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法律起源问题的有关争论,根本分歧在于对法的本质及其特征的不同理解。只有在对法本质及特征进行科学探讨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理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法起源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学术界掀起了探索汉字起源问题的热潮,在汉字起源研究领域,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汉字起源时间以及汉字起源的渊源物问题,汉字起源时间有八千年说、六七千年说、四千年说等三种观点;在汉字起源的渊源物上有一元论、两元论和三元论等观点。另外,目前,在汉字起源问题的研究方法方面出现了新的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韩愈、柳宗元和白居易三人为代表的中唐文人,非常重视法律的作用。在"一准乎礼"的社会背景下,对法律的起源和作用、刑事审判的实体和程序、法律中的民本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虽然得到的结论各异,法律思想也屡屡发生碰撞,但这种争论对缓和社会矛盾,延续唐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带动了唐律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柳宗元和白居易的法律思想中,一些朴素的唯物观和民主观对后世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吉海荣 《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38-39,62
沿着解构传统法律文化的进路,讨论当代中国社会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制度与理念脱节的问题;文章提出以独立的思维,开放的思想,摒祛“本土”与“西化”的争论,将人类一切法律文化成果都看作一种资源,进而探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法律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尽管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过争论,但它是在接受了法律与道德存在不言而喻的联系的前提下,更注重两者的社会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而在欧美法哲学家视野中,该话题主要体现在探索法律与道德本体意义上的联系而体现出法律道德性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争论的批判性解读,便于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类的起源,不仅有起源说之争、起源时间之争、发祥地之争,还有起源物种之争.大家知道,人类同时具有陆生和水生两类动物的基因,所以,在人类究竟是产生于陆生动物还是水生动物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道德与法律互动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法律作为两个社会规范系统,它们在起源、发展、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及实践意义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性。当代中国的道德与法律作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它们在经济基础、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及价值意义上存在极为明显的一致性。当代中国道德与法律的一致性为它们之间的内在互动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互动的具体类型有两种,一是当代中国道德对法律建设的促进或阻碍,二是当代中国法律对道德的促进或阻碍。  相似文献   

8.
古鸟类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古生物学界争论的焦点,中国中生代鸟类的研究有力支持了鸟类的树栖起源学说,为世界鸟类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中国中生代鸟类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古鸟类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以来,法律的移植和本土化问题已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法律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争论也愈演愈烈。随着中国与WTO的虎来越近,经贸领域的共同规划和共同观念将是必然,法律文化的民族性和固有性也必然长期存在。所以,研究法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以来,法律的移植和本土化问题已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法律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争论也愈演愈烈。随着中国与WTO的距离越来越近,经贸领域的共同规划和共同价值观念将是必然,法律文化的民族性和固有性也必然长期存在。所以,研究法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法律诊所式教育可行性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诊所式教育在弥补了传统法学教育的弊端的基础上近年在中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对其“本土化”的争论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法律诊所式教育应该如何适用,影响法律诊所式教育可行性的原因有哪些.本文基于此,结合中国的现实,提出了相应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对策,期望对中国的法律诊所式教育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夏娃     
在人类进化中,中国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没有定论,而且争论从未中断过。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为首的国内科学家认为,中国人起源于亚洲,更确切地说,就是起源于中国。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却认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中国人起源于中国的称为“独立起源说”,认为中国的现代人是由居住在中国的直立人进化而来,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是中国人的祖先。兼有中美两国大学教职的金力先生,一直坚持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其根据是基因测定。他们把中国人的基因与非洲人的基因加以比较,发现了许多共同点。而且,在2002年全球人类基…  相似文献   

13.
增长与环境问题一直争论不断,理解争论的实质对发展中国家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文章对增长与环境问题研究的起源、发展以及最新进展进行详细说明,认为增长与环境问题应起源于稀缺资源对人口增长的约束;到目前为止,有关该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两次热潮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其论著中所提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断。该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被用来指导中国的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主要表现在关于“鸦片”说的起源,“鸦片”说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地位,“鸦片”说的内容如何理解,“鸦片”说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学者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在此对其进行归纳与梳理,希望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该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法的起源的定义入手来探讨法的起源问题,特别分析了法的概念和本质及其与法律的区别;针对传统的法的起源,对国家说提出了质疑;结合法的本质特征,提出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努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17.
作者提出的"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为本土的龙山文化即所谓的东夷,从城邦起源与文字起源的比较文明角度论证了,中国东部城邦与古代陶文是中国文明建立的标志。考察了东部古代帝王的西迁过程,指出陶文成为甲骨文字的前身,为争论已久的中国文明起源讨论提出了新的证据与说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法律起源理论的演变可以划分为思想萌芽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晚年时期三个阶段,而恩格斯的法律思想可以划归为第三阶段。通过对马克思的手稿和笔记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一些未曾彰显的关于法律起源思想的表述,证实了恩格斯与马克思在法律起源理论上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牡丹起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牡丹起源颇有争论。不少人认为人工栽培牡丹始于唐代。但是,据考证牡丹开始人工栽培始于唐代前期,在唐以前野生牡丹主要作为药材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它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性。目的是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法律观,并为他们学习法学理论和部门法提供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于我国现行法律的认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充分了解这一点,对学习法制史丧失兴趣,认为学习法制史没有用,而且认为学习难度较大,因此一提到这门课就畏惧。我认为,只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法制史并不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