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和谐理念的伟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2月24日,由中国传播学会和《文明》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2006)文明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这是传播学界首次在跨学科的语境下,以文明、文化与传播关系的对话为主题,以交流与传承中国文明传统与和谐思想为进路,首次使用“文明传播”、“和谐传播”的理念,阐述传播研究的学术与实践意义。以下一组文章反映了这次论坛的部分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2.
学人风采     
《今传媒》2020,29(3):F0002-F0002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华夏传播学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等集刊,主编《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学文丛》等多套丛书;出版《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等著作30部;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四次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首届“文明论坛”暨《文明》杂志创刊五周年纪念年会,于2006年12月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中国传播学会)和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共同发起。传播学会会长明安香研究员宣布会议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致欢迎辞并作专题发言。该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王怡红和《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主持会议。汤一介、甘惜分、赵汀阳、陈明、曹顺庆、冯宪光、陈力丹、李希光、王岳川、程恩富、梅宁华、王一川、金元浦、鲍昆、王宁、陈嘉映、邵培仁、陈卫星、胡正荣、古川、戴元光、时统宇、吴飞、毛峰、胡河宁、杨瑞明、张丹、姜飞、刘欣、季燕京等近二百名来自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新闻学、传播学的各界专家学者提交论文或出席会议,围绕文明与传播、和谐与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资讯     
中国首届“文明论坛”:由中国传播学会和《文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文明论坛”于2006年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主要探讨了文明的深刻内涵、传播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和推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论坛提出“中华文明的和谐理念与人类文明精神之重构”等十大文明话题.倡导全社会关注中国的传播、和谐与发展等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毓强 《现代传播》2004,(6):103-104
20 0 4年的下半年 ,新闻传播学界盛会频频。继复旦大学“2 0 0 4年中国传播学论坛”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播论坛”之后 ,2 0 0 4年 10月 2 3日至 2 4日 ,以“传播学研究融合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八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 2 80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就传播理论、实践、以及传播文化研究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 ,共讨论了 15个议题 ,包括传播学理论、传播…  相似文献   

6.
学人风采     
《今传媒》2020,28(5):F0002-F0002
周鸿铎,国家二级教授,中国传媒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网络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创建了《广播电视经济学》《传媒经济学》《结构传播学》等学科。其著作有:《传媒经济学》《应用传播学》《广播电视经济学》《传播学》《广告学》《市场学》《传媒经济论》1-3卷(精装本)《新传播学教程》等数十部传播记忆类、传播结构类、传播哲学类著作以及部分社会科学类著作。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1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发端于2004年的中国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两个传统会议:“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及“新媒体与新思维论坛(新新论坛)”在2008年合并改名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该年会大大促进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代表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4,(11):33-3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新闻传播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近日出版。正如该书《自序》所说,作者近年来始终在教学与研究、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之间漫游,这也使作者的研究视野相应宽阔。这本《新闻传播学论稿》涉及领域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新闻传播理论,包括对  相似文献   

9.
邱宝林 《青年记者》2003,(12):17-19
作为国内知名的传播学者,戴元光先生在近20年的学术生涯中硕果累累,32岁时就写了我国大陆第一部传播学著作《传播学原理与应用》,迄今出版《现代宣传学概论》、《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撞击下的浮躁与选择》、《传播道德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24日,由中国传播学会与《文明》杂志主办的中国首届“文明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报业竞争呼吁商业文明“的发言,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并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1.
我今天的发言是想从传播思想史与传播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作为传播学研究母题的“传播技术发展与文明变迁”。主要想谈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传播技术发展与文明变迁”的思考对于近一百年来的传播研究起到了何种推动,二是关于“传播技术发展与文明变迁”的思考在当代的沦丧给传播学带来了何种危机,三是这对当代的传播研究有些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学.在我国形成体系并逐步完善,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进程中.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思考与探索却由来已久。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兵法》),因其思想深邃、体系完备,而广受中外军事界推崇。用当今传播学的眼光解读这部“兵学圣典”,  相似文献   

13.
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播学会(CAC)和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CA)共同主办的"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2004年1月5日-6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这是中国传播学论坛的第三届年会,也是中国传播学会和国际中华传播学会首次合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被认为是中国传播学研究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概论》为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学两个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习传播学相关理论的重要课程。同时,《传播学概论》还是高校文旅素质通识选修课程,是学校实施“一轴两翼三能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学生传播能力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建设依托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点进行教学创新,通过“三线并进,四频共振”的模式让传播学得以更好地传播,真正为更多人所用。  相似文献   

15.
对电视"学术论坛"现象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锋 《新闻记者》2006,(10):50-51
电视学术论坛现象的兴起电视媒介真正意义上染指学术,传播思想声音,开创“论坛节目”先河的是在1999年7月11日。湖南经视凭借岳麓书院丰厚的人文地理优势,以巨大勇气和战略[光推出余秋雨的]讲《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这种现场传播学术思想的传播样式后来]变为湖南卫视《新青年》子栏目《新青年·千年论坛》的雏形,并在2002年4月最终更名为《千年论坛》,成为独立栏目。与此同时,这种新鲜的极具生命力的节目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又孕育、催生了一批电视学术论坛节目。央视12频道《西部论坛》、央视2套《经济大讲堂》,中国教育电视台《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6.
艾历克斯S.艾德斯坦博士系美国华盛顿大学传播学教授和“国际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艾德斯坦曾执教于欧、亚洲大部分国家,并以访问学者身份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胡文虎传播研究基金会”担任传播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大众传播学概论》、《传播与决策的用途》和《信息社会:日本、美国经验比较》等。  相似文献   

17.
1988年出版的段连城先生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被喻为“我国对外传播理论建设奠下的第一块基石”。1999年,沈苏儒先生的《对外传播学概要》紧随其后,更加明确了对外传播学作为传播学一个分支学科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经过作者的数次修订和充实,《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增订  相似文献   

18.
传播学自拉斯韦尔发表《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以来,一直按照西方近代学术范式进行研究。尤其是经验学派的传播研究,深受英国经验主义、欧陆实证主义、美国实用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传播是一个文明或一种社会是否能够保持均衡、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传播学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化,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科是中国传播学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和学术追求.作为中国大陆传播学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邵培仁在传播理论、媒介管理学、华莱坞电影理论、全球传播、传播研究本土化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令人景仰的学术建树,为推进传播学研究中国化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主要以邵培仁及其学术思想为考察中心,从本土化、交叉化、国际化三个维度对其学术活动和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概括,旨在管窥传播学研究中国化探索的学术脉络和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20.
项国雄  胡莹 《新闻界》2005,(3):73-74
2004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在很多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中国传播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专业和深入的阶段,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2004年传播学的学术会议很多,如“传播与社会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首届网络传播学年会、中国传播论坛、媒体产业中德研讨会、第八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东方智慧与广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亚太地区的知识产权权利、传播及公共领域”国际论坛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