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新词语"佛系""治愈系"等一系列"XX系"在网络上大量出现甚至进入主流媒体,这也印证了网络语境可以促生新的表达方式。通过对"XX系"的使用情况的考察,来分析其构词和语法特征,并从语法、语义两个角度对能进入到该格式"XX"位置上的词进行说明;结合语言生活中的实例探求"XX系"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并分析该结构生成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2017年年初,"你尽管XX,XX算我输"这一网络流行体式横出,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仅为学生用来调侃期末考试扩大到各行各业,以其强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迅速成为网民的"新宠"。本文将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这一流行语式进行分析,并试用"模因论""象似论"等认知学及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解释其流行的原因,最后,针对近日来这一流行语式使用日趋减少的态势提出对于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XX了解一下"作为一种流行构式满足了语言交际的需要。该构式由常项"了解一下"和变项"XX"构成,"XX"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句子。这一流行构式经过语义演变后具有+[主体性]、+[建议性]、+[低使令义]的语义特征,成为表达主观建议性的积极建构。"XX了解一下"构式的认知机制是类推作用;构式的变项"XX"是信息焦点。这一构式运用于新闻语体、网络语体等不同语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大量媒体的现实语料为基础,对部分"XX门"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XX门"表达中,"门"的语义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被XX"成为时髦用语,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分析"被"字句的语义特征,从模因论的角度探析其流行原因,总结"被XX"流行语的功能,希望能为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被XX"是最近一种新兴的修辞表达方式。本文结合修辞学理论,在对"被"的语义语法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原则、类比、语境的预测功能在"被XX"中的使用情况,以求得这一结构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网络新兴格式词"XX杀"进行研究,认为可将其整体看作是一种构式。本文从内部语法、意义类型和语义结构关系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析,重点探讨了该构式的整体意义类型及其前项XX与"杀"的语义关系类型,最后对其类推创新的动因和未来使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们发现"一言不合就XX"这一结构使用广泛,并且取得一种诙谐幽默的语义作用,因此尝试以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做出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小句中枢的视角,对当前流行的一种句法结构“很X很XX”进行考察,分别从语言和语言认知心理的层面进行描写,考察其语义关系和语用价值,体现小句中枢的理论在实际语言现象分析中的指导性意义。并对当前网络用语的文化心理和其产生存在的理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方妍 《现代语文》2010,(4):141-143
"楼XX"是一种新兴语言格式,源自上海的一起倒楼事件,之后,这种格式被新闻媒体广为运用,多指代与建筑质量问题有关的新闻事件。本文通过搜索"楼XX"词族的一系列成员,探讨了这一词模的结构、语义特征、发展演变和流行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