地面扩展到地下、天空和海洋.然而,人类在创造"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过程中,因为自身的行为引发了环境无情的报复,诸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地球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直到这时,人们才惊呼,自然界与人类已进入全面对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成熟。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和"人类必须求得持续发展"的口号,为了求得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人类环境、资  相似文献   

14.
人类给自己贴上了"万物之灵"的称号,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确,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现代文明已经给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认识,科学家们提出了人类活动加快了地质年代推进的观点。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根据地层和古生物  相似文献   

15.
<正>电影《流浪地球》里,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带着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寻找新的家园。可是,单靠行星发动机,这个过程艰难而缓慢。人类决定冒险借用"引力弹弓"效应,从木星那里偷点速度,把地球"甩"出太阳系。谁知木星引力突然增大,将地球拽离既定轨道,地球和木星之间的距离小于"洛希极限",地球将面临解体……等等,"洛希极限"是什么?差点撕碎地球的神秘力量又到底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就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引起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生命活动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人类没有对大自然肆意开采利用的时候,大自然环境优美和谐,生态平衡而有序。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且由此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采取相应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自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灾难,为了拯救地球和人类自己,各国的科学家们已经想出了大  相似文献   

18.
影片《流浪地球》一改往日灾难片中人类乘坐宇宙飞船逃离地球的情节,而是让人类带着地球逃离灾难,展现了中国人的家园故土情怀,突出了中国人强调的"愚公移山"精神和"人定胜天"的理念,打开了一个新的科幻维度空间.  相似文献   

19.
科学小品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类体裁的文章的教学常常被边缘化.近期,我校开展了一次科学小品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了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枯竭的威胁.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流畅,又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