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商品交换原则无孔不入地侵入文化领域。为了让受众愉悦地消费,图书的娱乐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图书题材的媚俗化倾向严重、形象代言大行其道、图书的宣传营销异化为"炒作"。图书在娱乐化的过程中出版社需要注意负起"把关人"的责任、营销要适度、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王微 《新闻世界》2013,(10):254-255
娱乐经济时代,大众对娱乐消费的需求日益攀升,娱乐成为营销的重要载体。本文试从探讨娱乐的内涵与外延、娱乐与人的关系、娱乐与营销的关系,从理论视角解读娱乐营销。  相似文献   

3.
陈小艺 《传媒观察》2011,(12):49-50
娱乐营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它通过生动、时尚、个性和互动并且最终表现在人性化上的特点,以席卷消费者的视觉、听觉、感觉和思考来拉近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本文从"2011湖南卫视快乐女声"的官网营销、合作网络媒体营销、博客微博营销、贴吧营销、微博营销、QQ营销方式来探讨娱乐营销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在中国内地选秀节目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3,(10):164-165
在娱乐营销的版图上,美特斯邦威冠名《加油!好男儿》,可口可乐牵手《魔兽世界》,凡客代言人引爆"凡客体","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大家一致认为他们成功了,接踵而来的便是众多企业的一掷千金。娱乐营销是投资,不是投机,在开展强势的营销活动之前,企业必须首先明确娱乐营销的真正目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娱乐营销,也不是所有的栏目都值得企业投入资源。随着电视媒介广告投放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国内宏观经济总体增长放缓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对于广告客户而言,如何提高广告投放效率成为媒介投放关注的重点。一方面企业应关注传播平台与营销目标的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在这种消费逻辑引导下的媒介,表现出来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最初是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度上升,最后则发展到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也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即所谓“新闻娱乐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刘爱楼 《传媒》2015,(16):73-7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传播学研究方法,以具体案例为基础,从受众、媒介、传者等多个维度分析“娱乐乱象”存在的根源,根据网民对娱乐新闻的问卷调查探究网民心理生成机制,据此指出网络媒体在娱乐消费化时代语境下应如何抓住受众心理,完善娱乐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7.
岳璐 《东南传播》2010,(5):19-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媒业在表现形式、媒介市场、媒介功能等方面向娱乐化的倾斜姿态势不可挡,娱乐化成为当代美国传媒业的主导生存策略。根据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传媒娱乐化不仅仅是一个个书写欲望、指向感性的媒介文本,更是一种渗透到市场化媒介每一根神经的制度设计,表现在传统的编辑经营分离的制度被打破以及整合营销的市场理念进入媒介的编辑制作过程。美国传媒娱乐化现象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消费文化以及传媒业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化合产物。  相似文献   

