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作文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活动,更需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是思维的果实,立意是文章的核心,立意的优劣往往是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不新、不深、不高,是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新”,就是要有新意,能打破一般思维定势的束缚,文胜一筹;“深”,就是立意要深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文,不仅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对学生语文素质的一种综合检测,所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少不了要考作文。怎样使作文更加靓丽呢?笔者总结出了六字诀:新、高、巧、多、活、洁。新,是作文的标题之所求。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最先映入人的眼帘,因此一定要“脱凡超俗”,要讲究一个新字。具体写作要做到简洁、醒目、形象、生动、传神。高,立意之所求。立意,是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立意贵在高,最忌平淡,尤其话题作文更是如此。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大多数考生的作文都是从正面阐述“诚信”,可北京一名考生却在立意上另辟蹊径:“不诚…  相似文献   

3.
唐锋卢 《人民教育》2005,(11):33-35
同样是“设计情境”进行作文教学,却可能体现不同的教学理念。笔者选取三个情境作文教学案例进行辨析,以展示当下语文教育中两种作文教学形态及其变型的情状,从文化转型角度透视其背后的教学取向问题。案例A有一位老师在让学生写家乡、写秋天、写周围世界等作文之前,会提前去“寻觅那些典型的场景”,事先对景点进行观察,预选场景,预定“理想的观察点”和“最佳的观察角度”。譬如:生:张老师,我听说,有一回您为了找到比较理想的看日出的观察点,半夜里曾经一个人跑去看日出。师:那天,我起了个半夜,周围漆黑的一片,我孤身一人来到预先选定的桥…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其题材、立意、文体、语言,都有很大的选择空 间。面对话题,不少考生觉得什么都能写,却又不好写,或写不 好。如果我们在仔细审视题目及要求之后,努力使话题作文快 速三“化”,就能较快较好地呈上一篇记叙性的考场作文。 一、把话题转化为立意 把话题转化为立意,这就确定了写作的方向。“千古文章意 为高”,立意是作文的“灵魂”。综观5年来的话题,我们不难发现, 有的话题立意非常明确,如“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要讲诚信”“心 灵的选择应讲求道义”。有的话题富…  相似文献   

5.
我们写文章,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拟题目作文,也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供材料作文,都必须“立意为上”(清人王夫之语)。然而,有些中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不大讲究立意,或者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立意。基于此,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立意方法: 一、伸向时代焦点。时代孕育了作者,时代孕育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易言之,任何一种思想或观念都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魏巍的  相似文献   

6.
原创试题 请仔细观察下幅“走自己的路”的漫画,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7.
当审题简单、立意泛泛的话题作文在近年的高考写作舞台上独步天下,当被肢解为“内容”、“表达”、“发展等级”三大块的作文评分标准一经出炉,当文辞精巧、动辄满分的“佳作”、“美文”扑面而来,我们感觉是欣喜还是压力?实际是,欣喜往往属于别人,留给我们的每每是压力。于是,我们不断地寻觅“路数”、探索“高招”,以期破解高分作文的“秘诀”,进而走向写作的“自由王国”……“彼岸”在何?高考作文的写作确实有“路”可走,有“招”可施,虽往往是“旁门左道”,但对应试作文而言,实在是既见观赏性,又有实用性,更具操作性。笔者从几年高考作…  相似文献   

8.
明人董其昌在《画禅堂随笔》中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董其昌以画树为例,说明了一个客观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表现它,而作者必须选择最适宜“入画”的某一点,而这一点,恰是作者对作文立意角度的选择。既然立意角度的选择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从多维多向的立意来选择角度,以保持立意的新颖独特、准确深刻呢?我们不妨从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中的文言名篇中来找找答案。一、逆向立童,反弹琵琶“文章切忌随人后”。作文时逆向立意,反弹琵琶,“舍人所已取,取人所未取”,往往能达到“皆出…  相似文献   

9.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综现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无一不将“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这一要求作为其重要的评判标准.而且它在各地作文评改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普遍较大。中考优秀作文之所以能从几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立意鲜明、新颖、深刻无疑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分作文     
《河北自学考试》2010,(1):52-52
本文是一篇杂感,立意符合作文材料的含意。作者选取的作文角度是“因材施教”,这个角度也透露出一些新意。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立意的重要性,“文以意为主”,“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作文立意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深刻。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条框、不按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题目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  相似文献   

12.
材料作文大多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或“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而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选择立意的角度。下面就以某地中考作文题为例,分析材料作文选择立意角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河北自学考试》2011,(3):43-43
作文试题提供的图画材料的含意是丰富的,考生写作的立意角度也是多样的。图画展示的三只猫吃着香鱼悠闲自在,只有一只猫跳出去捕鼠。作者从图画的这个表意中选取了作文的立意角度,确定文章主题为“在安逸中坚持自我”。这个立意切合题意,符合材料作文试题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两篇相互变格的作文,从题目字面上看,好像其一为“正方”,另一为“反方”。其实不然。两位作者都回避了对方的主旨,另辟立意空间。其做法是:在标题中有外延较宽的概念时,给表此概念的词加上引号,以特指自己所要强化的主旨:而后依“旨”行文,用相同的材料引述出各自不同的立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丝绸之路与京杭运河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作文所供材料含意“扬长避短”的见解。作文的立意是正确的,选取入笔角度着眼于国家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两大壮举,足见作者眼光的开阔,见解的深远。  相似文献   

16.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我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以“奇”为线,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文中结尾说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一、“奇”在令人神往“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开篇就表达了“我”观日出心情如此迫切,次数繁多,其景奇异.“我”怎么能不如痴如醉呢?“早起”,说明观日之早,欲望之强,从而表明日出牢牢的吸引着“我”深深的诱惑着“我”,海上日出之“奇”,不正蕴藏在其间吗?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还有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造成小学生在作文上有如此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作文指导过程中的表现最明显。我们既要研究这些原因,又要采取相应对策。一、来自立意指导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语文教师在指导立意时常人为地提高标准,不论写什么总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深刻,总希望学生能写出“含金量高”的点睛之笔。如写一件事一定要写出这件事给你什么有益的启发和教育,写一个人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的高尚品质等等。在这样的立意标准面前,不少小学生感到…  相似文献   

18.
快速审题立意,先要树立作文是以表现作者做人做事的看法、主张以及情感为目的的理念,要学会“大题小作,小题大作”.注重探究题目涉及的“原因”、“结果”、“做法”、“对象”、“条件”、“比喻”、“综合”等方面,能助你快速立意,提炼出主旨句.  相似文献   

19.
【文题】 以“风”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600字左右。 【构思导引】 风如红线串情思 在抒情文章里,“风”可以是一个触发点,触发人们思考、回忆;“风”也可以是一条线,串接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风”可以是一个主体形象,见证或促使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代李渔曾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也,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闲情偶记》)因此,传统作文教学大多强调“立意”之重要。然而,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立意固然重要,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亟待解决的还是他们作文“言之无物”这一问题。如果不使学生从根本上摆脱下笔无言的苦恼,“立意”又从何谈起。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除培养学生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