8.
新闻娱乐化趋势之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化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在这种消费逻辑引导之下的媒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最初是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大幅上升,最后则发展到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即所谓的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9.
戴世富  张莹 《东南传播》2014,(11):106-108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化,此时单侧重对品牌产品的物质营销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更希望在消费产品的同时附带轻松休闲的娱乐享受。因此,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轻松、娱乐地接受品牌信息越来越成为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的共同选择,"娱乐至上"也由此成为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的秘笈。重庆青春小酒"江小白"通过塑造娱乐形象满足"软性"需求、推崇娱乐态度凸显品牌理念、强调娱乐传递彰显品牌个性以及打造"粉丝圈"来助推品牌营销,真正将娱乐因素贯穿到品牌传播的各个方面,成为娱乐营销模式的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宋子玉 《视听》2016,(12):36-38
现阶段,中国电视传媒的发展受到了新媒体的严重冲击。在当前不断加深的社会消费环境中,电视媒介所形成的消费市场正在进行积极的调整,从而使得电视的消费功能得到转型和提高。本文积极探讨在新时代下国内电视媒介所做出的文化消费新主张,首先阐述电视媒介中的新闻节目所表现出的娱乐化倾向,分析了当前娱乐节目盛行的事实根源;在谈论当前电视剧的制作时,强调了根据传统历史来强化电视文化消费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未来的电视文化必然更加强调以参与和体验为核心内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当前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狂欢,娱乐精神充斥了全世界的各个领域,那么这场狂欢节的主角就是大众媒体,媒介文化更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文化。这种文化象征着权威的泯灭,中心话语的缺失,乃至形成一个人人参与行动、追求娱乐、平等交流的时代。本文从娱乐精神与媒介文化的关联性入手,着重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对如何提高大众媒介文化品位的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12.
娱乐营销传播现象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场门前观看时装演出,汽车卖场欣赏模特表演,洋快餐店办生日Party……销售和娱乐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亲密接触--娱乐营销传播这一全新的营销方式,对人们的消费生活进行着加速渗透. 何炅一手拿魔棒、一手拿<魔法英语>的形象不仅出现在了电视广告中、新闻发布会现场,还出现在各种图书卖场、广告招贴、随书赠送的课程表中.看来,娱乐营销传播已经被有识之士应用于出版业,功效如何,虽然目前尚难定义;但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其他行业行之有效的法则,相信在出版业也不应例外.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娱乐营销传播方方面面的常识,理应一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娱乐治理宏观政策为背景,分析短视频平台在社会碎片化和UGC模式产生众多噪音式的亚文化圈层,主要针对抖音中的土味亚文化,以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表征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技术赋能的视角,在娱乐治理背景下分析审丑传播符码展现的亚文化风格、网络狂欢和仪式抵抗,以及被融合收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富钊 《大观周刊》2013,(8):133-133
我国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倾向源于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主义的观念兴起,社会大众的对媒介产品的消费偏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娱乐化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5.
谢婷 《报刊之友》2013,(9):45-46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网络上、电视上各种关于莫言的报道扑面而来,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近两个月以来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解读分析大众媒介的新闻框架报道对文学生活建构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众媒介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件报道中,报道内容娱乐化,大量对“消费莫言”进行渲染和报道。媒介在报道以莫言为实例的新闻中,应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揭示媒介娱乐化的本质、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晓示媒介娱乐化的动因、从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展示媒介娱乐化的生态,以期帮助人们全面、深入地把握媒介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吉益民 《东南传播》2010,(10):101-103
生态化修辞幻象已经成为当代房地产广告宣传修辞艺术的一种典型样态。从楼盘命名到广告主题语,处处都打上了生态化修辞幻象烙印。这种幻象典型地表现为山水幻象、生物幻象、自然幻象以及综合幻象等。其生成动因与社会宏观环境、消费理念变化以及广告设计时代潮流等因素不无关系。对于这种修辞幻象,表达者要妥善处理,接受者要冷静对待,以减少分歧,增进理解,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房地产营销环境。  相似文献   

18.
“娱乐至死”的担忧虽有道理,但忽略了我国的国情和媒介体制,缺乏对中国式娱乐的深层认识,忽略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娱乐解放力和转型中新闻体制的双重性挤压所带来的娱乐偏向力,忽略了媒介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解构文化的同时也在昭示着现代文化的某些品格。娱乐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是通过媒介受众的主体参与和媒介意识的养成,来形成媒介娱乐化的主体启蒙价值的,其良性发展需多向度规范,而糅合我国群众性政治取向的大众文化思路,则可以突破对媒介娱乐化的单向批评,以更加理性的、务实的、建构性的取向来实现媒介文化的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社会氛围中,妈祖(海上和平女神)文化在媒介不遗余力的宣传下,给交通娱乐和商业带来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机遇与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更加吸引媒介的关注与发掘,这就使得文化和娱乐商业相结合的空间逐渐扩大,也为人们提供了对文化向往、对娱乐渴望和文化认同的原材料。媒介营造妈祖文化奇观在凯尔纳的媒体奇观论述中,有以麦当劳、耐克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奇观以NBA和乔丹为代表的体育文化奇观有以辛普森为代表的法律和种族文化奇观等,这些奇观特征移植到中国,可以  相似文献   

20.
周敏 《编辑之友》2015,(2):65-69
在电视领域,娱乐节目的生产、传播,其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在显著提升.因此,娱乐专业主义作为一种理念、实践或期许,值得中国传媒业界和学界所关注.娱乐专业主义指电视从业者在娱乐节目制作中必须持有的专业技能、行为规范与职业伦理,它包括一整套电视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规范、职业伦理与运作模式,以及一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和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如果说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新闻商业化时代,那么娱乐专业主义产生于娱乐消费时代.文章从节目模式、制作团队、制作理念、营销手段等方面加以探讨.娱乐专业主义在中国尚处于研究阶段,随着娱乐专业主义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会有越来越好的电视娱乐节目呈现给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